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一文带你领略:世界最大峡谷和中国最美雪山

 黑白的触动 2021-03-23

文中的照片均为“黑白的触动”作者所摄,版权所有,未经允许,严禁盗用!





推荐阅读:
当我们向往拉萨时,向往的究竟是什么?
念青唐古拉和纳木措,关于神山圣湖和星空的永恒之思

印象

去西藏前,对西藏的想象来源于那首《青藏高原》:
“是谁带来远古的呼唤,是谁留下千年的祈盼......我看见,一座座山,一座座山川,一座座山川相连......”
除了祈盼的信仰,就是一座连一座的高山。
实际上,初到拉萨,一路上的见闻也印证着这种想象,藏式佛寺随处可见,崇山峻岭稀松如常。
我想,“高山仰止”四个字可以解释这种组合:越高的山,越需要深厚的信仰来承当平止。高原气候严峻,生机寥寥,如若没有强大的精神支撑,也许没有人能够生存下来。
“严峻”和“寥寥”的印象止于林芝之行,在看过一望无际的林海和草木丰茂的峡谷后,我才知道,原来西藏也有这样温柔和盎然的“江南”。

高冷

林芝是西藏自治区的六个地级市之一,位于拉萨的东边。
图片来自网络

“林芝”是藏语音译,意为“太阳的宝座”,与西藏大部分地区的严寒干燥不同,“宝座”的气候温暖湿润,这得益于其特殊的地形:喜马拉雅山脉、念青唐古拉山脉和横断山脉在此汇合,却没有严丝合缝,在东南面向印度洋处开了一个缺口,印度洋暖流得以北上,再加上水系巨大的雅鲁藏布江和帕隆藏布江,造就了林芝特殊的温暖湿润气候。
要进入温暖湿润的“宝座”,先得翻越一座寒冷干旱的山口——米拉山口。
米拉山是拉萨和林芝的界山,也是干冷和暖湿的屏障,西侧是被称为“倒淌河”(自东向西流淌)的拉萨河,东侧是被誉为“林芝母亲河”的尼洋河。
(米拉山口西北的拉萨河)
一大早从拉萨出发,行程150多公里,来到了山脚。
那天天气阴冷,下着小雨,临近山口时,两侧的秋色被冰雪替代,路面已见成片的冰碴,司机师傅说:“有可能因路滑而爬不到山顶,咱们试一下,爬不上去就走隧道,安全第一。”我嘴上附和着“安全第一”,心里却想着一定要爬上去。
路上偶见骑行客,增添了些许信心:自行车都能骑上去,汽车更没问题!
再往上,白茫茫的山和天已经融为一体,消弭的轮廓中唯一可辨的是路和电线塔,仿佛架设在虚空中,不时飞过一两只鸟,更显苍凉,我不由想起“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意识到师傅的提醒不无道理。
冰天雪地中车辆缓缓前行,好在终于爬到了山口,积雪将景观石上的刻字都掩盖住了,有人将雪擦去,显示这里的海拔是5013米,虽然比念青唐古拉的那根拉山口略低,但那里还可以看到近处的山和远处的湖,而这里是远近不分的茫茫一片。
(极目远眺,山和天已经融为一体)
(山口是藏民心中的神圣位置,祭山的经幡和符文是必不可少的配置)
(山顶上矗立着三座牦牛雕像,这么严酷的环境,过去也只有被称为“雪域之舟”的牦牛才能助人们翻山越岭)
(遇到几个休息骑行者,如此高冷的地方负重骑行而来,让人钦佩)
这样的地方不适合久呆,不要说高原反应,单是那一望无际的纯白,片刻就能让你的眼睛不适。
十来分钟的停留,一行人再度出发,经过茫茫白山,再见青翠秋色,算是正式来到了林芝。
(伴随着一群受惊的牦牛,又见到了绿色和生机)


结巴

林芝第一站——巴松措。
“措”是藏语“湖”的意思,所以在西藏,听到“什么措”,十有八九是有名的神湖。巴松措也不例外,是藏传佛教中红教宁玛派的神湖。(注:藏传佛教在发展中先后分化出四大派别,分别是宁玛派、噶举派、格鲁派、萨迦派,依据僧服或寺庙所涂颜色的不同,又称为红教、白教、黄教和花教)
之所以成为红教神湖,是因为湖中有一座小岛,岛上有一座千年古寺,是由古时的宁玛派高僧桑杰林巴兴建。
(在达切拉观景台上俯瞰巴松措和湖心岛,这样的景致很像丽江的泸沽湖)
据说湖心岛是一座空心岛,与湖底没有相连,漂浮在水面上,仅靠两座浮桥连于岸边,不过这应该只是个传说,否则,经年累月的风雨中,它肯定早就“靠岸”了。
浮桥不过百米长,登上小岛,看到了千年古寺,名叫“措宗贡巴寺”,意为“湖中的城堡”。这座寺庙有1500多年的历史,比拉萨的很多佛寺更古朴,寺中供奉着弥勒佛(强巴佛)、千手观音和金童玉女等佛像。
寺庙对面立着一座白塔,用来镇压邪恶,也是供信徒膜拜的宝物。
小岛很小,绕着寺庙转一圈,基本也就转过了整个岛,以自然风光闻名的巴松措,措宗贡巴寺只是一些人文传说的点缀。
巴松措翻译成汉语是“绿色的水”,这个名字真是简单而又贴切,不论是远瞰还是近观,都是一副碧水青山画。可惜我去的时候云雾厚重,据说天晴时,远处的雪山和近处的森林都能在湖中形成美丽的倒影,夕阳中还可以看到雪山群形成“燃烧的火焰”。
(观景长廊贴近湖面,碧水荡漾)
(观景台上俯瞰湖面,青山如黛,碧水如镜)
巴松措有“小瑞士”之称,让我想起新疆有同样称誉的禾木村和白哈巴村,可“田园风光”缺了“田园”,就够不上这一称誉,所以巴松措一定也有一个极具特色的小山村。
果然,从湖心岛出发向东,来到了一个小村庄,名字也极具特色——结巴村。
当然,这个“结巴”不是我们理解的结巴,而是“忘了”的意思,这又让我想起前一部叫《健忘村》的电影,影片中的村民大都是爱占小便宜的贪婪之人。结巴村的居民可完全不是这样,他们被其他西藏人民称为“工布人”(生活在凹地里的人),有自己的服饰、独特的建筑、不同的节日,甚至语言都与其他藏族不同,他们淳朴和善,对陌生人非常友好。
爬上结巴村的观景台,小小村落和碧水青山尽收眼底,这才是名副其实的“小瑞士”,让人流连的世外桃源。

雪林

看完了“小瑞士”的田园风光,我们再去看看“雪域瑞士”的林海仙境。
有着“雪域瑞士”之称的是林芝的东大门——鲁朗镇,别看只是个小镇子,这里是一个“叫人不想家”的地方。
让人不想家的是春季的花海和四季的林海。
据说,如果在春日来到鲁朗,色季拉山被漫山遍野的杜鹃花铺满,浩浩荡荡的红白紫黄,气势盛大,景色壮观。
而我去的时候是深秋,在海拔三千多米的色季拉山上,没有看到五颜六色的鲜艳,却看到了云漫林海的仙境。
放眼望去,白雪覆盖青葱,云雾缭绕其间,雪山若隐若现,林海汹涌澎湃。传说这里是仙人居住的地方,映入眼帘的景色也完美地契合了我对仙境的想象。
虽然天气寒冷,观景台上的游客们却沉醉在美景中久久不愿离去,八角形的每个角都驻足良久,生怕错过仙境的任何一个角落。

色季拉山上,也可以远望南迦巴瓦峰——林芝地区的最高峰(海拔7782米),可正如藏民们对它的爱称——“羞女峰”,它羞羞答答藏在云后,一直不肯露面......
司机师傅说这样的天气很难看到南迦巴瓦峰,不过到下一站雅鲁藏布大峡谷,也许会放晴。
于是一行人再次从鲁朗出发,前往西南的米林县——世界第一大峡谷雅鲁藏布大峡谷的所在地,路上经过了一处自然奇观,叫“佛掌沙丘”。
这是雅鲁藏布江北岸的一处沙丘,因着江水倒映,活像合十的佛掌,故名“佛掌沙丘”。在蓝色的雅江和绿色的森林中,佛掌沙丘显得有些突兀,却也有些壮观。

峡峰

终于来到了林芝之旅的压轴戏:雅鲁藏布大峡谷和南迦巴瓦峰。
雅鲁藏布大峡谷是世界上最大的峡谷,南迦巴瓦峰是中国最美的山峰。
发源于喜马拉雅山北麓杰马央宗冰川的雅鲁藏布江,向东穿越西藏南部,忽然在南迦巴瓦峰处急转向南,缓缓流出国境,形成了雅鲁藏布大峡谷。
在“神山圣湖”一文中,给大家介绍了念青唐古拉和纳木措是一对形影不离的情人,那么雅鲁藏布江和南迦巴瓦的关系,则像是一对亲密无间的母子:纯洁的南迦巴瓦静静地躺在雅鲁藏布宽广的臂弯。
也有人不同意这样的比喻,说南迦巴瓦“状若长矛,直刺苍穹”,与其说是婴孩,不如说是天不怕、地不怕的勇猛武士。也有道理,若如此,那雅鲁藏布就是披在武士肩头的一条哈达。
还有人极具想象,从高低起伏的山之轮廓中看出了睡佛的形状,再加上云海缥缈的仙景和静默深沉的意境,于是说:南迦巴瓦是一尊安详的睡佛。若如此,那雅鲁藏布就是曲线曼妙的莲花台。
(夕阳下的南迦巴瓦,还别说,真的有点像“睡佛”)
羞女、婴孩、武士、睡佛......你尽可以赋予南迦巴瓦更多的想象,但所有的想象都不及一个事实来得神奇:世界上最高的山峰(海拔8848米的珠穆朗玛峰)和世界上最深的峡谷(深达6009米的雅鲁藏布大峡谷)竟源出一处,而世界级的高山(海拔7782米的南迦巴瓦)和世界级的深谷竟比邻而居,相反的两极蔚然成景,让人称奇。
长达近500公里的雅鲁藏布大峡谷,一天的时间不够尽览,所以一般都是乘坐景区大巴,在50公里的行程中观赏几个核心景点,第一个景点是吞白古茹日追。
这是宁玛派的一座寺庙,又称“莲花生寺”,相传是莲花生大师最早的修行地之一。(注:莲花生大师是公元八世纪的印度高僧,曾应藏王赤松德赞之邀入藏弘法,是藏创佛教的主要奠基人)
“吞白”是藏语“隐没”的意思,传说莲花生大师为了战胜作恶多端的罗刹王,曾化作小鸟,躲过魔王注意,在山洞中隐没修行三年三个月零三天,最终用金刚橛将魔王斩首。
莲花生大师从印度入藏的过程伴随着很多斩妖除魔的传说,而大峡谷地区是他活动的密集区域之一,所以当地很多地名都跟他的事迹有关。
(寺庙位于小山上,山下的村庄叫“吞白村”)
(古茹日追上栽种的格桑花)
(吞白村的藏式房屋和路灯)
吞白村北边不远处是第二个景点——公尊德姆农庄,这里可以远望南迦巴瓦,也可以俯瞰它,因为清澈的雅江水会在晴日映出雪峰的娇颜,至于从不从白色的云纱后“露面”,就要看运气了。
公尊德姆农庄是吞白村村民集资修建的,但这个名称却源于雅江对岸的玉松村。传说玉松有位守护神名叫“公尊德姆”,是由莲花生大师用自己的鲜血画成的一副唐卡所化,大师命她在此庇佑一方安宁。在一些重大的日子,公尊德姆会踩着江中的石头,前往吞白古茹日追与众神聚会。
农庄中有当地人摆着小摊卖各种特色商品,其中一种晶莹圆润的小果吸引了我的眼球。
果上摆放的像珍珠一样的串珠就是由小果磨制而成,这种小果叫“菩提子”,是不是听起来很“佛系”。实际上,它与佛很有关系:菩提子是菩提树的果实,而两千多年前,释迦摩尼就是在菩提树下静坐七天七夜,悟道成佛。据说菩提树四十年才开花结果,因此菩提子非常珍贵,因为与佛的渊源,它也被称为“佛心果”。
再往北,是索松村,这里的观景台是欣赏南迦巴瓦峰和峡谷美景的最佳角度。
虽然占有了地利,天时却不给力,“羞女”还藏在云后,但观景台上仍然挤满了拍照的游客。
大峡谷最美的季节是3月底到4月底,那时一年一度的桃花节将在此举行,漫山遍野的花海春色,再点缀上雪峰的洁白和水木的碧绿,美得一塌糊涂。要问我怎么知道,因为观景台上有一副巨大的风景照,就是桃花节的大峡谷,好几个阿姨将照片与此刻的风光一对比,马上“弃暗投明”,将照片作为背景摆起了pose。
俗话说“没有对比就没有伤害”,秋日的峡谷,虽然绿得纯粹,总是不及春日的红火震撼。“自古逢秋悲寂寥”,峡谷秋色逊春朝,晴空无鹤排云上,羞女“吞白”在碧霄。我想,春天一定要再来一次!

继续向北,来到了峡谷大草原。
在中国的西部,草原是常见的景观,但这里的草原不是一望无际的开阔,而是群山环抱的珍稀。这样的草原,不会让你生出骏马驰骋任我行的豪迈,生出的是天地窎窅人渺小的敬畏。
(草原是我们这一趟行程中离南迦巴瓦最近的地方,从远处看的玲珑有致变成了有些压迫感的接天连地)

草原上有一座巨大的经幡和好几座小小玛尼堆,这是对平安的祈佑,也是对圣山的敬畏。
当你面前横亘着一座座无法逾越的高山,深黛威严,你会本能地感到渺小,而当你看到群山远处,一座白峰拔地而起,直刺天穹,众山在它面前如同姚明身边的小朋友,相反的颜色(洁白和青黑)宣示着不在一个层次的境界(海拔),你会忘了渺小,只剩崇敬。
南迦巴瓦,西藏众山之父!
下午,云雾开始散去,南迦巴瓦终于渐渐浮现。
傍晚,随着夜影一步步漫上重山,南迦巴瓦难得地露出全貌,在黑夜给它盖上被子之前,它决定要满足几个小人儿的期望。
夕阳最后一抹余辉洒遍了南迦巴瓦的身体,这是最美的一刻,她像一个纯洁的少女,静静地躺在缥缈云境中,焕发着神圣的金光,不久后,暗夜降临,她将以地为床,以山为枕,以天为被,以星为梦.......
直到,初生的太阳再次将灿灿金装披在她的身上......
是夜,我们投宿在索松村的一个小山庄,“庄主”点起篝火,邀请远方的客人们围火起舞,小村里点点灯火,处处锅庄。
点点灯火,不及夜空的点点星光璀璨。
处处锅庄,不及路上的处处风光雀跃。
林芝的路上,处处风光!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