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通信行业最佳原创自媒体,评论犀利,值得关注!  我们大可不必为中国移动用户规模持续下降而忧心,相信一旦中国移动放弃了对于用户规模数字的追求,开始实实在在做好新业务发展,那么一定可以深入挖掘存量用户潜力,实现收入的增长。近日,中国移动公布2021年2月份运营数据。其中,移动客户总数依然延续此前的下滑趋势,当月净减369.2万户,用户总数达到9.37169亿户。 另外两个关键的移动客户数据:5G套餐客户数净增419.7万户,累计达到1.73168亿户。4G客户数净增170.7万户,累计达到7.81333亿户。当然,最亮眼的还是有线宽带客户数,当月净增201.3万户,累计达到2.157亿户,稳坐第一宝座,而且领先优势越来越明显。回到“移动客户总数”上,很多人会感到很疑惑,为什么4G、5G客户都在增长,但总客户数却一直在减少呢?过去十多年间,为了完成上级考核,运营商执行了严格的KPI政策,主要有两个目标:一是不断新增用户,保证用户新增份额领先;二是确保收入持续增长。在这样的导向下,三大运营商从省、市、县、乡镇各个层面都在在有限的空间争夺资源,低水平的重复竞争不断上演。这样的竞争模式导致运营商自身竞争力不断被吞噬,也给整个行业造成了不可逆转的伤害。其中一个恶劣的后果就是——行业客户规模“水分”巨大!大量低价卡、副卡、体验卡充斥在市场上,另外,还有相当一部分来自渠道代理商的“养卡”,也让运营商的客户数据失真。这些水分不光透支了运营商的未来,还让运营商付出巨大的成本代价,由于过度重视“新增用户数”,运营商把大量资源投放到前端渠道去拓展新用户,三家都这样做,导致获客成本不断上升,部分单位的获客成本已经超过500元/户,而新增的用户在网率超过半年的不足30%,超过一年的更不足10%。考虑到代理商的人为养卡冲动和利益驱使,增量用户中真正的有价值的贡献用户可能不超过5%。一边是拓展新用户的成本越来越高,另一边是运营商资金上开始捉襟见肘——近几年运营商收入增长压力的持续放大,运营商现金流速减缓,同时5G商用和建设提速,亟需大规模资金投入。面对收支的双重压力和矛盾,在开源短期难以奏效的前提下,增效就显得越来越重要。在这样的大背景下,运营商主动改革经营发展模式势在必行!2019年,中国移动率先行动起来,提出禁止终端补贴、禁止排他性行为、禁止考核市场份额、禁止任何赠送和变相赠送行为以及地域成本价的产品销售等,核心思想就是停止不计成本追求用户数量的做法,转而追求用户质量的提升。接下来,中国联通也采取了类似措施,比如清理5元互联网套餐,拒绝低价值用户;副卡控制在两张以内,撇掉虚浮的泡沫;全面停止终端补贴政策,拒绝为了发展用户不惜一切代价。近两年,中国移动一改过去多年单纯追求数量的做法,不再关注总客户数的净增/净减,开始加大新业务推广力度,努力挤掉用户“水分”,脚踏实地做好存量市场经营,努力挖掘已有客户价值潜力。这是一个非常重要的信号,中国移动作为国内运营商的领头羊,这意味着我国移动运营商从粗放式规模增长,到精细化质量提升的阶段转变。不唯数量唯质量、做好存量市场经营,已经成为行业共识。我们大可不必为中国移动用户规模持续下降而忧心,相信一旦中国移动放弃了对于用户规模数字的追求,开始实实在在做好新业务发展,那么一定可以深入挖掘存量用户潜力,实现收入的增长。同步更新以下平台 雪球 丨 搜狗号 丨 百家号号 丨 新浪看点 蓝鲸财经 丨 同花顺财经 丨 凤凰号 丨 艾瑞网 蚂蚁财富 丨 中金在线 丨 云掌财经 丨 企鹅号 界面新闻 丨 澎湃 丨 品途网 丨 科技先生 富途牛牛 丨 老虎证券 丨 Twitter 丨 大风号 潮起网 丨二牛网 丨 大鱼号 丨 易车网 丨 钛媒体 百家号 丨 今日头条 丨 搜狐号 丨 网易号 丨 财富号 新浪博客 丨 价值中国 丨 CnBeta 丨 腾讯博客 丨 虎嗅网 天涯论坛 丨 新浪微博 丨 脉脉 丨 封面新闻 丨 天极网 商业新知 丨 一点资讯 丨 通信人家园 丨 哔哩哔哩 丨 知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