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偏方和单方的取舍

 张玉龙医论 2021-03-23

        最近网上传出有一些家张使用无花果叶子煮水泡澡治疗腹泻引发日光性皮炎,很多患者皮肤严重溃烂,其状惨不忍睹,很多人开始口诛笔伐偏方和单方的实用性,作为中医师我今日也是有感而言,简单的说明一下我个人对于偏方和单方的看法:

        民间一直流传着“一味单方,气死名医”的说法,也有很多历史传说记载着偏方单方治疗疾病的例子。

         宋徽宗的妃子感冒后咳嗽,御医屡治无效。徽宗发怒了,对御医说:“咳嗽这点小毛病你都治不了,三天之内如无起色,你给我去死了。”御医回家找遍资料,没有发现没用过的方药。想到三天后如找不出好方药,就……。他十分担忧,他在街上漫不经心地走着,边走边想出路。忽然,弄堂边传来吆喝声:“咳嗽仙药,百治百灵,三文一帖……”。御医上前问:“真的百用百灵吗?”“吆喝”老翁举了许多治愈咳嗽的例子,且都是本地有名有姓有门有户的熟人。御医想,反正没有别的方药可用,如我命不该绝,兴许这药就是我的救星,于是买了十帖。自己一天内服用了四帖,证明没有毒性后,其余六帖急忙送妃子服用。此药真灵,服了一帖就有感觉,两帖就好了一半。

  御医看到希望,想到或许皇帝会问什么药治好妃子的咳嗽,就到老地方找卖药老翁。御医说:“你卖给我的是什么药?你告诉我,我愿用重金买你的药方。”老翁告诉御医,我的方是以海蛤壳粉加少许青黛粉组成,治风热痰嗽百用百灵。”御医确实用了重金以表谢意。

       御医只用两天就治愈了妃子的咳嗽,皇帝重金奖赏他。

       御医就用海蛤壳粉与青黛以十比一的比例组方,取名黛蛤散。用此散剂治愈无数风热痰咳患者。此后黛蛤散也成为又名的方剂。

       这个医疗故事很多医学书籍都有记载。可见单方治病确有其事。但是使用单方和偏方治疗 疾病的时候还是一样要注意辨证论治,也一样要注意患者的体质和病情,另外更要懂得药物的品性才可以使用。大家可以看一下下面关于三七的小故事:

        很久以前,有一对兄弟。哥哥每天行医看病且种植药材,弟弟却游手好闲不务正业。有一天,弟弟突然得了急症,七窍出血。哥哥得知后,急忙刨了一棵草药煎汤给弟弟服下。弟弟连服几剂后,霍然痊愈。他问哥哥用的什么药,哥哥告诉它是祖传的止血草药。后来他向哥哥要了一些草药小苗栽在自家园子里,第二年,这棵草药已长得枝繁叶茂。

        一天,邻村有家财主,财主的儿子也得了出血病,眼看就快死了,听说了有种草可以治这种病,便到弟弟家寻医问药。弟弟听说后,就把种在自家园子里的那棵草药挖出来,给财主的儿子煎汤喝了,几剂之后,不但没治好病,人还死了。财主像疯了一样,告到县官那里,弟弟被抓了起来。

        哥哥得知后,急忙前去申诉,告诉县官,这并不是弟弟的过错,弟弟给财主儿子用的确实是止血草药熬的汤,只不过这种草药才生长了一年,还没有药性,要长到三到七年时药力才最强。

        这件事在十里八乡传开了,人们便知道了这种草药的采挖时间。后来,人们就给这种草药起名叫三七,意思是生长三至七年的药效最佳

        可见医学上的事情不是随便就可以见样学样的。对于民间单方历代医家也都有记载,近现代对于单方验方的统编也有一些学者在做,可是对于单方和偏方的使用注意事项一直没有学者去考究。

        我所看到的这些书籍中所书写的处方也都是需要在辨证的前提下才使用的,因为这些单方或偏方多数都是民间方便使用的处方。大家在阅读《本草纲目》也可以随处看到李时珍收集的民间中医偏方和单方。 其实中医经方始于单方,了解中医发展史的朋友知道,中医起初是从单味草药治病开始,就是普通人也知道历史载神农尝百草,而不是把几味草药混在一起组成处方尝服的。后期才逐渐发展成中药的配伍。

       一旦中药的配伍形成了理论,多味草药配伍协调治疗疾病逐渐被世人所推崇,但是临床上单味草药治疗疾病的处方并没有退出,很多时候一些单味药材组成的方剂发挥的治疗作用还是很明显的。比如救命的独参汤就是一味人参炖煮补气回元。就是在我还是小孩子的时候一些民间单方在我们那里还是比较流行和有效果的,比如马齿苋治疗腹泻,无花果治疗腹泻,车前草治疗水肿腹泻,蒲公英治疗疔疮,仙人掌捣泥外敷治疗乳腺炎,蛤蟆皮外敷治疗急性腮腺炎,瓜蒌蜂蜜水治疗咳嗽,指甲花(凤仙花)外敷治疗灰指甲等。虽然现在多数医师都以经方或时方治疗疾病,对于单方和偏方都不那么关注了,但是很多民间依然热衷于偏方和单方。

        临床上接诊因使用偏方和单方发生事故的其实并不少见,这次无花果叶事件只是一个警醒的事件。因为我是综合治疗疾病的医师,所以临床上接诊的患者也是病种多样,我曾经接诊过农村老人家使用活的毒蛇和蝎子泡酒涂抹破皮处出现中毒或者内有溃疡饮用这种药酒而致中毒者,其实这些虫蛇药酒对于民间那些风寒湿痹引起的关节疼痛有很好的治疗作用,可是要注意不要使用活的虫蛇泡酒、不要接触伤口,因为这些虫蛇的毒素会进入血液,损伤人体血液循环系统,引发中毒反应。

       作为传统医学,民间偏方和单方应该引起中医界的关注,应该使用中医的基础理论分析一下所谓的单方和偏方的配伍意义,在发生医疗副作用的情况下更应该理智的接受考验和验证,和西药会产生过敏、致死现象一样,中药如果使用不当也会出现过敏和致死的可能。在民间使用青草药治疗疾病的时候一般缺乏剂量规定和辨证论治的过程,很多人认为药物越足量效果越好,结果超出太多剂量,就如砒霜一药,用好了可以治疗很多疾病,可是不注意剂量就会致死。细辛单独用作散剂的时候一般不超过一钱,可是如果不懂得就有可能出现事故。这些药物的使用都需要专业医师的指导才可以使用。现在很多医师只熟悉临床常用药,对于民间药物不是太了解,所以有些时候民间的一些处方用药不明白是何道理,其实在上世纪六七十年代各地都有地方草药的书籍刊出,只是现在这类书籍都不经常出现了,教科书和临床上用的也比较少,所以多数医师都懒得去深究民间草药的效用,遇到民间药方中地方药名就只能说不知道。

        翻阅一下《肘后备急方》、《千金方》、《本草纲目》以及历代本草著作等大家可以看一下其实要想把医学应用的淋漓尽致我们需要熟悉的药材其实还有很多很多。

      有很多医师仅仅依靠学校学习的那些书本知识就想驾驭临床实在是很荒诞的,有些医师甚至都不了解常用中药就擅自开方就更是危险至极的。临床上既要注意明确的诊断,熟知望闻问切,更要熟练地采集好病情,其实很多时候在我这里诊治的患者都知道我更多的时候侧重于脉诊,其实我在脉诊的时候已经认真的进行了望诊和闻诊,只是我从脉象上察知了脏腑的寒热虚实等。

        抓过我的处方的朋友应该知道我常使用的药材都是比较宽泛的,并不局限于某几个草药,这和我曾经在“华佗故里,中药之乡”的亳州进行过多年的药材实地考察有一定的关系的,作为一个医师如果只知道开处方而不懂得药材还是不合格的,近来一直有人在喊着“中医毁于药材”,其实作为中医,无论中医和中药都应该是我们所关注的,“不尽知用兵之害者,则不能尽知用兵之利也”。行军作战不仅仅要知道我们的兵士状况,还要知道我手中的兵器状况,更要知道敌方的兵情和装备;行医治病也是一样的,医术、药材、辨证、病人这些要素审察清楚了才可以更好地进行诊疗。

        很多大师之所以能够力挽狂澜,这和他们的阅读和认知的空间是有一定关系额,看书和临床多了才会更加虚心的去接受别人的长处,也会尽力改善自己的不足,临床上很多医师过度的肯定某些言辞,这样反而使患者走进误区,仿佛不怎么样就会恶变,其实疾病的认知我们了解的还不透彻,人是一个神奇的生物,我们对自身的认知还不完全,到底我们的能力有多强大到目前为止我们都还只能说不知道。

       所以面对偏方和单方,我们作为医师的就要先去了解所用药物和所治疗的病情是否吻合,一定要谨记“有是证,用是药”,如果某些偏方和单方确实有特殊疗效可以借鉴,如果确实有违医学常理和临床实践确实不合情理,我们一定要虚心的纠正错误的言论。人无完人,医学也是一样的在逐渐的成长中,所以临床务必要谨慎,因为生命至关重要,不可儿戏。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