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研报笔记 | 42岁的PetSmart是如何成长成为美国宠物零售巨头的?

 宠业家 2021-03-22

近日,天风证券(天风中小市值)发布了一份宠物行业研报《从美国宠物产业的发展中我们能借鉴什么?》。其中,就美国线下连锁宠物零售巨头PetSmart进行了深入解读,雕兄整理了其中内容供大家参考。

PetSmart:

从大卖场到宠物生态王国

根据美国首份宠物市场调研,1988年美国境内就已经约有56%的家庭至少饲养了一只宠物犬/猫,总数量约为1.22亿只,年消费金额达到120亿美元。无论从养宠家庭比例还是市场规模来看,彼时宠物行业早已不是一个小众行业了。PetSmart就是在这一大背景下诞生。

1987-2000年:早期扩张阶段

PetSmart首创前店后仓模式

以宠物商品售卖为主

这一时期,美国宠物数量仍在增长,在“宠物人性化”的趋势下,行业增长的驱动力是为越来越多的宠物提供足够丰富的产品,同时对宠物服务的需求也在增加。

根据公司官网介绍,PetSmart最早是做宠物产品,1987年设立了两家门店,在美国首创仓库式大卖场(Pet food warehouse)模式,前店后仓,提供有竞争力的商品价格,但是提供的宠物服务较少。因为品类齐全、价格低廉,可以满足宠物主集中采购的需求,PetSmart成长迅速,到1990年PetSmart已有29家店面,平均面积2500平方米。

1993年上市后,公司除了加快开店速度以外,开始不断整合并购中小型的宠物连锁超市。到1999年,“快速扩张+收购整合”的策略让公司的门店数量达到534家。但是快速扩张的同时也产生了一些问题,公司增长放缓,特别是2000年增速仅为0.5%。

2000-2005年:战略调整时期

坪效持续下降

提升宠物服务体验降低价格敏感度

最主要的外部挑战来自传统消费品公司及商超渠道。宠物行业的增速一直持续高于其他消费行业,因此吸引了越来越多的消费品公司涉足。他们通过收购现有的宠物品牌,改变原有品牌渠道从而实现快速扩张。

比如,2001年宝洁公司收购了Iams品牌,并将其引入更广的渠道。原来只通过宠物连锁店等专业渠道进行销售的品牌开始出现在了商超渠道,尽管渠道更宽但是随着其他消费品公司的入局也引发了激烈的价格战。公司不仅要承受客流量被分流的压力,另一方面与沃尔玛等大型超市相比公司价格优势不再明显,公司坪效持续下滑。

另一方面,公司前店后仓的库存问题也开始凸显,库存周转时长一直维持在高位,极大影响了运营效率:公司的产品需要经过30天的物流周期才能从供应商发到每个店;后端仓库占到总面积的44%,面积过大,影响了销售面积;平均每家店的仓库存货超过75万美元;店内提供的宠物服务比较基础,在营收中的占比约5%,服务区域占店面面积的3.5%。

内忧外困的局面促使公司谋求转型。公司的整体策略不是和普通连锁超市展开价格战,而是通过提供更多的宠物服务内容改善客户的购物体验,真正实现“一站式购物+服务”让价格成为一个不敏感因素。而对店面的改造基本是从库存内容两方面来进行的。

通过一系列的举措,公司的库存持续下降,库存周转天数也从84天左右缩减到只有50天左右,运营效率大大改善。而通过提供更多服务以及专有产品,公司坪效恢复增长,从最低点168美元/平方英尺恢复到200美元/平方英尺左右。

2005年至今:发展新阶段

定位宠物终身服务商“渠道+服务+产品”

三驾马车驱动

宠物行业发展到当前阶段,其推动力已经不再仅仅是“宠物人性化”,更多的是宠物主的生活方式在宠物身上的映射:宠物主在饮食上追求天然、有机,于是对宠物食品也会有同样的要求;宠物主对自身健康越来越重视,于是对宠物医疗的需求也越来越高;对服务的种类和质量也提出更高的要求。

2005年,公司宣布将其品牌从PetsMart升级为PetSmart,这也正式标志着公司从宠物商店正式转型成宠物终身服务商。基于这一目标,公司不断推进多方面的布局:

更多样的渠道:为了抵御线上对线下的冲击,公司建立了自己的电商平台PetSmart.com,并于2014年收购Pet360,但是发展速度仍不达预期。因此,2017年4月,公司以33.5亿美元收购了宠物电商平台Chewy,进一步完善在电商渠道的布局,而这一价格也创下互联网历史上的最高收购记录。

更优质的服务:为了满足消费者对宠物服务的需求,公司升级了宠物美容服务,推出Groomery 美容沙龙;增加Pinnacle宠物营养店,提供多种高端宠物食品。

更丰富的产品:除了其他公司的一些渠道专属商品,公司也在不断推出自己的贴牌产品,目前品类已经过千,且绝大部分仅在PetSmart销售。

公司业绩的不断增长,证明了公司选择了一条正确的转型道路。到2015年公司收入达到71.12亿美元,10年间复合增长率达到7%,净利润4.36亿美元,10年间复合增长率达到9%(公司2015年后被私有化,数据不再披露)。

目前公司也稳居宠物超市第一的位置。2016年PetSmart在宠物超市和宠物店渠道中的份额占比达到38%,门店数量1500家。而公司主要的竞争对手Petco以24%的市场份额居于第二位。

美国宠物行业的驱动力不断升级

从PetSmart起步、转型、再发展,其背后反应了美国宠物行业驱动力的变化。

根据美国首份宠物市场调研,1988年美国境内就已经约有56%的家庭至少饲养了一只宠物犬/猫,总数量约为1.22亿只。无论从养宠家庭比例还是市场规模来看,彼时宠物行业早已不是一个小众行业了。在宠物数量不断增长的过程中,为越来越多的宠物和宠物主提供所需要的基本产品是推动行业的最主要动力。

而随着宠物在家庭地位中的转变,无论是将宠物视为朋友还是孩子,宠物对宠物主而言都已经不再是“动物”,而是被赋予了“人”的属性,“宠物人性化”的趋势开始出现。在这一趋势下,行业增长的驱动力是为越来越多的宠物提供足够丰富的产品,比如宠物零食、宠物玩具等,而需要的宠物服务也越来越丰富。

在“宠物人性化”之上,行业发展的动力更多的是宠物主的生活方式在宠物身上的映射:宠物主在饮食上追求天然、有机,于是对宠物食品也会有同样的要求;宠物主对自身健康越来越重视,于是对宠物医疗的需求也越来越高,越会经常带宠物去检查看病;对服务的种类和质量也提出更高的要求。

专业渠道的重要性随行业的发展而凸显

从PetSmart的发展中可以看到,随着宠物产业逐渐走向成熟,尽管会受到电商渠道的冲击,但是由于在宠物服务中不可取代的地位,专业渠道随着宠物主对服务要求的提升,而显得更加重要。而对于专业渠道而言,除了高毛利产品以外,更也希望拥有渠道独占产品从而与其他渠道区分开来。

天风证券认为,尽管国内宠物市场电商渠道发展迅速,成为各家公司关注的重点,但是线下以宠物店为主的专业渠道也不能缺失。“线上+线下”的全方面布局是国产宠物品牌渠道布局的关键,而线下渠道布局的重点是满足线下专业渠道对高毛利和稀缺性的要求。

昨日宠业家全平台阅读量

17000余次

人物专访:皇家蔡晓东 | 中宠郝忠礼 | 疯狂小狗崔佳 | 蛙牌易哲 | 联宠蒋勤军 | 拓瑞张中 宠爱郝波 |京宠展曹林辉 

上市公司:中宠 | 佩蒂 | 天地荟 | 多尼斯 
融资首发:小佩 | 汪仔饭 | 阿飞与巴弟 | 宠城科技
创业项目:Furrytail 毛妈妈 | 未卡 | 狗狗TV | 钢骨 | 深知生物 它品 | 肥盘 
海外公司:VCA | Pets at home | 泰国TU | 泰国亚洲水产 | Blue Buffalo
跨界公司:新希望收购 | 滴滴顺风车 | 口碑 
线下活动:食品品牌 | 药品 | 检测 | 活体 | 零食 | 行业媒体 | 创投 | 宠物经济沙龙
宠物展会:亚宠展 | 京宠展 | 长城展 | 深宠展
数据报告:2017宠物健康数据 | 2017宠物创投 | 2017宠物行业白皮书
政策风向:宠物食品正式文件 | 进口粮动态海关出口动态

宠业家(公号:chongyejia)

宠物从业者的必读参考。

微博:@宠业家

投稿爆料、免费报道机会和行业干货下载

请加宠业家QQ群:140113617

花草研习社算法筛选+编辑批注

帮你梳理每周最重要的花草行业简报

花更少时间,掌握更重要的信息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