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张献忠“屠蜀”问题,他杀人有无扩大化?历史真相又是如何?

 人之意 2021-03-22

自清初到2021年的几百余年间,有关张献忠的文字记载,无不诬蔑他“屠蜀”,咒骂他残暴。二十一世纪以后,也有很多人对其诬蔑和咒骂进行了批驳,但由于研究不深,也就显得缺乏说服力。

究竟张献忠“屠蜀”的历史真相如何?

明末清初四川人口的大幅度锐减,原因很多,其主要责任不能归之于张献忠。其理由是:

第一、四川人口大量锐减发生在明朝万历年间到清朝康熙二十几年这段时间内,其间大约经过了一百年左右,而张献忠起义军在四川活动的时间只不过两年多。

第二、张献忠起义军在这两年多的时间内,充其量只占据四川省的一部分,不及当时四川省辖区的三分之一。

第三、导致四川人口锐减的主要原因:有明王朝统治者与四川少数民族之间的战争所造成的伤亡破坏,有四川官僚武装的烧杀抢掠和对农民起义的镇压,有清军同明军以及清军和吴三桂之间的战争所造成的烧杀破坏,有摇黄十三家农民军与地主武装之间战争所造成的杀戮,还有天灾频仍,瘟疫流行所造成的死亡,等等。当然,也有张献忠起义军同明朝官军之间的战争, 以及张献忠起义军镇压叛乱等所造成的伤亡。

但在张献忠杀人有无扩大化的问题上,则有不同看法:

一种意见认为,张献忠起义军纪律严明,是不会乱杀人的。

其理由是:

第一、很多人诬蔑张献忠为“蜀祸”,主要集中在以下三个事件上:

一是1644年六月攻占重庆之后所谓的“屠城”事件;二是同年七月攻占成都之后所谓的“屠城”事件,三是在成都发生的所谓“青羊宫事件”。而这三次事件恰恰是被他们歪曲夸大了。

关于攻克重庆后的“屠城”事件,《明季南略》等书的记载是不合情理的。首先,张献忠怀有“建国称王”的政治抱负,懂得“国以民为本”的道理,决不会攻占一城就任意乱杀的。再则,据《续绥寇纪略》记载,张献忠起义军攻克重庆后,并没有发生“屠城”事件。

关于攻占成都后的“屠城”事件,也与事实不符合。其实际情形同攻克重庆相似。张献忠杀戮的对象,主要是明朝宗室和官吏,其次是进行反扑的绅宦豪强及其武装势力。这是起义军的自卫手段,与乱杀人或杀人扩大化毫不相干。

关于“青羊宫事件”,是指张献忠于一六四四年秋季在成都第三次开科取士时杀戮士子一事。这次事件绝非所说的那样:是由于张献忠“嗜杀”,而不仅仅是由于被颜天汉等诸生通表李自成所激怒,而肆意乱杀。事实上,是由于士子们在青羊宫发起反扑,杀伤了不少监守的起义军士兵,张献忠才不得不采取严厉的镇压措施。

第二、有以下几项史料证明张献忠并未乱杀人。

一是有大顺二年(1645年)三月立的《大西骁骑营都督府刘禁约碑》为证。碑文规定:严禁“扰害地方”, “妄害良民”。

二是有新繁、华阳世宦之家的费密、沈荀蔚等,当时仍然过着呼奴使婢的豪华生活为证。

三是有进士出身的明朝成都令吴继善还当上了张献忠大西政权的尚书为证。可见,张献忠即使对明朝的官吏和世宦之家也决不是不分青红皂白地乱杀一气。他所杀的基本上是明朝在川的宗室和反抗起义军的官僚地主及其武装。这些人毕竟只占四川人口中的很少比例,所以,谈不上张献忠杀人扩大化问题。

另一种意见认为,张献忠在四川有杀人扩大化问题。

张献忠起义军进入四川以前本来纪律严明,不事滥杀,所以发展很快,迅速占领了四川。但他在成都建立大西政权以后,特别是清军入关,李自成失败以后,他的起义军和政权成为清军、明军和地主武装的主要攻击目标,斗争十分尖锐复杂。在这种特定的环境下,张献忠敌我不分,以为“川人负我”,采取了一律镇压的政策,犯了杀人扩大化的错误。

有的人还认为,不必讳言张献忠的起义军,在粮食奇缺的形势下,也有不得已而杀人充饥的情况。还有人认为,张献忠起义军在严惩地主官僚的过程中,不仅杀了地主官僚本人,也往往杀了他们的亲属,打击面很广,杀人数量相当大。但是,绝不能因此夸大说张献忠起义军见人就杀,把四川人给杀光了。

结语

尽管历史上有农民起义有乱杀无辜的现象出现,但是说张献忠“屠蜀”最后四川只剩下60000人是不可相信的,同时更不能将明末清初四川人口的大幅度锐减的主要责任推给张献忠。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