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他明明是中国人,却在日本被封神,受日本军神膜拜,名字世人皆知

 Quchi 2021-03-22
中国的文化源远流长,自古以来就是整个东亚文化圈的发源地。东亚的很多国家的文化都可以从中看到中国的引子,就比如说朝鲜,以前甚至一直都是中国的附属国。再比如说日本,自公元603年就与中国开始有了建交。
图片
自那时候起,日本就脱离不了中国文化的影响。如果对于日本的近代史有兴趣的话,可以看到日本近代在战后转型经济的过程中,有一个中国道家学者王阳明的理论几乎是影响了日本的经济界。许多优秀的企业家都对其理论十分崇拜,其中就有稻盛和夫以及松下幸之助这种经营之神。
不光是在经济上,在军事上也是如此。出生于1848年的日本军官东乡平八郎,是一位海上的将军。他与当时日本的陆军乃木希典被日本人并称为明治时代的“军神”。案例来说军人崇拜的至少也应该是关于。但是就在这位“军神”的庆功宴上,他当中拿出了一个腰牌,牌上刻着“一生俯首拜阳明”七字,意味自己一生都会对王阳明俯首叩拜。
但王阳明这个学者也许许多中国人自己都没有听过,可为什么他的思想在日本会造成这么大的影响呢?这其中是有什么原因吗?我们一起来探讨一下。
图片
王阳明原叫王守仁,出生于明宪宗成化八年(1472年)。他自小受到了儒家学派的影响,创立了一门学说名叫做“阳明学”。而这门学说对后人影响最深的就是我们熟知的“知行合一”。而看王阳明的学说,我们要先看中国的传统哲学体系。
虽说中国佛家势大,但是这实际上的从印度外传进来的。中国本土的哲学体系,实际上就只有道家这一门,后还衍生为宗教。儒家之类的这些,也全都是自道家衍生而来。而最初的源头,就是源于老子的《道德经》,而这《道德经》又是源于古老的《易经》。
图片
本质上其实就是自然的理念,他是指导我们看到时间阴阳交替,四季轮转的变化。然后将其放在人的身上,就像是天有阴晴,月有圆缺,人自然也是一样。所以无为而治,中庸之道等等,讲得就是自平和之中生存进取的种种道理。
而王阳明自小就深受这儒家学派的影响,在成长的过程中又尤其推崇孟子的人性本善的影响。他觉得人生来就是心善的,正是这善心,我们可以用其来衡量社会上的行为标准。但是王阳明又发现,许多人在做错事情之后都会找各种借口,证明自己并不知道这是错的。
图片
所以王阳明经过研究之后,提出了一个“知行合一”的理论,就是将心法的标准,这善心的标准。用人们可以看得见,感知得到的内涵表现出来。并强调在做事之前,就用心法去衡量与检验这个事情的对错,这样子许多的错误就不会发生了。
而前面也有说过,日本的文化受中国的影响很深。而日本在明治维新之前所接受的教育也都是自隋唐引进的文化。后因中国与外界联系渐渐减少,所以在很长的一段时间内,日本有关哲学思想方面的知识就仅仅只是一部孔子的《论语》。
图片
而且他们的那一步《论语》也真的就是最开始的那一个古老有简洁的版本,并不像是中国一般时长有人为其做批注,或者有其他的思想家在上面日安加上其他的内涵。那么在明治维新后,当这一本《心学》在日本可以引起思想界多大的震动了。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