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中照片均为“黑白的触动”作者所摄,版权所有,未经允许,严禁盗用! 去年,美国著名杂志《金钱》(Money Magazine)评选了20个全球最佳旅游目的地,南京作为唯一的大陆城市入选。据悉,这次评选一个重要的考核指标是物美价廉,即:以旅行者相对负担得起的价格,收获活动丰富、设施便利且极为难忘的度假旅行。南京之所以能入选,是因为去南京旅游没有去北京、上海等一线城市昂贵,却提供了不输一线城市的丰富体验。你可以在大报恩寺震撼于宏大悠久的佛教建筑,可以在总统府感受浓郁的民国风情,可以在秦淮河畔领略诗意和时尚的交汇,可以在灵谷欣赏花木扶疏的自然风光,可以在明孝陵体验皇家陵墓的肃穆与大气...... 不论你是想来一趟历史怀古之旅,还是想有一遭自然风光之游,亦或只是想感受名城的繁华夜景、品尝多样的美味小吃,南京都不会让你失望。 今天的文章,让我们走进南京,感受一下她的多元魅力和雄浑气象。 前一句出自杜牧的《泊秦淮》,后面还有两句:“商女不知亡国恨,隔江犹唱后庭花。”杜牧借古讽今,感慨忧虑于当权者昏庸荒淫、沉溺于宴游享乐的情形。 后一句出自刘禹锡的《乌衣巷》,后面还有两句:“旧时王谢堂前燕,飞入寻常百姓家”。 乌衣巷就位于秦淮河畔,东晋时的贵族王导和谢安曾居于此,昔日繁华的乌衣巷已然败落,在豪宅大院中聚集的燕子也散入的寻常百姓家,表达了作者沧海桑田的感慨。两首诗都借繁华来反衬破亡,破亡的感慨之所以深,是因为繁华之极:秦淮河曾是六朝烟月之区、金粉荟萃之所,兼十代繁华之地,更有人赞道:“衣冠文物,盛于江南;文采风流,甲于海内”。六朝时,秦淮河两岸是达官显贵宴饮作乐的场所。宋朝至晚清科举废除以前,位于此的江南贡院出了八百余名状元、十万余名进士、上百万名举人,古代中国一半以上的状元都是从这里出来的。鉴于此,秦淮河是当之无愧的“中国第一历史文化名河”。除了江南贡院,中国四大文庙之一的夫子庙也位于秦淮河畔。如今这一景区叫作“夫子庙秦淮风光带”,集中了瞻园、中华门、明城墙等名胜古迹,我们的南京之旅就从这里开始吧。秦淮河之所以被称为“南京的母亲河”,是因为在新石器时代,沿河两岸便人烟稠密,南京的古老文化就孕育于此。秦淮河全长110公里,入城后的河段两岸雕梁画栋,画舫凌波,金粉楼台,鳞次栉比,被誉为“六朝金粉”、“十里秦淮”。十里秦淮最精华的一段临近夫子庙,称为“泮池”(周朝时有“天子之学为雍,诸侯之学为泮”的说法),江南贡院也在河畔,岸边是一列黄鼎红阁的画舫,对侧有二龙戏珠的照壁和戏台。清晨的秦淮河静谧安详,游客稀少,小桥流水和绿树粉墙都还沉浸在甜美的清梦中。(古楼下、石桥上人迹寥寥,这座石桥叫“文德桥”,正好处在地球的子午线上,每逢农历十一月十五日子时,皓月当空,水中月亮会被这座桥分为东西两边各一半,这一奇观被称为“文德分月”)夜晚才是秦淮的主场,雕梁画栋都亮起了彩灯,游船画舫鱼贯而行,二龙戏珠照壁下正上演着戏曲,歌声和灯光交织弥漫在夜空,一片繁华盛景,正是“浆声灯影连十里,歌女花船戏浊波”。(商铺鳞次栉比,招幌亮眼,游人摩肩接踵,兴味高涨)夫子庙是祭祀孔子的庙宇,始建于东晋咸康三年(337年),六朝至明清时,世家大族多聚于附近,是中国最大的传统古街市,与上海城隍庙、苏州玄妙观和北京天桥并列为四大闹市。夫子庙主要由孔庙、学宫和贡院三大建筑群组成,包括照壁、泮池、牌坊、聚星亭、魁星阁、棂星门、大成殿、明德堂、尊经阁等建筑,庙内有反映孔子事迹的壁画以及展示中国古代教育发展的珍贵文史资料,如果对国学感兴趣,这里一定不会让你失望。(大成殿:夫子庙的主殿,殿内有一幅全国最大的孔子画像,殿外有一座全国最大的孔子青铜像)明德堂是学宫的主体建筑,中国其他地方的学宫都叫作“明伦堂”,唯独南京学宫叫“明德堂”,匾额“明德堂”三字为文天祥手迹。如今明德堂是雅乐宫,会定期演奏古代宫廷雅乐。堂外的院落中常会看到身着汉服的演员表演儒家礼仪。江南贡院始建于南宋孝宗乾道四年(1168年),起初是县学、府学考试场所,1368年,朱元璋定都南京,这里成为乡试、会试的场所。明清时期从这里走出的状元、榜眼、探花人数最多,是中国历史上影响最大的科举考场。 如今的江南贡院是中国科举博物馆,系统展示了中国古代的科举制度和科举文化,可以从中领略到科举千年发展的历史。 (江南贡院明远楼:中国保留最古老的一座贡院考场建筑,距今已有500年的历史)夫子庙西南不到百米是乌衣巷,与想象中不同,这是一条十分幽静狭小的巷子,如果不是刘禹锡的名句,很多人一定不会在意这条隐藏在繁华老街中的小巷。 乌衣巷中有一座王导谢安纪念馆,展示有六朝文化艺术及王、谢两大家族的家世史料。离着不远有李香君故居,明末秦淮八艳中最有名的李香君也曾居于此。中华门明代称聚宝门,是明朝都城的正南门,修建于1366年到1368年,由南唐都城正南门基础上扩建而成,是南京明朝内城城墙13个城门中规模最大的城堡式城门。城门后是瓮城,四道城门贯通形成三座瓮城,布局严整,构造独特,各城门均有能上下启动的千斤闸,有敌兵攻入时,千斤闸迅速降落,切断退路,形成瓮中捉鳖之势。中华门以东是老门东,之所以叫“老门东”,是因为早在三国时期,这里就有民居聚落出现。明朝时,中华门与秦淮河沿线成额外城市经济中心,老门东则是重要的商贸和手工业集散地,呈现一派繁华的景象。如今的老门东遗留的建筑多是明清时期的传统民居,体现了南京老城的风貌,这里的咖啡馆、书店等都是古建筑的形式,还在老街上看到了德云社。 瞻园已有六百多年的历史,是南京现存历史最久的一座园林,也是江南四大名园之一。瞻园中有一组明代古典园林建筑群,布局典雅精致,楼榭亭台,清幽素雅,假山怪石,奇峰叠嶂。因着秀美的环境,这里拍摄过多部古装剧,87年版《红楼梦》、赵雅芝版《新白娘子传奇》的白府等都是在瞻园取景。 瞻园的假山比较有名,有南、北、西三座假山,有的雄壮、峭拔,有的幽深、生动,假山上有绝壁、主峰、山谷、水洞、瀑布、石径等小景,呈现出“一卷代山,一勺代水”的艺术效果。众假山包围着若干水池,池中有两只黑天鹅、四只鸳鸯,引得游人纷纷驻足欣赏或喂食。 瞻园的历史可追溯至明太祖朱元璋称帝前的吴王府,后被赐予开国功臣中山王徐达作为府邸花园,清朝时这里是江南行省左布政使署,太平天国定都南京后,瞻园先后为东王杨秀清府、夏官副丞相赖汉英衙署和幼西王萧有和府,如今瞻园中还展出有太平天国历史博物馆。作为一座让人“体验丰富”的城市,山清水秀必不可少,体验过了秀水,我们去看看青山。 钟山,江南四大名山之一,因山顶常有紫云萦绕,又被称为“紫金山”。 钟山上集中了很多名胜古迹:气势恢宏的明孝陵、雄伟庄严的中山陵、古朴幽静的灵谷寺......既能感受古代的佛教文化、六朝文化和明朝文化,又能感受近代的民国文化,可谓是南京的山水人文荟萃之地。 六朝第一位帝王孙权葬于钟山,明太祖朱元璋葬于钟山,民国国父孙中山先生也葬于钟山,从古代到近代,钟山是帝王将相的葬地所在;天下第一禅寺的灵谷寺坐落钟山,以无梁殿和三绝碑闻名于世,钟山也是江东佛教胜地;从古至今,钟山均为军事要冲,为兵家必争之地;从太平天国运动到辛亥革命,多少悲壮惨烈的战斗在钟山展开,多少英雄志士的鲜血洒在钟山,钟山也是见证革命之地。明孝陵是明朝开国皇帝朱元璋和皇后马氏的合葬墓,因皇后谥号“孝慈”,故名孝陵。 明孝陵被誉为“明清皇家第一陵”,是因为它开创了“前方后园”和“前朝后寝”的建筑形式,为此后500多年明清两代帝陵建筑所沿用,在古代帝陵制度史上具有里程碑的地位,2003年,入选世界文化遗产。 进入明孝陵后,首先要经过一条神道。神道分为两段,第一段叫“石象路神道”,第二段叫“翁仲路神道”。神道并非笔直通向陵墓,而是在石象路和翁仲路间拐了个90度的弯,据说是为了避开孙权墓。 石象路神道上依次排列狮子、獬豸、骆驼、象、麒麟、马六种石兽,气魄宏大,风格粗犷,标识着帝陵的崇高、圣洁和华美,也起着保卫、辟邪、礼仪的象征作用。 翁仲路神道上依次排列一对望柱、两队武将和两队文臣,文臣武将威严端庄,是陵墓的仪卫者和忠实守护者。 神道的尽头是棂星门,在夫子庙也看到了棂星门。棂星为天门之象,在古代,皇宫被比作天宫,入灵星门就是入天门,因此,灵星门被广泛用于宫室、坛庙,作为点缀皇家建筑的标志性礼仪建筑。陵宫第一道门叫“文武方门”,这是现代重新修复的,恢复了明代时大门的原貌:黄瓦、朱门、红墙,正门上方悬挂长方形门额,竖书“文武方门”四个鎏金大字。 文武方门后是碑殿,清同治年间建造,殿内石碑上刻着“治隆唐宋”,是康熙皇帝1699年南巡谒陵时亲题。 再往后是享殿,建于明洪武十六年,用于供奉朱元璋及其皇后、嫔妃的牌位。享殿正背有一道过门,通往墓葬之地,称为“阴阳门”,也叫“内红门”,此门将明孝陵分为“前朝后寝”的两个区域。 过内红门后就来到了陵墓的最深处,这里有一座建在方城上的明楼,是明孝陵建筑的最高点。明楼后就是朱元璋和马皇后的玄宫所在,至今尚未开启。 明孝陵景区除了陵宫,还有不少自然和人文景点,比如中国四大赏梅区之一的梅花山、红楼艺文苑、紫霞湖、东吴大帝孙权纪念馆等等,没有一处不让人赏心悦目。 说到钟山自然风光最为秀美的地方,是接下来我们要去的灵谷景区。 “灵谷”一名来源于其中的古寺——灵谷寺,明代建孝陵时,朱元璋下旨将六朝古刹开善寺迁于此处,赐名“灵谷寺”。1931年,民国政府将其改建为国民革命军阵亡将士公墓。 灵谷最佳的游览时节是每年9至10月,此时桂花盛开,满园飘香,这里会举办桂花节。 我去的时候正值深秋,桂花已过,但万斛松涛,秀木佳林,秋色浓郁,景致醉人。(景区门口万工池边层林尽染,此为灵谷八景之一——沧池松影)无梁殿是灵谷景区的名胜之一,为朱元璋敕建,是我国建造最早、规模最大的殿宇之一,其历经600余年完好无损,闻名海内外。1928年,国民政府将其改造为国民革命军阵亡将士祭堂,内刻有国民革命阵亡将士名单。无梁殿后偌大的空地上一颗郁郁葱葱的大树格外显眼,这棵树被称为“金陵桂花王”,孤植于灵谷景区中轴线上,生机盎然。9月中下旬时,桂花盛开,花色金黄,浓香甜润,沁人肺腑,是桂树中的上品。景区深处一座高塔巍然耸立,这是建于上世纪三十年代的灵谷塔,原为国民革命军将士阵亡纪念塔。 塔高九层,登塔后可俯瞰灵谷乃至整个钟山景区的风光,红枫如火,色彩斑斓,葱郁深秀,景色迷人。 景区另一处重要建筑是灵谷寺,灵谷寺始建于南梁天监十三年(514年),是南朝梁武帝为纪念著名僧人宝志禅师(济公的原型)而兴建的“开善精舍”,明朝时朱元璋亲自赐名“灵谷禅寺”,并封其为“天下第一禅林”,为明代佛教三大寺院之一。寺中有座玄奘纪念堂,堂中供奉着玄奘法师的顶骨舍利。 灵谷寺不远处有一块石碑,上书“灵谷深松”,此为金陵十八景之一:漫山遍野,层林尽染,曲径通幽,万斛松涛。 感受过了古代的佛景帝陵,我们前往钟山的最后一站——中山陵。 中山陵是孙中山先生的陵寝及其附属纪念建筑群,建于1926年至1929年,包括博爱坊、墓道、陵门、石阶、碑亭、祭堂和墓室等建筑,依山而建,排列在一条中轴线上,从空中往下看,像一座平卧在绿绒毯上的自由钟。中山陵前临平川,背拥青嶂,建筑融汇了中国古代与西方建筑的精华,庄严简朴,气势恢宏,被誉为“中国近代建筑史上第一陵”,是民国建筑的扛鼎之作。登陵时第一座建筑是博爱坊,整座牌坊都带有浓厚的中国传统风格,牌坊中门横楣上镌刻着孙中山先生手书的“博爱”二字,孙中山先生平时最喜欢将这两个字写以赠人,南京也因此被誉为“博爱之都”。再往上来到了陵门,中门横额上镌刻着孙中山手迹“天下为公”。 最高处是祭堂,从博爱坊到祭堂共有392级台阶,象征当时全中国的3亿9千200万人。祭堂是中山陵的主体建筑,有三座拱门,门楣上分别刻着“民族”、“民生”、“民权”的字样,中门上嵌有“天地正气”四个鎏金大字。 祭堂中央供奉孙中山坐像,是世界著名雕刻家保罗朗特斯基所作,雕塑身躯凝重,目光深邃,让人难忘。 祭堂后是安葬孙中山遗体的圆形墓室, 墓室中央有汉白玉雕刻的孙中山卧像,供游客瞻仰,卧像之下的紫铜棺内安葬着孙中山先生的遗体。 参观中山陵的游客不少,排队进入祭堂时还熙熙攘攘,进入后都不由地静默肃穆,表达敬意。 中山陵广场的东南有一座音乐台,建于1932年至1933年,用于纪念孙中山先生仪式时的音乐表演及集会演讲。音乐台的建筑风格为中西合璧,在整体造型上吸收了古希腊建筑的特点,而在照壁、乐坛等建筑物细部的处理上,采用了中国江南古典园林的表现形式,露天的音乐台于自然和谐融合,既有开阔宏大的空间效果,又表现出精湛的艺术风范,是自然与建筑的完美统一。美龄宫的正式名称是“国民政府主席官邸”,因其位于中山陵西南的小红山上,又叫“小红山观邸”。美龄宫建于1931年至1934年,是一座依山而建的中西合璧式建筑,外观采用琉璃瓦和传统彩绘,富有中国古典韵味,内部装饰具有西洋风格,比如采用西式取暖壁炉、宽大的落地门窗等等,建筑设计别开生面,被当年的驻华大使司徒雷登誉为“远东第一别墅”。 美龄宫原是拜谒中山陵的高级官员休息室,国民政府从重庆迁回南京后,蒋介石与宋美龄常在此下榻礼拜、休息,便称之为“美龄宫”。如今的美龄宫是一座展示宋美龄传奇人生的纪念馆,设有宋美龄史料陈列馆、民国影院以及其他宋美龄相关展览,通过文字、图片等形式展现了宋美龄作为政治家、外交家和艺术家的传奇事迹。 (宋美龄和蒋介石做礼拜的会堂,宋美龄一家信仰基督教,蒋介石和宋美龄结婚后也皈依基督) 聊到民国的建筑和旧事,不得不提到南京的另一处名胜——总统府,下面我们就去总统府逛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