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几天,#广电公开征求影视剧分级意见#的消息一出现,瞬间登上了热搜。 尽管只是对「未成年」分级的意见征集,网友们已经开始畅想未来生活。
“拍摄标准可以更大点,让穿越、宫斗回来吧!”
事实上,中国影视剧产量,早已达到了世界第一。
角色设置是:渣男、海王、心机、绿茶、大女主,配上不接地气的剧情,反常识的逻辑,一部剧立马就能生产出来。 这些剧,不可能有人性复杂的恶角,恶人就要纯粹的恶: 渣男就是《欢乐颂》中的白主管,吃着碗里的想着锅里,还会甜言蜜语。
主角打起来、骂起来很解气。 《吐槽大会》 但「渣男」、「贱女」这类带有强烈情绪的假大空词汇,明显抹杀掉了人性复杂。 网络语境下,这种标签迅速扩散,没有人定义,只有「渣男该被报复」的情绪。 理性探讨影视剧优劣,变成了一种「理想」。 影视剧引起的不再是社会反思,而是一场「三观不正」的谩骂狂欢。 《十三邀》 经典剧,正被踏平 影视剧,是有时代性的。
「爱情就是爱情,不该是父母之命,更没有穷人富人之分」。
《像雾像雨又像风》
《红楼梦》书写了封建社会巨大悲剧,弹幕区却也充满了「渣男作女,活该过不好」的论调:
《红楼梦》
词语和情绪的组合,是人类已知的最强大的力量,渣男、绿茶这些带着「恶意」的词汇,拥有巨大的破坏力。
我不喜欢。 ![]() 《像雾像雨又像风》
![]()
![]()
![]()
这样的「三观审判」,正在把影视剧的时代性、独特性、背后的人性思考,都变成笑话。 ![]() 《演员请就位》 ![]() 三观不正,举报!举报!
乱拳打死老师傅,我们摸不透每个人的喜好。 广电总局中,有多条不规范的影视剧违反条例,只要举报数足够,这部剧就会消失,或下架更改。 “想举报”走向“举报了”,只需要十几分钟。 ![]()
古装偶像剧,侮辱古人,服化道太不正经,危害文化传统;
![]()
理由是:这部剧的「三观」让人难以忍耐。 ![]()
不只成人剧,被「三观纠正」的还有儿童动画片: 《虹猫蓝兔七侠传》被举报下架,因为剧中有大量血腥厮杀场面、人物语言包括“去死吧”“你来送死”,担心给孩子带来负面影响。
举报是悬在所有影视剧头上的一把刀,谁都不知道下一个会砍去哪儿,砍向谁。 ![]() 《双重论证》中曾说:
越来越多人的举报,将会否定世界的多元和复杂。 我们像进入了一场文化专制,像一些反乌托邦科幻电影一样,只剩下「圣人」这一种自我方式。
![]() 《使女的故事》 ![]() 别让中国影视剧,只剩爽剧 一只亚马逊的蝴蝶,偶尔煽动几下翅膀,两周后可能会引起美国一场龙卷风。 这是蝴蝶效应。
不想看的很明确,想看什么却说不清楚,如今脸谱化的影视剧,也是为了迁就「三观」而做的「消极妥协」。 ![]() 《十三邀》 他们的妥协办法,从翻拍《粉红女郎》的《爱的理想生活》就可以一眼看穿。
「有四个女郎,住一幢公寓,一个要爱情不要婚姻(万人迷),一个要工作不要爱情(男人婆),一个是什么男人都想要嫁(结婚狂),一个什么是男人都想不通(哈妹),她们,是这个时代的涩女郎。」
表面光鲜靓丽,但却生活在奔溃的边缘,迷茫、脆弱,走错路,才是生活,才是真在喧嚣都市中找到自我。 ![]() 《粉红女郎》 《爱的理想生活》将剧情变成了大女主剧,试图帮你找到「她」。 「她」和你不一样,「她」不会像《蜗居》中海藻一样拜金,不会像《粉红女郎》中的结婚狂一样想要婚姻。 「她」身边总是围绕着很多男性,一眼能选出谁最适合自己;无论多难的人生遭遇,都可以靠「坚持自我」挺过去。 ![]() 《爱的理想生活》编剧 这是编剧、资本方求得的「观众最大三观公约数」:守住三观的人才能收获幸福美满,没守住就是坏人。 《欢乐颂》、《三十而已》大火,安迪、顾佳被赞「三观正」,证明她们的选择没有错。
做不到,是你的问题,「普通女性」做不到,活该迷茫焦虑。 ![]() 《西部世界》 三观党中还有一类叫「罪犯必死」。 社会新闻底下,越来越多的人说「我不想知道他为什么犯罪,去死!」 但人世间没有绝对的圣人,更没有绝对的恶,犯罪的背后原因是更大的社会问题。
![]() 《我们与恶的距离》
欲望和将欲望付诸实践之间,有千里之遥。 将这些「犯罪镜头」删减,并不能解决什么。
![]() 《红楼梦》 但社会拐卖依旧猖獗,形式千变万化,有些拐卖手段属于「电视剧都不敢这么拍」。
这道纸枷锁,绑不住真正的恶人,只捆住了正常人。 ![]() 是否喜欢一部影视剧,是个人喜好。 但评价一部电视剧,没有那么简单。 故事是否流畅、层次是否丰富、是否暗示某些社会问题,相关人士都可以去批评、探讨。 观众评价影视剧的质量、价值观,也是有必要的。 比如说影视剧一直存在女性形象刻板化的问题,这本质上也是剧情人物脸谱化,是可以探讨的。 但越来越多的人第一步就走偏了。 把喜好当作评价,觉得世界非黑即白,要求只能表现人性的绝对正确,这只会让讨论变成一场无谓的争吵。
对色情制品的限制,用分级标志或过滤的手法,你有“不看的自由”,也要还B级片爱好者以自由。 这样不能解决所有矛盾,起码能够让影视剧讨论,从「抬杠」变成「有用」。 但总有一些东西,是「分级」解决不了的。 一个人如果始终带着「挑刺」的心态来看剧,带着恐惧和憎恨面对世界所有不合心意的事情,最终造就的,并不是一个圣人,而是一个魔鬼。 ![]() 《浪漫的体质》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