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孩子发脾气时,这个动作才能让他快速冷静下来!

 长沙7喜 2021-03-23
  01 

一位妈妈家有俩娃。7岁的姐姐和4岁的弟弟。

刚刚过去的寒假,可把妈妈愁坏了,因为姐弟俩冲突不断;姐姐动不动就发脾气,找弟弟的茬儿。

用这位妈妈的原话:“姐姐总是把弟弟当成敌人,即便弟弟什么也没有做错。”

但是最近一个星期,由于一件小事,姐姐乱发脾气的状态似乎有了好转。

这位妈妈详细描述了这件小事。

那天,姐姐在“莫名其妙”冲弟弟发完脾气后,独自关在房间里。

妈妈走进去为她整理房间,打开衣橱时,发现了一身连体衣,就笑着问女儿:“你觉得还能穿吗?”

后来,母女两个花了好半天时间,一起用剪刀、针线把那身连体衣做了改动——减掉了连体衣的袜脚,然后收边,于是衣服又能穿了。

改完衣服,妈妈把女儿揽到怀里,感慨地说:我闺女长得真快啊,马上就要长成一个大姑娘了。

那一天,姐姐明显地情绪转好,像是换了个人,变得乐观、健谈,甚至还和弟弟讲了个笑话。

最后这个妈妈仍然忧心地问:”像这样其乐融融的时候挺少的,我觉得自己真拿姐姐没办法,到底该怎么办才好呢?”

从这个妈妈的描述其实我们能够看到,姐姐是一个性格敏感的孩子,她在嫉妒自己的弟弟。

或许,她迫切地渴望自己在家中独一无二的地位能得到认同。

或许,她想知道妈妈在以一种特殊的方式爱着自己,而这种方式是和爱弟弟的方式完全不同的。

所以,妈妈陪姐姐一起改衣服,并且称赞她长得快,那一段和谐美好的母女互动时光,正好满足了她的内心需求。这件小事发生后,姐姐的情绪才会明显好转。

图片

分享这个小案例,是想告诉大家,亲子间一直都有一个秘密,即亲子间被一条看不见的纽带连接着。

用中国那句老话说,叫做“血浓于水”。

从心理学的角度解释:孩子心里最大的渴望就是与爸妈连接的归属感,或者称之为“联结”——这是超越了一切事物的渴望。

很多时候,孩子行为上的问题,不是别的原因,恰是和父母失去了联结。

一旦跟孩子重建情感联结,孩子的行为问题和情绪问题,都会很快得到扭转。

那么,该如何跟孩子建立这种联结呢?

  02 
首先,亲子游戏,是与孩子建立联结的极佳方式。

上面那位妈妈,无意中陪女儿改衣服,某种程度上就是一种互动游戏。

没错,所谓的亲子互动游戏,往往是很简单的。

比如,一对父母最近很忙,不经常在家,陪伴孩子的时间比较少。每次他们难得在家,孩子就各种“找事”,冲他们发火儿。

后来,一个小游戏改善了这种亲子关系紧张的局面。

那是孩子自己发明的一个非常不错的游戏。

先是爸爸妈妈坐在长沙发上,然后孩子向父母发起冲锋,闯进父母中间的空隙里。

然后就要经过一场“争夺大战”,看爸爸妈妈谁能先把他抢过去。

这个游戏好像是非常好笑的另类拔河比赛,但孩子玩得乐此不疲,夫妻俩也就乐得一次再次配合。

这个游戏的奥秘就在于,游戏过程中更多的是父母和孩子的亲密肢体接触。

这样的游戏方式,让孩子确切、真实地感受到父母的温柔拥抱、温暖、爱意。这多少补偿了孩子成长过程中缺失的那些父母之爱。

虽然游戏有些简单,可贵处在于一家人借此找到了通往彼此心灵的秘密通道,受损的亲子关系由此开始悄悄恢复联结。

额外提醒一点:越小的孩子,越喜欢跟父母玩这种有身体接触的游戏。

图片

身边一个妈妈前阵子就告诉我,陪娃的时候,孩子都快把她折腾疯了。

因为,小家伙非要妈妈把自己从床上抱下去。妈妈抱他下去了,又要妈妈把他抱上去。就这样反复玩儿。

这位妈妈就很无奈地问,小家伙这到底是在做什么呢?

我相信,很多有小宝宝的父母陪伴孩子的时候,可能也会遇到这种看起来有些莫名其妙的互动情景。

小孩子们在做什么?他们其实是在跟大人玩“我说话、你听话”的游戏。

类似的游戏还有,玩捡东西、扔东西,再捡东西的游戏。他扔,大人捡。他再扔,大人再捡。有时候如果大人烦了不捡了,孩子还会发脾气。

这些小家伙们,之所以这么喜欢这个游戏,是因为玩这种游戏的时候,父母的身体就是孩子最大、最好的玩具。孩子能够在这种:我发指令、你即时给我回应的互动中,充分感受到和父母的联结。

这对孩子是非常棒的陪伴和爱的滋养。

  03 

与孩子沟通,是建立联结的另一重要方式。

说个朋友的例子。

那会儿,她女儿刚3岁半。

有一段时间,起床气特别重。每天早上醒来,都得要发一通脾气,边闹腾边大喊“讨厌妈妈!”

朋友听到了女儿的声音,就放下手里的活儿,赶到女儿床前。但下一次,小家伙依然要闹腾一番。

琢磨了一番,某天早晨,朋友和女儿有了下面的对话:

妈妈问:“宝贝是有事找妈妈吗?”

女儿答:“我想要妈妈陪。”

妈妈开始猜测,“你是想要在醒来第一时间就见到妈妈?”得到肯定回应后,妈妈继续问:“宝贝真的讨厌妈妈吗?”

女儿犹豫地点点头又摇头。妈妈又问:“喜欢妈妈吗?”她点头。

妈妈再问:“宝贝是喜欢妈妈的,但是不喜欢醒来妈妈不在身边,是吗?”女儿又点头。

妈妈说:“是这样啊,妈妈非常乐意成为宝贝醒来后第一个见到的人,这样我会跟你一样开心。但是妈妈醒来会去做别的事,可能没办法第一时间看到你醒来。”小女孩委屈地低头。

妈妈拉着女儿的手说:“所以我要交给宝贝一个光荣的任务,就是醒来就给妈妈发一个暗号,让我知道你醒来,好吗?你想用什么暗号告诉妈妈呢?”

小女孩听了这话兴奋地去想暗号,还跟妈妈一起模拟了很多遍。

后面,趁女儿心情愉悦,朋友还做了一个有意味的小游戏:打哑谜。

就是光张嘴不出声,并让女儿猜妈妈在说什么。女儿多次猜测都不对,于是朋友告诉了她:

“宝贝,正如妈妈不说出来,你不能明白一样。妈妈也需要通过你的说话来了解你想要做什么,所以请你尝试把真正的感受告诉妈妈。比如,起床了想看到妈妈就大声喊:'妈妈,我想要见到你。’”

至此,3岁的小女孩开始对起床产生了积极的期待,起床气也就轻轻松松被治好了。从头到尾,朋友做了一件事,那就是从情感层面去看见孩子、跟孩子建立联结和对话。

图片

  04 

每个孩子都有发脾气的时候。

孩子们越小,情绪控制和语言表达能力就越有限。

面对孩子令人头疼的问题,父母先不要急着做出判断说:“他在挑衅我。”“这个孩子怎么这么不听话?”“脾气是越来越大了。”“这样做很没有礼貌,是坏孩子。”……

相反,我们需要试着去回到情感层面,去打通跟孩子的联结。

而且,大多数时候,你并不需要太多的沟通技巧。

你需要做的可能只是亲吻、拥抱孩子,或者单纯地、没有外部干扰地跟孩子待一会儿。

没错,就是跟你在一起的这一段时光,很可能就能够帮助一个行为或者情绪上遇到问题的孩子,走出困境,建立信心。

而把时间花在这样的互动上,就可以避免将来把时间花在无谓的亲子争斗上。

*来源简介:本文转载于积木育儿(ID: jingguanyuer),最贴心的科学早教公众号,转载已获授权。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