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一杯白酒,6种文化,演绎着6种精彩

 易水寒川 2021-03-22

白酒是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优良载体,现在几乎所有酒企都在深度挖掘文化,因为只有文化才能直指人心,彻底打动消费者。

如何才能链接白酒文化呢?这需要读懂白酒。一杯白酒,包含了产区、种植、酿造、储存、艺术、政治这6种文化,演绎着6种精彩。

天人合一的产区文化

白酒讲究“天人共酿”,从粮食转化为一滴美酒,最终呈现出的滋味与地域生态环境息息相关。

“一方水土养一方人,酿一方酒”,早在唐朝,杜牧的一句“借问酒家何处有?牧童遥指杏花村”,就将酒与产地紧密联系在一起。

值得一提的是,即使是同样的酿造工艺和酿造流程,换一个地方生产出的白酒口感也会大相径庭。白酒对产地的生态气候有着近乎苛刻的要求,代表着天人合一的东方哲学。

从古至今,当我们谈及酒的时候,都避不开酒背后的产区文化。

悠久曲折的种植文化

在众多酿酒原粮里,高粱淀汾含量较高,易于发酵,是公认的“白酒原料之王”。

《本草纲目》中记载“蜀黍北地种之,以备粮缺,余及牛马,盖栽培已有四千九百年”,一般认为,古称“蜀黍”的高粱起源于非洲,腾飞于中华,是中国最早栽培的谷类作物之一,有至少5000年的历史。它们默默地陪伴着这块土地,从古老的蛮荒到如今的文明。

事实上,高粱成为酿酒主要原粮的过程颇为曲折。一开始,由于口感偏涩,质感粗糙,高粱一般不做主食,种植的人不多;直到蒸馏酒诞生后,酒业人发现了高粱是蒸馏白酒的最佳原料,于是纷纷选择种植高粱,将其作为酿造白酒的主要原粮。

目前,南方高粱主要集中在四川、贵州、云南,北方高粱主要集中在宁夏河套地区、内蒙古草原、东北等地。而各地的高粱则以五粮液、茅台酒、河套王等美酒,慷慨回馈着这片美丽的土地。

独具匠心的酿造文化

中国白酒香型繁多,其中又以“浓、清、酱”为主,三种香型白酒的酿造工艺独特而复杂,各自代表着对品质的极致追求。

酱香型白酒的工艺特点是一年一个生产周期,期间两次投料,经过九次蒸馏、八次发酵、七次取酒。深度发酵后,酿造出来的酱香酒口感醇厚,酒体风味丰富,具有越陈越香的特点。此外,此种工艺出酒率较低,酿造成本高,且通常需陈放三年以上,进行二次勾调后才能销售。

浓香型白酒一般采用单粮或多粮工艺,加上中高温大曲和相对适宜的发酵时间,既保持了香味物质的丰满,又没有过多的掩盖粮谷带来的香味,因此浓香型白酒能够带给我们舒适的类似蒸煮米饭时的粮香。传统浓香型白酒要求不少于一年的贮存,甚至更久,可以产生舒适愉悦的陈香。

清香型白酒使用固态地缸发酵,既能隔离有害细菌,避免交叉感染,又能确保曲料中的有益微生物不被流失,保证了酒体的清香、纯正、干净。清香型白酒一清到底,因此有“人间至味是清香”的说法。

奇妙无穷的储存文化

白酒的储存文化,是对品质最好的价值诠释。白酒的储存过程,实际上是一个酒体去杂增香的过程,即降低酒体的辛辣、刺激感,同时增加其香味微量成分,使整个酒体口味趋于和谐。因此有 “三分酿,七分藏”的说法,白酒的风味质量与白酒后期的储存老熟有密切的关系。

新蒸馏出的白酒口感辛辣,风味不协调。经过一段时间的储存,酒液中的乙醇分子和水分子的排列逐步理顺,从而加强了乙醇分子的束缚力,降低了乙醇分子的活度,大分子不容易被人体吸收,进入血液和神经系统相对缓慢,所以白酒口感变得柔和。

与此同时,白酒中的其他香味物质成分也会产生上述缔合作用。当酒中缔合的大分子群增加,受到束缚的极性分子越多,酒质就会越绵软、柔和。可以说,正确的储存是产生一瓶好酒的必要环节和流程。

博大精深的艺术文化

酒在中国的历史进程中,一直与文学、艺术密切相关。酒是艺术的催化剂,在微醺与狂醉中,人类摆脱了理性的束缚,催生狂放、挥洒、淋漓尽致的艺术。而艺术反过来又定义、丰富了酒文化,成为酒文化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尤其是酒对中国文学创造产生了巨大深远的影响。数千年来,酒与诗结下不解之缘。《诗经》中,与酒相关的有40多篇;诗仙李白流传下来约1000首诗,涉及饮酒的就有170首;诗圣杜甫现存诗词1400首,与酒有关的约占300首。翻阅我国的古典文献,历代诗词里有关酒的描写俯仰皆是。

从古至今,酒与文学、艺术是并蒂连生的连理枝,古人不仅以酒助兴,也从酒中借以灵感。酒的酣畅,诗的意境、书的韵律,最能诠释中国传统文化之美。酒文化和艺术文化高度融合,成为中华民族耀眼夺目的文化瑰宝。

微妙复杂的政治文化

中国酒文化既是一种社会文化,也是一种政治文化。在漫长的中华文明史上,酒是政治场合中的标配。早在汉朝,主管外交接待任务的大鸿胪,其下属官员中就有一位“别火令”,专门负责外来客人的饮食工作。

酒宴是中国政治文化中最为隆重的一部分,是重要的社交场合,人们在言笑晏晏,觥筹交错间巩固情感联系。唐朝有朝廷为新科举人、进土举行的“鹿鸣宴”“闻喜宴”;宋朝也有“春秋大宴”、“饮福大宴”;明朝永乐年间(1403~1424)“凡立春、元宵、四月八、端午、重阳、腊八日,俱于奉天门赐百官宴”。

中国的酒宴,在文化传统、民族风情和社会制度的影响下,既有规范的礼仪和格局,又有各种各样的席谱和饮宴方式,在国家政治生活中发挥出重要作用。

白酒包含着厚重丰富的人文积淀,每一滴都是中华文化的精粹。饮酒,已经不仅仅是一种物质享受,还是人们表达感情,寄托理想,增进友谊,扩大交往的情感载体,是人们独一无二的精神慰藉,这一切共同构成了白酒的文化价值体系。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