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国内互联网巨头被苹果警告!这次我站苹果

 网罗灯下黑 2021-03-23

我还记得 2018 年的时候,李彦宏的一句无心之语揭开了用户隐私在互联网巨头们心中的地位。

李老板的原话是这样的,「中国人对隐私问题的态度更开放,也相对来说没那么敏感,如果他们可以用隐私换取便利、安全或者效率,在很多情况下,他们就愿意这么做」。

不得不说,当时这个事没少引网友争议,毕竟敏感不敏感,愿不愿意这个事李老板说的不算,真正做选择、受骚扰的是我们这些无力的用户。

不过李老板上面这句话后面其实还跟了一句,「当然我们也要遵循一些原则,如果这个数据能让用户受益,他们又愿意给我们用,我们就会去使用它的」。

4 年过去了,薛定谔的收益有没有真的做到我不清楚,但无处不在像牛皮癣一样的「贴心」广告我真没少见。

而且,容我先问一句,面对互联网公司的索要,我们真的有选择权吗?

你去淘宝搜了下手机,抖音上会不会立马看到有关手机的广告。你去浏览器点了个链接,有没有碰到过直接下载的情况。你拒绝了某 App 使用前的一个无关紧要的权限请求,还能不能正常使用 App。

都不陌生吧,可这就是现在移动互联网野蛮生长下的现状,我们当然不愿意把一切交给这些 App,可互联网公司们好像忘了用户也有拒绝的权力。

谷歌和苹果作为两家隐私保护的优等生,前者准备让 Chrome 浏览器屏蔽 Cookie,后者则是在 iOS14 中调整了隐私政策,拒绝第三方肆意扒干净用户裤衩的同时,给了用户一个拒绝的权力。

可就在上个星期,《金融时报》发了一篇名为《苹果警告部分中国科技公司不要规避应用追踪透明度规则》的文章。

里面提到了很多我们熟悉的不能再熟悉的中国企业,比如百度,比如腾讯,比如阿里巴巴等等。

不过要想知道他们偷偷摸摸做了啥,还得把目光放到苹果调整后的隐私政策上。

被拒绝的IDFA

苹果上线 iOS14 后,计划更新的隐私条款中有这么一条是关于 IDFA 的,App 如果想要获取关于 IDFA 的权限,必须要得到用户的授权,如果用户拒绝,无论是 App 还是广告商就没办法访问 IDFA。

好了,现在的焦点都在这个 IDFA 上了,我们得先了解一下到底什么是 IDFA。

IDFA,咱们也可以叫它广告标识符,是苹果用户的网络身份证,App 和广告商可以通过这个身份证来识别用户。

只要 App 获取了你的 IDFA,它就能知道你看了哪些信息,点击了哪些广告,对什么感兴趣,进而给你跨平台的推更多「感兴趣」的广告,送更多「感兴趣」的信息。

换句话说,IDFA 就是将你和使用习惯(隐私)以及广告牵连起来的那根线。

平常 App 都是默认获取你的 IDFA,现在苹果准备把这个能否获取 IDFA 的权力交到用户手中,触碰的可不单单是软件开发方的权益,更是广告商们的蛋糕。

来自苹果的警告

上有政策,下有对策,苹果的主张并没有得到国内互联网公司的认同,百度、字节跳动、腾讯等一众公司扔下 IDFA,转向测试由中国广告协会开发的名为 CAID 的工具。

这个 CAID 同样是个能识别用户的标识符,至于作用可想而知,苹果警告的就是这个事。

苹果方表示,开发者必须在 14 天内更新应用,以符合 App Store 规则,否则会从 App Store 中进行删除。

《金融时报》的这篇文章中重点提到了字节跳动,字节跳动不仅已经开始建议开发者使用两款其发布的标识符(一个是用户 IP,一个是手机设备的唯一标识符),还建议开发者使用 「指纹和概率匹配」来识别用户。

好家伙,看看字节的派头,生怕丢了用户的隐私,这下被新闻公之于众,对此我只想说四个字,喜闻乐见。

现在的互联网公司口口声声说着我们要保护好用户隐私,背地里却没有放过用户任何一点隐私,好比你去请了个保镖,然后保镖说,请提供你的银行卡密码,不然无法提供对你有益的全方位服务。

这是保护?反正我是不信的。

总结

几年前手机系统每次大版本的更新都会像过年一样热闹,而现在手机系统的更新更像一股深流,表面上无关痛痒,其实都有在针对这些年剩下的顽疾。

毕竟你想想,楼房盖起来了,屋子捯饬漂亮了,到头来还剩个防盗门没装算咋个回事。

所以我相信后面不单单是苹果,任何一家真正为用户考虑的公司,都不会忘记给我们这些用户一个选择权。

当我们面对互联网公司无端的索要,我们也能说声「我不愿意」。

至于那些还想像往常一样随意无视用户隐私和安全的公司,我只想说一句:

野蛮的日子终究会有结束的那一天,用户保护隐私的意识会觉醒,国家保护隐私的制度也会完善,当文明击败了野蛮,你们的裤衩子也会被大家扒干净,谁也跑不了。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