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影像脱贫攻坚017期]农转工,乡转城,南召县云阳镇扶贫工作见实效

 摄影说事 2021-03-22

[影像脱贫攻坚017期]

农转工,乡转城

南召县云阳镇

产业扶贫见实效

摄影/ 马秀华 张金敖

/马秀华

云阳镇玉兰新村一角

南召县玉兰新村坐落于云阳镇西河岸边,山清水秀。2018年落成,居民来自全镇17个行政村116户贫困户(8个姓氏)的444人。

新村落成,使得山里人、贫困家,一下子过上了城镇化生活。

玉兰新村党群服务中心

然而,一个新的矛盾出现了,世世代代靠土地过日子的这群人,土地分散在各自的老家,十几公里、几十公里。

幸运的是,党和政府提前考虑到了这一点,就在新村内部建起了一座扶贫制衣车间,这里说是个“车间”,实际上从机械化裁剪,缝制加工,到成品包装,简直就是一个“大工厂”。

好宽敞的服装厂房

这个厂是生产外贸休闲服装的,据说出口欧洲西班牙。占地1152平方米,投资100万元,年产值约千万元,2018年元月建成投产。正常生产加工即可吸收120个农民进厂务工。

现代化的制衣车间

企业与新村管委会有个约定,我让你用地用房,你得保证我的村民去务工,互惠互利,何乐不为?

在这里务工的不仅仅是女工

在这里务工的也不仅仅是年轻人

根据现在的情况看,新村男子汉大劳力都外出挣大钱去了,在家的全部妇女劳力,还满足不了制衣厂的用工。换句话说,新村在家的妇女甚至一些上岁数的男人,常年都有活干,都有工资挣。

据说,这里边人均月收入在23002600元左右,手笨一点或家里事多一点的,也可拿到2000元靠上,手脚利麻一点的可拿到5000元。这样,就有效保证了各地搬迁入住新村的贫困户,既使脱贫之后,都还有一个稳定的经济来源。

这里的制衣工不再贫穷

这里的制衣工学会了享受生活

不敢武断,可能是一边工作,一边学习呢

最后的质检工作也是由当地农民负责

她们工作都十分认真

穿金戴银在这里很普遍

这样的缝纫机,你见过么?

走出车间,走出工厂,随我到村里转转,看看村民们的精神面貌!

10排6号

王欣和她可爱的三个孩子

9排3号

残疾人孟祥峰务工回到家中

爱人赶快倒茶递果

一家人其乐融融

13排3户

新村医生刘运珠(左)

见到她家的扶贫帮扶人

云阳镇信访办主任吴丽

兴奋 激动 如久别姊妹

13排路口

处处能看的村民们开心的面容 

13排4户

新村医生刘运珠(左)

经常到隔壁王建峰家

给身患全身类风湿的王建峰

谈心  交流  指导康复

两家两姓亲如一家

★★★ END ★★★

转发是最好的支持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