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中国当代微型小说方阵 陕西卷》(程莫深)

 北漂老吴360 2021-03-23


最专业的小小说创作和推广平台

★  中国当代微型小说方阵 ★

陕西卷


1

明日之星

 声明:为了保持选本的原汁原味,本书稿目录和正文保持了2010年选编时的现状。6年过去,“金牌作家”京夫先生已经作古,当年的“明日之星”已成“实力”、“金牌”也未可知。但请理解编者当年的一片苦心,如今的补牢之举。敬请对文本的不足一笑而过。且看且珍惜。

【程莫深】祖籍重庆云阳,现居陕西西安市。作品散见于《佛山文艺》、《青年作家》、《百花园》、《延河》等多种期刊。中篇小说《雨季》引起《青年作家》长达半年的讨论。作品多次获奖,2000年曾获“人民文学.贝塔斯曼”杯全国文学新秀大赛特等奖。《文艺报》、《陕西日报》等多家媒体对其创作成果做过评论。甘肃省作家协会会员,甘肃省文学院荣誉作家。现为长庆油田新闻中心总编辑。

鸟儿

  我对和我一样年轻的阿珍说,这只是个很小的玩笑,希望不要开得过火。阿珍两只圆圆的眼睛盯住我看了好半天:怕什么,天会塌下来?

我说,不就是给厂长登记一双鞋号吗,何必这样兴师动众?阿珍就盯住我看了好半天,眼光很是怪异。

那是早上上班不久,我正伏案起草一份文件,厂器材库来电话,说库里最近要派人去上海购批劳保皮鞋,让我们厂长办公室速将厂领导的鞋号报过去。主任探亲不在,我速将情况汇报给临时负责室里工作的阿珍。阿珍当时正坐在打字室和三个打字员谈什么热点新闻,开心的笑声从楼上直传到楼下。听了汇报,阿珍就皱了眉,说厂长出差去了深圳,一时半时还回不来,事情有些难办。我说好办,人的身高是脚长的七倍,只要知道厂长的身高,就能知道厂长的鞋号。阿珍一瞪眼,说我废话。满脸卑鄙的微笑。她让我把全室人喊到打字室,说要开个短会,研究一下厂长的鞋号问题。阿珍这人向来办事认真,连走路的步子都迈得不紧不慢,不大不小,稳稳当当,深得主任和历任厂长的赏识。

阿珍首先深刻分析了厂长鞋号登记准确与否的厉害关系。登鞋号事小,反映出我们厂长办公室工作作风、办事效率和为厂领导服务的态度问题。眼下正遇砸“三铁”削减人员,小事情办不好,会影响到我们每个人的前途和切身利益。可厂长调厂里上任还不到一个月,家又不在本地,这鞋号从何找起呢?听阿珍这么一讲,我们大家深深感到了事情的严重性。我也不再认为阿珍是在兴师动众,反而由衷地钦佩起她的干练与成熟,就学着她的样儿皱起了眉头。

阿珍到底是阿珍,一摆手让打字员立刻打印了七份“关于寻找厂长鞋号的最佳建议表”分发给我们全室人均一份,要求每人至少填写三条以上,下午上班提交给她。

文件自然是起草不成了。我们几乎全停下了手里的活,关了各自办公室的门,手捧着脑袋,替自己的前途命运着想,挖空心思地等待着灵感的降临。都想在这件事情上将自己的聪明才智发挥到空前绝后,都想到时候美美地露上一手。

午觉自然是没有睡成。大家都怕在宿舍或者家里会使灵感的降临受到干扰,竟不约而同地早早地胡乱吃了顿午饭就往办公室跑。

我怀疑我们的思维是不是出了毛病,二十多条建议竟像同出一辙。可这些小小的智慧果,最终还是被我们又残酷无情地否定了。与厂长早先的单位联系,倒不失为一个好办法,可正如阿珍说的,那都是些无凭无据的老黄历了,谁敢打保票说厂长的脚就一直那么点大,再没有长呢?给他家发电报吧,但谁敢拍着胸脯说出人家家属的确切地址呢?至于说厂长办公室的地方,不错,值班床下倒是有一双鞋,可那是双拖鞋,谁敢说拖鞋与劳保鞋的鞋号就没有区别呢?

为了各自的饭碗,大家谁也不敢轻易地拍个胸脯,甚至不敢轻易地打个响鼻。我们像是一群失落在林子里的鸟儿,被饥饿驱赶到了一个无形的笼子里,时不时地发出些还能证明自己存在的悲叹声。万般无奈之际,只有学着阿珍的样儿,耷拉下平时高傲的脑袋。

阿珍究竟是阿珍,说声马虎不得,大家的脑袋就又旋拉到了原位。我想我们的脑袋或许原本就该是耷拉着的,何须当初非要制造出一副高傲状来吓唬人呢?

这时候,不知是谁打开了一扇窗户,就听一束刺眼的光柱忽地射进潮湿的空气里发出嗞嗞的脆响。机灵的小通讯员叭地一拍脑袋,说几天前他在厂长的办公室里打扫出一双绣花鞋垫,一时疏忽扔到了三楼的垃圾洞里。阿珍的一双圆眼倏地亮了许多,直亮到我们大家的心里。

我们兴奋得将“小通讯”抛起好高。

整个下午,我们身着工服,头顶初秋的毒日聚集在一楼的垃圾总出口处寻找那双鞋垫。为了消掉早上对于阿珍的那点敌视,我不惜丢下临产的妻子,在垃圾口爬进爬出。

男士们挽了袖筒,奋力挥锹,汗落如雨,女士们全戴口罩、手套,全副武装,由阿珍领着,在蚊蝇的呐喊中,一人捉一根细木棍,弓腰圈背,不停地翻刨着那积压了整整一个夏季的垃圾。那副目不转睛的可爱模样,远远望去,与其说像一群美国西部的淘金者,莫如说像一群寻食的鸟儿。

  


            阑尾

 年底,某院开领导碰头会,商议向上汇报诸事,甚紧。会由甲院长主持,乙、丙、丁三副院长参加,新上任秘书男小毛记录。

  乙副院长言:技术攻关卓著,人员待遇尚差。

  丙副院长言:生活福利不错,思想境界欠佳。

  丁副院长言:好人好事迭出,科研力量薄弱。

   ……

皆婉言相触之。

会毕,甲院长令男小毛连夜整理纪要,次日欲亲赴主管部门汇报。男小毛作难,商议半天,皆为“连环套”,诸头各执其词,互相否定,并未形成决议,如何整理?倘如实报之,则为上所笑,再者,诸头定不会轻易饶你;若理其辫,又远非秘书所能为;倘自为之,将无异于背负柴草而救火矣。即请示领导,甲院长言:“整理纪要此等小事,难道也要我来教你不成?要秘书何用?”并强调,务必明早交稿,不得延迟。

男小毛通宵不眠,烟蒂遍地。

次日,甲院长急于上路,因迟迟不见男小毛送纪要来,遂不悦,令通讯员火速寻之,未果。再遣数人寻之,日升中天乃回曰:“男小毛住院矣。”甲院长遂大怒:“养兵千日,用兵一时。此人如此轻慢领导,如若不治,何言治院?”男小毛闻之,恐治其失职,遂抱床乱滚,谎称阑尾。等甲院长一行赶至医院拿其是问时,男小毛阑尾已割矣。

            陕西速度

           ——《中国当代微型小说方阵陕西卷》编后

  4月30日上午9点30分,《中国当代微型小说方阵陕西卷》终于编辑结束,分三个文档——目录、正文、通联发到北京王海椿老师的信箱。

4月19日,在古都咸阳参加“陕西精短小说研究会第一次会员代表大会”,期间接到北京中大文景文化有限公司王海春老师的电话,受命编辑《中国微型小说方阵陕西卷》。接电话时,我非常激动,“中国当代微型小说方阵”书系的征稿启事是今年2月初就发布的,首批13卷,里边没有陕西卷。也许策划方因为各方面的原因没有列入陕西卷,但作为微型小说(小小说)创作的大省,陕西微型小说(小小说)界多少有些遗憾。

笔者近几年在创作微型小说(小小说)的同时,非常关注陕西微型小说(小小说)的发展态势,写了《陕西小小说现状及其发展》、《他山之石与文学大省》、《中国当代微型小说方阵为何没有陕西卷》等文章。也许是这些文章起了推波助澜的作用,也许是人心所向,精诚所至,金石为开,策划方最终把陕西卷列入出版计划。这是陕西微型小说(小小说)界的幸事,也是陕西微型小说(小小说)作者的幸事!

编辑《中国当代微型小说方阵陕西卷》,我自己确定了一个原则——所编作品必须是作者发表在省级(发行量和影响力,不是行政级别)纯文学报刊的、转载的、能代表作者最高创作水准的作品。这个原则的确立基于本书的定位和品位。一反方面是给北京中大文景文化有限公司编辑一部方阵系列书,另一方面是给陕西文学界编辑一部有划时代、资料收藏意义的一部微型小说(小小说)作品集。这部集子最初编辑时就考虑收录陕西知名作家的作品——贾平凹、京夫、方英文、张艳茜等知名作家都有质量上乘的微型小说(小小说)作品。集子出来后,这些知名作家将会得到样书,我们将另外送样书给陕西作家协会收藏。就此意义上说,这本书的出版已不是狭义上微型小说(小小说)界的事,而是陕西文学界的事。故此,为了保证本书的总体质量,我们打破了“40位作者选2篇,20位作者选3篇”的规定,金牌作家的作品选3篇,实力展台作者作品三、两篇不等、明日之星取最高质量的作品,选一到两篇。力争全面展示陕西微型小说(小小说)作者的创作实力和创作成果。

金牌作家、实力展台、明日之星不是策划公司的组稿规定,是编者为了组稿、编辑方便而设的三个文档。在编辑本书时,编者把编辑工作分为五个文档编辑,分别是目录、金牌作家、实力展台、明日之星、通联。五个文档同时编辑,避免了鱼龙混杂、抓东丢西的混乱状态。当邮箱的稿件看完后,五个文档也编辑成功,最后组合后,整个编辑工作就完满结束。

透露一点选稿秘密:依照笔者观察中大文景近几年策划出版的系列图书,多是面向中学生为阅读群体。故而,我在选稿时,多选载语言优美的、主题积极向上的作品。作品语言粗俗、题材牵涉婚外情、暴力等均放弃。

19号下午会议结束回到家里,立即上网在各大论坛发布《中国当代微型小说方阵陕西卷》征稿启事。从20日收到第一封征稿邮件开始,到30日上午把书稿发给北京,仅仅用了10天时间,收稿作者106位,收稿稿件428篇,有知名作家、有微型小说(小小说)名家、有近几年活跃在微型小说(小小说)的实力作者、也有文学新秀。在网上搜不到名家的作品,就一个字一个字把收藏的作品在电脑上打出(贾平凹、京夫的作品)。打电话、发伊妹儿向名家约稿(方英文、方晓蕾、张艳茜、南在南方)。从网上搜曾经发表过有影响的作品,目前暂时离开微型小说创作的作者作品,然后通过各种渠道联系作者,打长途电话要通联地址(黄建国、魏西风)。陕北作者王雷琰电话打了N次,一直没人接,最后只好放弃。

我的收稿邮箱设置了自动回复,对外地作者和寄来原创稿件的作者,我都重新一一回复,说明情况。

整整十天,我就像一个专职编辑一样,下载、复制、编排……一个上午、一个下午、有时候还要加上晚上。效益永远眷顾认真的人,在各位老师和朋友的信任和支持下,陕西卷终于画上了句号。入选作者60位,入选作品140篇。三篇作品33人,两篇作品15人,一篇作品12人。

在网上发布陕西卷征稿结束消息,朋友都惊讶于组稿、编辑的速度之快。论坛有的省份年前就开始征稿,年后还没有搞定。就感叹陕西组稿的速度是深圳速度。我说,不是深圳速度,是陕西速度!这要缘于我对陕西微型小说(小小说)一贯的关注和热爱。也是和朋友们一贯的信任和支持分不开的。

                    2010.4.30

写在后面的话

伺弄小小说(微型小说)断断续续近十年,期间写小小说,评论小小说,得过几次奖,出过几本书,做过杂志、网站编辑,这些事无论成就大小,总算有始有终,对得起自己;唯一说不起嘴,也对不起朋友们的是做了几部小小说(微型小说)书籍的编辑(责编或者副主编),编辑成书后,因为各种原因,出版无望流产。后来曾经联系几家出版机构,试图不出钱出版,终不得。于此,总是一块心病。16年夏,开通微信公众号,编发自己的微小说,反响不错。忽一日,想:把以前编辑的朋友们的文稿(书稿)连载发布,也算是对圈内朋友们一个交代。窃喜。

2010年,应北京某文化公司之邀,编辑《中国当代微型小说方阵  陕西卷》。目录已经在文化公司博客公布,后流产;经年,应西安圈内朋友之约,编辑《陕西小小说  市井》、《陕西小小说  情爱》两卷,刘先生编辑《陕西小小说  乡土》一卷。该书还是没有出版,可喜的是书稿犹在。年初,刘公先生约我参编《陕西 小小说20年经典》,虽然参加编辑了,心下还是惶恐。希望20年经典顺利出版,于陕西小小说(微型小说、精短小说)刘公先生功莫大焉。

陕西小小说创作在全国小小说圈举足轻重,而形成合力之势犹弱。陕西小小说需要鼓与呼!

我计划在公众号采取连载的方式编发我编辑的《中国当代微型小说方阵 陕西卷》书稿,以期展示陕西小小说界作者的优秀作品。主观上有两点:一是对陕西小小说的集中展示和检阅,二是对圈内朋友们一个交代和感谢。

3.请按照规定格式投稿,一律请以附件形式打包word文档发送,同时附带作者简介1份、生活照片1张。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