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给大家看一张截图

 鱼堂主 2021-03-22

老读者都发现了,堂主的风格又变化了,主要是想把时间花在有价值的上,以后就用这个封面不改了,专心提供好的内容。

前两天写了一篇文章, 说现在人过于追求方法论,而忽略了使用和行动的因素。

说说这件扎心的事

结果收到这样一条留言:


我能理解渴望改变的心态,把某些方法当做救命稻草,泼这盆冷水是想让大家冷静一点,不要只盯着方法,多关注一下自己的有没有去做,能不能坚持去行动。

一件事不需要积累,单靠某个套路就能做成,自己想想什么事可以满足这个结果?

我推崇的是边做边学,无论是任务驱动,还是目的驱动都可以。

不建议只学习方法的原因有4个:

1,只学方法不行动,等于白费劲。

2,有些方法虽好,但不适合你所在的阶段。

3,每个人处境条件都不同,没有一套适合所有人的方法。

4,方法只是成功的部分因素,你还得有“X因素”

那些对人生很重要,但大V不会说的好东西

那学习方法还有什么价值?

1、参考框架,模仿套路;

最近我们在读历史,历史不会重复,读历史有什么用?

说有用,一般指的是看到某个方法,拿去解决一些问题。

我们管这个叫“有用”。

这样的方法很难找到,真正的价值不是从历史里找到几个方法,而是学习先例,以此作为参考思路,去解决其他问题。

啊,原来还可以这样!

这个就是价值,提升知识边界。

第一阶段:参考

举个栗子:

你要学习写作,但是对写作一窍不通,如果你着急学到一点方法,那你可以去报一个写作培训课。

课程帮你整理好关于写作的基本知识,虽然学了你也不一定能写好,但是可以帮你省去很多自己摸索的时间。

也就是说,就算你不去学习这些课程,写久了自己也会领悟到,不要低估在行动中学习的力量。

减少摸索时间,直接参考模仿,可以帮你更快的入门。

你可能学会了,标题、大纲、结构、素材、金句等等,写作原则。

第二阶段:突破

你有了一定积累了,就差临门一脚,把过去的经验积累整合起来。

需要有人提点一下,这个时候方法的效用最高。

但人不能天天学方法,只学方法,没有任何积累。

就好像有人想健身,天天看健身视频,看各种健身招式,从来没有跑步锻炼过,怎么可能有好身体。

假如你已经坚持跑步几个月,遇到瓶颈了,开始进入平台期,需要突破才能进步,这个时候方法对你才有价值。

以为你有做事的经验,学习方法才能相互对照。

一个人水都没有见过,怎么能学会游泳呢?

体验感受,是方法有效的基础。

2、为什么学习方法还是啥也没干成?

原因很简单直接,大部分都是只学了方法,然后,就没有然后了。

学习方法的时候很激动,好像自己掌握做事的心法,没有持续使用方法。

再好的方法不去坚持使用,对你也不会起到任何作用。

举个例子:

你学会了写作技巧,学会了个人品牌方法,学会了如何在视频。

什么都懂了,也知道怎么做了,就是没有坚持行动下去。

看到没有,这个才是问题的症结。

没有人是靠搜集地图达到远方,帮你到达远方的是双脚。

学习方法够用就行了,不要成为方法的搜集者,方法储备爆仓,啥也没干。

我们读书会运营600多天,我自己写作800天,靠的不是什么神奇的方法,我也学过很多方法,但是真正日常使用的就那么几个。

是的,这个才是真相。

真正让你做成事的方法,其实没有那么多,如果一个方法真的有效,那你还干嘛整天换,坚持使用获得结果不就行了。

归因,还是对自己方法的不自信。

3,用行动验证方法

堂主真正推崇的是,用行动验证方法,不要听的开心,得拿出练练。

只是讲一堆漂亮的理论,对我们做事的人没有吸引力,你得出来练练手,下地干活操作一下。

我们读书会做的就是这个模式,不是教个方法就算了,还得让你去应用,去感受使用的感觉,行动中遇到什么阻碍,当场给你处理了。

不仅学到方法,还能独自使用方法解决问题。

最好的学习,当然还是边学边用,而行动应该放在前面。

因为就算你没有方法,在行动中不断学习改进,你也可以做到很好。

人有70%的知识,其实都是跟自己学习, 在过去的经验经历中学习。

妄图学一个方法就避免人生踩坑,这个怎么可能做到,因为踩坑也是一种必要的学习过程。

必看文章:
星球:一次用行动白嫖成长的机会来了!
财富:人生第一次,让工资成为次要收入
逻辑:想提升逻辑思维能力,这份书单一定要藏好

崛起:普通人想要崛起,该怎么办?「深度分析」

··················END··················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