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红薯“面相”好,切勿仅仅靠农药,需要多措并举

 泰山农人360 2021-03-23

红薯是比较熟悉的农作物,例如淀粉型红薯、鲜食型红薯和紫薯,大家耳熟能详。但我们农民在种植时,就怕红薯“面相”差,特别是鲜食型红薯,如黄皮红薯,一旦有了“虫眼”,就无人问津,不能变现,从而造成损失。春分节气已过,正是春耕备播的大好时节,怎样才能种植出“面相”好,无虫眼的红薯呢?

红薯“面相”好,切勿仅仅靠农药,需要多措并举

首先,要选择适宜的地块

红薯是地上长蔓、地下结块作物,因此“地下”是红薯生长的重点。这就要考虑到红薯在地下生长过程中,有一个轻松、舒适的环境,防止病虫害的侵蚀。

红薯茎块形成、膨大,一般在立秋开始,这期间雨水较多,如果把红薯种植在低洼地块,不仅通透性差,影响红薯生长,同时还会因秧蔓腐烂引入、滋生害虫,进而蚕食茎块,从而形成“虫眼”,影响品质。因此,种植红薯,应选择地势较高的地块,不易发生涝害,防止病虫害侵入。

另外,种植红薯,沙土地比黄土地好;起垄比不起垄好。主要原因就是为了改变红薯生长环境,营造生长空间,减少病害发生,控制虫害滋生。毕竟红薯生长不同于地上作物,膨大期不能再施用农药。

红薯“面相”好,切勿仅仅靠农药,需要多措并举

且忌连作

种植农作物,最忌讳的是连作。红薯也不例外:一年好,二年坏,三年病虫害。如果在同一块地内,连续种植三年红薯,前两年积累的病虫害,在第三年比较集中,致使危害较大。这主要是因为:①红薯的同一病源、虫源逐渐增多;②收获红薯后,遗落在地块内的薯块、根系在腐烂过程中,招惹较多的飞蝇、害虫,从而使害虫数量俱增,为下一茬红薯留下了隐患。所以与地上作物,如玉米等农作物两年一换茬,是减少病虫害的有效办法。

红薯“面相”好,切勿仅仅靠农药,需要多措并举

合理施用农药

所谓合理,就是把钢用在刀刃上。种植红薯,防止病虫害发生,关键在前期,因为中后期已无法追施农药。

所以,在耕地前要重施:辛硫磷既可杀灭地下害虫,又可熏蒸地上害虫,并且药效短、无残留,因此,耕地前种施辛硫磷,可有效防止后期红薯虫害。当然要根据前茬害虫数量而定,前期害虫特别严重的地块,每亩施用量可达25㎏。

另外,在扦插红薯幼苗时,在穴内适量施入辛硫磷,确保杀灭幼苗周围垄内的害虫。

红薯“面相”好,切勿仅仅靠农药,需要多措并举

适宜浇水、科学施肥

红薯生长过程中,前期需水较少,但在茎块膨大期需水量较大,如遇干旱浇水时,切勿大水漫灌:一方面容易使茎块延伸生长,致使茎块细长;另一方面在茎块水分不足的情况下,吸水量偶然增加,容易爆裂,造成“品相”差。

红薯“面相”好,切勿仅仅靠农药,需要多措并举

红薯生长前期需用氮肥较多,但后期需用钾肥较多,因此施用基肥时,应氮磷钾肥搭配均匀,切勿重氮轻钾,后期营养不足,虽然现在提倡后期喷洒磷酸二氢钾,但毕竟那是在关键期才使用,因为红薯是地下作物,使用效果远不如地上作物。钾肥充足的红薯,“品相”较好。

红薯“面相”好,切勿仅仅靠农药,需要多措并举

总之,红薯的“品相”,决定着红薯的价值。只有把红薯种植在通透性好的地块,合理用药、科学施肥、适宜浇水,才能使红薯茎块既均匀,又无虫害,增加收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