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法库人物】电影人​张蕴波

 公众号辽河记忆 2021-03-23

张蕴

张蕴波,原名张天福,1926年2月26日出生,法库县法库镇人。1943年毕业于奉天省立法库国民高等学校。1946年考入中国红十字会东方医学院(设在长春市)。

1948年长春解放后,长春市人民政府将东方医学院改编为长春医科大学。同年张蕴波参加革命工作(在长春医大成为定向分配的学员)。1949年东北电影制片厂(1953年改称长春电影制片厂)招收文艺人员。经批准,张放弃医学专业,考入东北电影制片厂乐队任演奏员。1956年长影乐队扩大为长影乐团,含管弦乐队、民族乐队、合唱队,成员达百余人,张为该团管弦乐队演奏员。

1956年至1986年,张蕴波一直在长影乐团任中提琴专业演奏员,职称为国家二级演奏员。为中国电影家协会会员。1986年离休。

张蕴波自幼酷爱音乐,从1942年开始学习小提琴,先是自学,达到能演奏歌曲和广东音乐的水平。从1944年开始专业学习,接受正规训练,从小提琴初级教材开始,在中学音乐教师萧忠龄指导下学习。参加长影乐团后,改练中提琴,从师于俄籍犹太人音乐家伊加▪待别尔,边工作边学习。1949年开始,作为新中国的第一代电影乐队(乐团)演奏员,从新中国成立后的第一部故事片《桥》的音乐录音开始,直到20世纪80年代离开工作岗位,共为电影故事片、戏曲片、纪录片、科教片、美术片等录制音乐约600余部。

长春电影制片厂是全国一流的电影厂家,拍摄了多部深受全国人民喜爱的影片。其中,张蕴波参加音乐录制的有故事片《白毛女》、《董存瑞》、《五朵金花》、《上甘岭》、《刘三姐》、《冰山上的来客》、《英雄儿女》、《创业》、《不该发生的故事》及科教片《长白山珍奇》等,在国内外受到好评有的在长影厂获小百花音乐奖,有的在国际电影节上获得了大奖。影片中的歌曲,在全国乃至海外侨胞中广为流传,久唱不衰。长影乐团是国内有声誉的大乐团之一,张蕴波在乐团中除参与为影片录制音乐外,还经常随团参加社会演出活动,深入工矿、农村、部队,为工农兵作慰问演出;还在国内各大城市进行巡回演出。

在40多年的演奏工作中,除为影片录制音乐外,张蕴波还参加了《白毛女序曲》、《创业》组曲、交响诗《嘎达梅林》、《中国电影音乐主题联奏》、《外国电影音乐主题联奏》、《梁祝小提琴协奏曲》和《祖国万岁》、交响诗《穆桂英挂帅》等乐曲的演奏。张演奏过的国内外著名管弦乐曲有《轻骑兵序曲》、《未完成交响乐》、《节日序曲》、《诗人与农夫》及约翰斯特劳斯的多首著名圆舞曲;还有著名音乐大师贝多芬的《第五交响乐》、《第六交响乐》、《D大调小提琴协奏曲》:德沃夏克的《新大陆交响乐》;肖斯塔柯维奇的《第五交响乐》;柴柯夫斯基的《悲怆交响乐》、《天鹅湖组曲》和格林卡的《鲁斯兰与留德米拉序曲》等,总计近百首。张蕴波还为中国唱片公司录制的唱片《草原上的人们》、《创业》组曲、《五朵金花》合唱及《敖包相会》、《草原牧歌》、《婚誓》、《缅桂花开十里香》、《蝴蝶泉边》、《草原晨曲》、《刘三姐》、《高原之歌》《花儿为什么这样红》、《我的祖国》、《英雄赞歌》等进行了合唱伴奏。

张蕴波还为媒体撰写过电影及音乐作品的评介及评论文章。20世纪50年代为长影译制片《莫索尔斯基》、《格林卡》写的评介文章,刊于《长春日报》。20世纪60年代为蒙古国及东欧国家的歌舞团写过评介文章及对交响诗《穆桂英挂帅》的作品介绍,以笔名艺兵刊于《吉林日报》等。

1999年9月,张蕴波随长影乐团到武汉、深圳、湛江、珠海、广州及南宁、海口、三亚等地做巡回演出,受到了当地群众的欢迎。在50多年的演奏生涯中,张蕴波为新中国的电影事业和音乐事业做出了重要贡献。



你若喜欢,请点个在看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