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销冠再进化,还是混动香

 ams车评 2021-03-22

日系B级三剑客之一的凯美瑞,中国人一点也不陌生。从上世纪90年代开始,凯美瑞就陆陆续续从各种渠道进入中国消费者的视线中。当时它不叫凯美瑞,而是叫“佳美”,纯进口的身份让它的身价不菲,能够买一辆佳美的人,在那个时代绝对是土豪。

随着2006年正式导入广汽丰田,凯美瑞在中国市场的故事也正式拉开帷幕。2017年底,基于TNGA架构全新打造的第八代凯美瑞上市。上市至今,第八代凯美瑞累积销量超过56万台。第八代凯美瑞上市三年有余,到了以往中期改款的时日了,广汽丰田为我们带来了全新凯美瑞。

作为中期改款车型,全新凯美瑞做到了查漏补缺,在外观、内部设计、安全、智能等方面均有所提升。不卖关子直接抛出我的结论:全新凯美瑞绝对是历史上“最好的凯美瑞”。

 精致大气,动静皆宜

全新凯美瑞将沿用双外观的设计语言,无论是豪华版还是运动版都充满着年轻化的设计线条。第八代凯美瑞的外观设计已经得到了市场的认可,所以这次中期改款也并未做出大刀阔斧的调整。

这台双擎旗舰版,改动最明显的就是车头格栅的部分,幅横条格栅依旧采用双梯形立体造型,搭配着犀利的头灯组也让全新凯美瑞的前脸看起来更为高级。保险杠转角部位使用电镀饰条,让车头的轮廓更加明显,营造了低矮大气的视觉效果。

侧面造型比前脸缓和一些,不过更圆润、更低矮的车身也让视觉效果更为动感。新增的钛辉银车身涂装让车身曲面更显突出,在乡间穿行,鲜艳欲滴的油菜花与湛蓝的天空倒映在车身上,带来光影的斑驳变幻。全新造型的18英寸铝合金轮圈也加运动气息拉满。

来到尾部,你可以很轻松分辨出豪华版和运动版。运动版在尾灯下面延伸出两道黑色装饰,看起来像两道“刀疤”一样,透着一股狠劲。双边共四出排气以及后保险杠下方的扩散器也在诉说着自己运动化的特征。全新设计的后组合尾灯点亮后辨识度颇高。

 科技感加持,更动人

落座车内,全新凯美瑞更加具有科技感以及豪华感,“Y”字型的中控布局我一直很喜欢,那道仿佛神来之笔的曲线,犹如婀娜少女的身体线条,让人忍不住去爱抚一番。中控屏幕的尺寸升级为了10.1英寸的悬浮式屏幕,显示效果更为清晰,搭配着12.3英寸的全液晶仪表盘让驾驶更加轻松。

全新凯美瑞重新设计了内饰配色与材质搭配,仪表和控制台装饰板可提供3种全新花纹选择,并提供黑色、米色、红色、棕色四种颜色选择。车厢内,手可以接触到的地方基本都是软性材料,无论看起来还是摸起来的质感都不错。

配置方面的亮点颇多,比如空调内置的空气净化系统、前排座椅加热和通风、后排遮阳帘、后排座椅调节、后排独立空调和多媒体控制系统等等,一系列配置可谓是应有尽有。全新凯美瑞还新增多项智能互联功能,可实现智能语音交互、全语音收发微信消息及语音通话,高德地图/腾讯地图实时智能路况显示、以及OTA在线升级服务。

此外,全新凯美瑞基于丰田智行互联,全系导入DCM(数据通信模块),提供包括远程空调控制、远程寻车、被盗追踪(含远程启动限制)、远程故障诊断、紧急救援等在内的多项车联网功能和服务。年轻人的用车诉求得到了重视,凯美瑞真的用心了。

 还是“混”的好

动力系统方面,全新凯美瑞依旧搭载TNGA 2.5L HEV、TNGA 2.5L、TNGA 2.0L这三套动力总成。直接了当的说,混动版在动力表现上要明显优于燃油版车型。正常路况下通勤,混动版车型的动力表现要更加从容,当你需要踩下油门踏板需要超车时,电动机的辅助会让它几乎没有迟滞地冲出去,这样的动力表现完全符合它的价位。

而在城市拥堵路况下,又会切换到纯电模式行驶,极为安静的车厢氛围会让你着迷。来到高速巡航,在超过120km/h的时速后,瞬间加速感会稍有减弱,但毕竟这是一台2.5L自然吸气发动机,动力储备还是会让你开的相当自信。

转向力度适中,并且转动时的手感比较细腻,让人感觉轻松加愉快。虽然路感不算清晰,但转向相当精准,入弯后基本不用对方向进行二次修正,你可以通过方向盘对车头指向了如指掌,给人很强的信心。

底盘的调校是柔中带刚,也就是舒适为基础,但不乏一定的运动感,对颠簸过滤较为彻底的同时,弯道中也能给车身不错的支撑,再加上TNGA架构带来的低重心,使车身左右摆动的幅度控制在一个合理的范围内。

除最低配入门版车型以外,其余车型均使用最新一代Toyota Safety Sense智行安全(丰田规避碰撞辅助套装),包含PCS预碰撞安全系统、DRCC动态雷达巡航控制系统、LTA车道循迹辅助系统和AHB自动调节远光灯系统,能够实现准L2级别的自动驾驶。

 编辑说 

全新凯美瑞在不断向年轻市场招手,且势在必得。其在原有的良好品质感的基础上之,换装为更加时尚的设计面孔,在打破以往的陈旧与保守后,它真的很有魅力。在其它品牌的竞争对手面前,全新凯美瑞的产品力会对它们造成强有力的一记重击。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