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华为收费5G专利费背后,竟是下了10年的一盘大棋?

 茂林之家 2021-03-22

3月16日下午,华为发布《创新和知识产权白皮书2020》,首次公布了对5G多模手机的收费标准:对遵循5G标准的单台手机专利许可费上限为2.5美元,并提供适用于手机售价的合理百分比费率。

华为收费5G专利费背后,竟是下了10年的一盘大棋?

不止于此,华为知识产权部部长丁建新表示,随着IoT(物联网)的发展,未来可能很多产品都需要用到5G专利,从低端的水表、电表,再到高端的汽车…华为早早的下了一盘大旗。

华为:4G时代还未来临,5G布局已经启动

不知道大家是否还记得什么时候用上的4G。不记得也没关系,百度百科上可考证,4G在中国正式普及的时间是2011年。但是早在2009年,华为便启动了5G的研究计划。小编不得不佩服华为的研发前瞻性,在大家还在改进4G,抢占4G市场时,华为率先将眼光锁向了更远未来。

2009年5G研发计划启动后华为便一直在往里面投钱和大量的人力,2018年前至少投入6亿美元用于5G研究和创新,在全球有11个5G研究中心,参与5G研究的专家超过数千人。截至2020年10月,华为的5G专利申请量排名世界第一,为6372件,高通、三星分获二、三名,分别为4590件和4052件。

从专利数据库了解到,目前华为5G相关专利接近2.6万件,其中灰色柱状图数量为预期申请量。

华为收费5G专利费背后,竟是下了10年的一盘大棋?

来源:《华为技术公司创新力分析报告》

华为所有的技术集中在网络设备和终端设备,电子设备、通信技术和通讯方法。华为在通信网络方面专利比重加大,说明其在5G方面的专利投入加大。

华为收费5G专利费背后,竟是下了10年的一盘大棋?

来源:《华为技术公司创新力分析报告》

除了将5G技术应用于手机,华为还推出了全球首款为垂直行业提供商用的5G工业模组MH5000,并携手50余家首批合作伙伴,共同开启5G工业模组商用。

华为表示,5G技术会在五大行业中得到率先应用,包括超高宽带个人消费、车联网、远程控制、工业互联网和城市智能体。未来几年,5G将应用于警务、交通、生态、党建、医疗、车联网、媒体直播、教育、旅游、智慧生活等各行各业。

从智能手机到智能家居,再到工业物联网,华为把5G布局在生活中的各个角落。

华为:专利收费我不是第一家

然而这次引起热议的并不是5G,而是华为要收专利费了。

华为收费5G专利费背后,竟是下了10年的一盘大棋?

其实收专利费并不稀奇。在哪个领域都会发生。可能很多人不知道,专利是可以租用的(许可)。有许多企业靠着租专利,挣得盆满钵满,专利收入成为企业第一收入来源。

任正非曾说:“我们太忙了,发展太快了,没时间收取专利费,当我们不忙的时候,闲下来的时候,即使要专利费,也不会像高通一样要那么多。”

早在2017年,爱立信和高通便公布了5G收费标准。爱立信对5G专利费的收费标准为:对于高端手持设备,许可费设定为每部5美元;对于低端手持设备,许可费每部最低可低至2.5美元。高通对于5G专利费的收费标准分别为:单一的联网模式手机的费率在2.275%,而多模式的手机使用费为3.25%。这意味着一台3000元的手机,高通要从中收取近100元。

相较之下,华为对每台5G手机仅收费2.5美元,预计2019-2021三年的知识产权收入在12亿-13亿美元之间。

华为:研发人,研发魂

追溯中国电子科技发展的这几十年,华为并不是入行最早的那个。从推出自主研发的国产芯片却只收获一片嘲讽,到掌握多项5G专利并引领全球,间隔不过十余年。虽距离超越前人仍有一段距离,但毫无疑问,华为是一家伟大的公司。

华为收费5G专利费背后,竟是下了10年的一盘大棋?

华为在研发上近乎偏执。早在2017年全球研发投入排行榜上,华为是唯一一家排名前十的中国企业,研发投入甚至超过了苹果。

从创立初期就坚持把科研开发立于首位,这在国内企业已属非常少见。华为早在1995年就开始申请第一件中国专利,1999年申请第一件美国专利。2008年首次在世界知识产权组织PCT专利申请排名第一。2019年,华为在欧洲专利授权数量排名第二位,在美国排名第十位。华为同时也是累计获得中国授权专利最多的公司。

华为收费5G专利费背后,竟是下了10年的一盘大棋?

来源:《华为技术公司创新力分析报告》

在专利数据库中得到,截至2021年3月17日,华为共发出了201018条专利申请,其中有效专利达75106条,包含多变申请21636条,PCT申请45121条。华为追求创新的精神是其科研过程的主要驱动力,也是华为的发展重心。

华为收费5G专利费背后,竟是下了10年的一盘大棋?

来源:《华为技术公司创新力分析报告》

在3月16日发布会上,华为发布了其十大发明,分别是极化码(Polar Code)高速并行译码、全光交叉(Optical Cross Connect)、达芬奇3D CUBE 计算引擎、5G 超级上行、一碰直达文件轻松互传、鹰翼折叠屏、融合存储系统、汽车计算与通信架构。未来会出现越来越多华为的身影。

不难看出,华为在科技研发道路上注重全球化布局,技术实力强厚,取得的成功离不开其扎实的知识产权工作。华为在技术开发上近乎偏执地持续投入,终于成为了今天我们看到的华为。

5G虽然还没有全面使用,但是热度已经造的很满,对华为5G很多人觉得是国产的肯定不行。小编认为面对任何新尝试我们都不应该抱着着看笑话的心情的去评价,其实能实施新想法已经很了不起,创新就像走在逆流的河里,没有方向,一路摸石头,只为寻找新的更宽阔的河流。

华为5G的走向如何,让我们一起拭目以待吧!

来源:cipo俱乐部

【温馨提示】文中部分图片来源网络,版权归属原作者,若有不妥,请联系告知修改或删除,谢谢。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