分享

好的婆媳关系,就是不用讨好,也能让婆婆没脾气

 一纸桃花笺 2021-03-22

大多数的家庭,男人都充当着婆媳之间的“中间人”,本该起到沟通和调节的作用,而现实生活中,有的男人却像“双面胶”一样,哪边出现问题,就去黏哪边,到头来非但解决不了问题,还可能激化矛盾。

就像情感导师涂磊曾经说过:婆媳之间一旦出现矛盾,就说明中间有一个弱势的男人,做得好的,应该是两头瞒,做得差的,才叫两头传,这就是双面胶的效应。

其实很多婆媳矛盾都源自生活中不起眼的小事,但对于妻子来说,她们气愤的不是矛盾本身,而是伴侣对婆婆无原则的维护。

甚至摆出大道理,指责妻子不懂得感恩,不知道尊重长辈。要是不耐烦了,还会搬出广为人知,又让妻子气结的一句话,“那是我妈,我能怎么办”,一下子就断了女人反驳的机会,再不服气,也无可奈何。

女人本来就是多愁善感的,一旦情绪化看待婆媳问题,就很难静下心来,做出客观正确的判断,会对男人孝顺的本身抱有偏见,认为是“愚孝”,并反感丈夫的拎不清:明明有了小家,却还对母亲的话百依百顺,不容置疑。

但妻子们可能不知道,之所以出现这种情况,与她们自己也脱不了关系。

接二连三的婆媳矛盾,使得男人不得不翻来覆去地跟母亲沟通,安抚母亲的情绪,照顾母亲的感受。

从正向的角度来说,一次又一次的沟通,可能会加深他们母子之间的感情,可反过来看,过度的沟通会让伴侣更加难以摆脱原生家庭的控制,缺乏主见,事事以母亲为中心。

说白了,如果男人一直都处于双面胶的状态,周旋于两个女人之间,那么,他很难会有新生家庭的概念。

想要改变这种局面,就不能让男人长时间地在两个家庭之间黏来黏去,对策并不复杂:减少婆媳正面交锋,就算避免不了,也尽量自行解决,不到万不得已,不要把男人牵扯进来。

让婆婆的巴掌拍不响,好的婆媳关系要学会演戏。

或许有人会抬杠:是巴掌都能拍得响,还有人会觉得冤枉:我也不想和婆婆拌嘴,可婆媳矛盾不是以自己意志为转移的,我也很无奈。

巴掌拍不拍得响,要看拍在什么上,不想扩大矛盾,就要学会让婆婆的巴掌没有着力点,孤掌难鸣。

秋曼的婆婆是一名退休干部,性格要强,好为人师,平时喜欢对人说教,不太能接受不同的观点。一开始,秋曼摸不透她的为人,经常直来直去,总是不经意戳伤了婆婆的自尊心。

婆婆不依不饶,跟着又吵又闹,仿佛受了天大的委屈。秋曼觉得她小题大做,针尖大点的事不至于没完没了,作为新时代的女人,嘴上自然不肯吃亏,每次都是吵得不可开交。

老公志豪不了解事情的来龙去脉,看到母亲伤心,认为老婆有错在先,冲撞了母亲,不由分说地指责了她,还要求她给母亲道歉。秋曼很难过,好几天都没理老公。

经历的矛盾多了,秋曼逐渐发现,婆婆太容易情绪化了,可能因为她刚刚离开工作岗位,一下子失去了存在感,公公又长期在外应酬生意,所以才用这种蹩脚的方式引起子女的注意。

分析出原因,秋曼马上反应过来,假如每次都和婆婆据理力争,不但影响家庭的和睦,还会把老公推向婆婆的一边,于是秋曼决定避其锋芒,装聋作哑。

从那以后,无论婆婆怎么发脾气,闹别扭,甚至口不择言,秋曼都敬而远之,既不顶撞,也不过多解释。

有一次,秋曼不知道哪句话又惹恼了婆婆,婆婆气得一边抹眼泪,一边恨恨地说,“我老了,不中用了,连儿媳都看不起我。”

见秋曼不回嘴,婆婆转身回了房间,一个人生闷气。眼看老公快要下班了,他看到婆婆这个状态,肯定又要怀疑秋曼欺负母亲了。

秋曼想了片刻,决定不去理会婆婆的情绪,现在她在气头上,弄不好反而会扩大矛盾。她像平时一样走进厨房做晚饭,还特意给婆婆多烧了一道菜。

志豪回家后,看见老婆在厨房里忙活,换完了衣服准备帮老婆打下手,并没有注意到母亲的情绪。

直到他去喊母亲吃饭的时候,才发现气氛不太对劲,忙问秋曼发生了什么事,是不是又惹母亲不开心了?

秋曼很入戏,装作不知情,一脸无辜地表示和自己无关,还亲自走到婆婆房门前,冲着婆婆笑着说,“妈,赶快洗手吃饭,我做了你喜欢吃的红烧肉。”

磨蹭了好一会,婆婆才坐到了饭桌前,虽然还是气呼呼的,但气势上明显矮了一截,可能她也意识到自己不占理,情绪还有些过激,所以一场矛盾就这样巧妙地化解了。

因为秋曼的不还击,不计较,婆媳之间的别扭越来越少了,后来婆婆受邀参加了一个老年社团,每天忙里忙外,生活充实起来,情绪也越来越稳定。

吵架的时候,如果有一方能控制好情绪,理智地置身事外,等情绪缓和了之后,再心平气和地讲道理。所以说,暂避锋芒不是一味地忍气吞声,而不是去逞一时之快,纠缠不顺心。

尝试站在旁观者的角度,跳出圈外。

俗话说“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当婆媳之间发生不睦的时候,我们很难不掺杂主观情绪,客观地找到解决办法,脾气上来了,一定要争个对错,从而激化了矛盾。

其实这很正常,冲冠一怒,往往是被情绪劫持了,除了让心情冷静下来,不妨试着学会置身事外,也许看问题的角度就会有所不同。

老公维护婆婆,你觉得他们抱团针对你,可如果你把当事人转换成旁观者,思考的角度可能是这样:孩子维护母亲,难道不是一种本能吗?如果老公和岳母发生争执,自己还能平心静气地分析对错吗?

切入到旁观者的角度后,剑拔弩张的情绪就会逐渐松弛下来,如果不是原则上的问题,大多都能迎刃而解。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