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周围性面瘫验方略论

 张玉龙医论 2021-03-23

       对于周围性面瘫(又名面神经炎、面神经麻痹、贝尔麻痹等)一病在临床上是比较常见的疾病,特别是对于针灸医师对于周围性面瘫是拿手的病种之一,对于此病西医治疗效果不明显,国际上推崇针灸推拿疗法是治疗此病的最佳方法。

       周围性面瘫是非颅脑病变引发的疾病,是面神经管内面神经的非特异性炎症引起的周围性面肌瘫痪,一般症状是口舌歪斜(以前说口眼㖞斜,临床上并不能看到眼睛歪斜,一般会有伸舌㖞斜),一侧面部无法完成抬眉、闭眼、鼓腮弄嘴等动作,是一种常见病、多发病,任何年龄都可以发病,男女发病率相近,绝大多数为一侧发病,双侧者甚少。此病发生的病因主要是受寒、病毒感染(如带状疱疹、单纯疱疹、流行性腮腺炎、巨细胞病毒等)和自主神经功能不稳定等引发局部神经营养血管痉挛,导致面神经缺血水肿,由于面神经管为骨性腔隙,容积有限,面神经受压迫,可致不同程度轴突变性,引发面肌萎废无力,口舌歪斜向健侧。

       对于此病的诊断其实并不难,就是一些农村的老人都知道此病,也会告诫患者选择针灸推拿治疗,此外民间还有使用鳝鱼血贴敷治疗方法:把鳝鱼斩去头部,挤出鳝鱼血,涂在牛皮纸上,贴在患侧面部(或翳风穴、牵正穴),或晾干,用时用温水打湿后贴敷在患侧面部(或翳风穴、牵正穴)。

       对于周围性面神经炎引发的面瘫一般建议及早发现,及早诊断,及早治疗。对于此病我临床以来治愈者甚众,现在时值春季气候变化万千,此病多发季节,今日特把我个人对此病的治疗方案介绍给大家,希望大家能够了解此病的治疗方略。

        对于周围性面神经麻痹针灸推拿是治疗此病的最佳选择,一般在发作当日即可以使用针灸治疗,一周内是最佳治疗时间窗,错失良机再使用针灸治疗势必会增加治疗时间,并且治疗效果也会大打折扣,拖延过久有可能会留下后遗症。针刺选穴一般建议采用近部选穴、远端选穴和特效穴。近部选穴:颊车、地仓、上关、下关、翳风、太阳、鱼腰、迎香、人中、风池、风府、头维、阳白、耳门、听宫、听会等。远端选穴:合谷、列缺、太冲、足三里、阳陵泉、后溪等。特效穴:牵正穴、侧三里、侧下三里等。一般建议透刺针法,可以更快的疏通经络;并尽早使用电针,快速缓解偏斜症状。受风寒者可以配合艾条灸、温针、红外线和闪火罐治疗。针灸后一般要适当地给予局部做一下推拿按摩。

        中药对于此病历来选用牵正散加减医治,我一般使用纠偏汤给予治疗,并配合中药外贴敷疗法治疗。纠偏汤:全蝎、白僵蚕、制白附子、黄芪、五指毛桃、白芷、秦艽、羌活、板蓝根、青黛、防风、大青叶、丹参、赤芍、天麻、勾丁、皂角(刺)、石菖蒲、金银花、连翘、升麻、细辛、桂枝、甘草,水煎服,日一剂,早晚温服。临床结合体质和个人病情进行加减运用一般都会在一周内有明显效果。

     外敷药方:马钱子、白芷、青黛、乳香、没药、冰片、细辛、肉桂、吴茱萸、白芥子,共为末,姜汁调成泥状,胶布固定贴敷在牵正穴、翳风穴、听宫穴、涌泉穴。方中马钱子不容易找到,可以选用生半夏、天南星等代替。

      此法对于男女老少皆宜,年幼者因为属于稚阴稚阳之体,气血多虚,故而需要注意扶正为主,祛邪要靠外治针刺治疗。

       西医对于此病治疗一般建议联合使用(1)抗病毒药甲硝唑、利巴韦林、阿昔洛韦、伐昔洛韦登;(2)营养神经药:维生素B族、维生素C、谷维素、神经营养因子等;(3)类固醇激素类药物:地塞米松、波尼松龙、强的松龙等。对于幼儿慎用或禁用激素药,大部分抗病毒不适合儿童,故而一般西医对儿童患有此病者无特效治疗药物。

       中医对于此病尚有其他治疗方法,比如刺血、火针、割治等疗法,都可以借鉴使用。

       以上就是我对于此病的个人观点,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