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邪恶觉醒:“生化危机”背后的故事

 黑白的触动 2021-03-23


童年之瘾

电子游戏,可以说是伴随着我们这一代人(80后、90后)成长的亲密伙伴。从最初的红白机、小霸王、街机,到后来的PC、PS、XBox,无不饱含着童年的美好回忆。

我上小学的时候,正是街机流行的时候。在我家乡的小县城里,无论大街小巷,都能轻易搜寻到一家街机店。可是,小孩子总是不敢明目张胆地进去——街机店和台球厅、录像厅以及稍后的网吧一样,被归为毒害青少年的不良场所,里面流连的大都是染发纹身抽烟赌博的“旧时代”社会青年。

虽然学校“三令五申”,家长谆谆告诫,街机的吸引力却无法抵挡,以至于我们可以饿着肚子省下一两块钱,就为了几个让人心念的游戏币。我清楚地记得,那时候一个币两毛钱,一块钱可以买六个(赠一个),两块钱对于一个不到十岁的孩子,就可以好好地爽上一把。

而如果是个中高手,比如我的表哥,当年县城街机一霸,一块钱可以在街机店爽一天,我至今都无法达到他的高度——一个游戏币就可以通关一个游戏,不论是“三国志”、“街霸”还是“恐龙快打”,没有他不精的。他如同街机圈的superstar,只要有他在场,街机旁往往会围着一圈“粉丝”,或叫好,或惊讶,身为表弟的我,站在离他和机器最近的地方,也感到无比自豪和骄傲。

那时候我迷恋游戏,可以到茶饭不思的程度。

有一次中午放学,回家路上被街机店的喧嚷声吸引,就进去看了看。我没钱,在一旁看人家玩,一看就入了迷,以至于一两个小时过去了,我竟浑然不觉,直到我奶奶拿着根棍子气急败坏地冲进来,把我拎出去,施展一顿棍法......

这样的事发生了好几次,却依然没有将我的爱好吓退,反而使我固执地暗下决心:等我长大了,要开一家自己的街机店,玩他个天昏地暗......

现在我长大了,没能实现那时的“理想”,但游戏的美好记忆却依然鲜活:

《最终幻想》的华丽动人:

《古墓丽影》的惊险倩影:

《侠盗猎车手》的放肆自由:

《铁拳》的酷帅酣畅:

这其中,给我印象最深的,是“生化危机”系列游戏,最初听到这个名字是从同学的讨论中,病毒、僵尸、特工、末日等已让我对游戏神往,后来在一家PS租售屋中看别人玩,过场动画里满街的僵尸、白色短裙美女在摩托上的英姿、阴暗铁笼里忽然伸出的枯手、爆炸和火光充斥的废墟城市......都深深震撼到了我。后来,终于有条件,在家用机上体验了这款游戏,也看了根据游戏改编的同名电影,那些主角的靓丽、恐怖的氛围、动作的酷炫,至今都让人有二刷三刷的冲动。

相信很多小伙伴也是这款游戏或电影的粉丝甚至拥趸,今天的文章,带大家了解一些《生化危机》背后的故事。


邪恶觉醒

“生化危机”系列的第一部作品是卡普空(CAPCOM)在1996年推出的,到前年发售的《生化危机7》为止,这个系列已经开发了不下20部作品(包括各种外传和重制版等),《生化危机8》预计也将于2020年发售。除了游戏本身,各种周边手办、甚至好莱坞大片也风靡全球,“生化危机”俨然是一个巨型IP。

就是这样一个影响巨大的IP,在诞生之初时差点夭折。

玩家大都知道,《生化危机》的英文名有两个,一个是“Biohazrd”,另一个是“Resident evil”。原来,第一款“生化危机”在日本发售时,名称就是“Biohazrd”,在欧美地区却不能再用这个名字,因为当时有个乐队已经注册了这个名字。所以,在欧美,《生化危机》被叫做“Resident evil”。

1996年的日本大阪,凌晨三点,卡普空的员工早已下班,办公室里还有一位年轻人在踱来踱去,正在为新的游戏项目想点子。他就是《生化危机》的项目总监——三上真司(Shinji Mikami),他是个酷爱啤酒的工作狂,也是一个完美主义者,所以公司将寄予厚望的《生化危机》交给他负责。

为了出色地完成任务,三上和他的团队已经连续好几个月每天工作18个小时,“朝九晚五”的轻松似乎是很久以前的事情了。

故事已经有了脉络——两位主角克里斯.雷德菲尔德和吉尔.瓦伦丁和“STARS”特警队的其他成员在满是陷阱和杀机的洋馆内冒险,并揭穿安布雷拉(Umbrella)公司病毒研究计划背后的阴谋。然而,游戏需要什么样的风格、恐怖感和怪物类型,还没有定下来。

一开始,三上打算运用超自然邪恶力量作为反派,这种想法源于卡普空之前一款恐怖游戏《甜蜜之家》,可以缓慢渐进地将恐怖感植入玩家,类似于日本或泰国的恐怖片效果,有一种心理上的阴郁。后来,因为剧情有特战队员,为了配合枪战械斗,三上决定走“现实”路线——血肉横飞的欧美恐怖。

虽然摈弃了《甜蜜之家》的恐怖感,但是洋馆的设计,主角开门的场景,都借鉴于这款游戏。另外,斯皮尔伯格的电影《大白鲨》以及经典恐怖片《活死人》系列也对三上的灵感有至关重要的影响。

三上说:“我希望营造出如同电影《大白鲨》那样的气氛,玩家确实身处困境,但也有能力面对。”而《活死人》中的僵尸正好是“STARS”小队完美的敌人——实体化、可击杀、四处掠食、至死方休,可以持续向玩家灌输压迫的恐惧感。

当时,PlayStation这类“次时代”主机恰好面世,良好的硬件给了三上和他的团队制作完美画面的信心。

新事物总会带来新挑战,新挑战不一定每一个人都能理解和承受。

新的主机限制了第一人称视觉,三上和团队不得不制作具有独特韵味的预渲染背景以及由此带来的蹩脚操作。也许是太过追求完美,三上的进展缓慢,不断逼近的期限和人事变迁给了他巨大的压力。卡普空高层也对“生化危机”的操作和设计表示不满,boss冈本吉起更是直言:“卡普空的名号怎么能安在这样一坨货色上!”于是公司开会商讨:这样的游戏会有人喜欢吗,是否应该中断“生化危机”项目?

那时卡普空境况危急,之前开发的游戏失败了,如果“生化危机”再失败,卡普空很可能沉沦。

好在,卡普空没有阉割“生化危机”,三上也顶着种种压力完成了项目。结果,《生化危机》的销量一飞冲天,成为了当时的现象级作品。1996年到1998年间,任何游戏杂志都会出现《生化危机》的信息,三上因此声名大噪。

游戏的成功让卡普空决定开发续作,三上升任为监制,神谷英树被启用为新的导演。明升暗降让三上很不满意,他一直希望自己能处于领导游戏制作的第一线,于是和神谷摩擦不断。为了发泄不满,三上一直和神谷明争暗斗,试图直接影响游戏制作,甚至计划将续作作为系列终点。

《生化危机2》计划于次年发售,开发过程也如期进行,但开发进度完成六成时,三上推翻了项目,他认为游戏色调过冷,而且局限在警察局里,场景过小。也许是出于嫉恨,但这个决定却诞生了系列最经典的《生化危机2》,尽管比预期迟了一些。

重新制作的《生化危机2》达到了被阉割作品不可能达到的境界,神谷也说:“两者的区别简直是天堂与地狱。”在这款经典中,主角是大家熟悉里昂和克莱尔,他们各自的线路会交错并相互影响。这种“交错互动”系统在当时十分新颖,大幅度提高重玩性,让它成为了PS史上最成功的游戏续作,也让“生化危机”的影响更加扩大。

趁着这股“生化危机”热,卡普空陆续推出了《生化危机3》、《代号:维罗妮卡》、《生化危机0》等续作,虽然都是外传作品,玩法上也没有太大的革新,但靠着前作的名气,依然卖出了不少。

卡普空清楚,要想让系列继续下去,只靠消费名气可不行,他们必须得做出一款革新之作,于是,《生化危机4》应运而生。

《生化危机4》绝对称得上是慢工出细活,99年放出消息,直到05年才发行,期间历经四个版本,其中一个版本因着爽快的动作风格和浓厚的哥特气息,深刻影响了后来的《鬼泣》系列(也是小编很喜欢的系列)。果然,新面世的“生化危机”有革命性的改变——越肩视角、丰富的动作,这些都影响整个游戏业界,堪称动作游戏的标杆。有的粉丝喜欢革新,认为操作爽快,视角新颖;有的却不喜欢,认为一款以恐怖见长的游戏堕落为纯动作游戏。不论如何,《生化危机4》是一款成功的作品,席卷全球。

如果说“四”是继“二”之后的一个高潮,那么后来的“五”则是一个低谷。

《生化危机5》自发售就被控告有“种族歧视”、“抄袭欧美游戏”等罪名,双人合作和掩体躲藏是欧美游戏的原创,谢娃(“五”的女主角)的操控别扭,移动和射击方式蹩脚,与同期的欧美游戏相差太大,这引起了大多数粉丝的失望。卡普空的主创们一度犹豫要不要在开发正统续作。

犹豫归犹豫,卡普空还是推出了《生化危机6》,为了表示诚意,这款游戏为主角里昂和艾达.王设置了三条独立故事线,相当于将三款游戏合而为一。尽管创意新颖,评价还是两极分化。好在系列其他作品挽救了声誉:《生化危机:佣兵3D》凭借“联机模式”获得高评分,《启示录》也收获不俗的口碑。

二十年的浮浮沉沉,几代卡普空游戏人的拼搏角逐,造就了影响全球的“生化危机”,尽管在先今众多游戏的激烈竞争中,它的现状不太乐观,但也远远没到衰亡的时候。游戏杂志评论说这是因为恐惧是人类最古老的情感,我想,对于大多数老玩家,最初进入游戏时对那份恐惧的记忆演化成多年后的情怀,也支撑着这个经典IP继续走下去。


正反盘点

“生化危机”中有很多让人印象深刻的主角,也有不少让人起鸡皮疙瘩的反派,你最爱哪个?最怕哪个?

【主角】

克里斯.雷德菲尔德

前空军飞行员,STARS小队成员,曾在非洲为全球升华恐怖防御与评估联盟(BSAA)工作。克莱尔.雷德菲尔德的哥哥,与前队友威斯克交恶并想至对方与死地。他在《生化危机5》最后击败了威斯克。

克莱尔.雷德菲尔德

克里斯的妹妹,《生化危机2》和《代号:维罗妮卡》的主角。喜爱机车,痛恨安布雷拉公司,在《代号:维罗妮卡》不幸与笨拙的史蒂夫.伯恩赛德共处了很长一段时间。

里昂.S.肯尼迪

新人警员,在《生化危机2》中上任的第一天就遭遇了病毒爆发,在以后的冒险中遇到艾达.王并与之建立了特殊的情感关系。在《生化危机4》中受命前往西班牙拯救总统女儿阿什利.格雷厄姆。

吉尔.瓦伦丁

她是解锁大师,克里斯的老搭档。在《生化危机3》中借助直升机逃离浣熊市之后,在《生化危机5》中被威斯克控制,变成无情的杀戮机器。最后在克里斯和夏娃的帮助下摆脱了精神控制。

艾达.王

一位神秘的华人女性,背景不明,虽与大反派威斯克有合作,但只是互相利用的关系,甚至连“艾达”也只是化名。她正式出场于《生化危机2》,被威斯克派去保护安布雷拉公司总部寻找G病毒,途中与里昂相识,两人并肩作战。

【反派】

阿尔伯特.威斯克

系列最大反派,克斯里的宿敌。他的全部心思都放在了征服世界上,行刺、阴谋、种族灭绝无所不用其极。他几乎出现在系列每一部作品。

奥兹威尔.斯宾塞

安布雷拉公司创始人,亿万富翁,生化危机的始作俑者。正是他在洋馆内研究的病毒感染了浣熊市。他的野心是创造全新的人类种族,最终却被威斯克刺杀。

萨拉扎

《生化危机4》中城堡的堡主,个头矮小,心理扭曲,也许是自卑,他期盼病毒能让自己变得强大。

艾克塞拉

威斯克的老情人,登场于《生化危机5》,妖艳嚣张,智商高超,她把自己变成了生化武器,能够变身成为巨大丑陋的怪物,具有极强的攻击性。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