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真正的修行是完全的身心实践!

 唯心解忧 2021-03-23


闲聊中,一个大学教授,说那些修行人打坐啥的,所谓的修行,看不见摸不着,太玄虚了,天天玩这个些虚的有啥意思呢。

还有些热心网友说,我发现你写得有些是玄之又玄的东西,慢慢地有变神棍的趋势。听到后,我哈哈大笑,无言以对,实在没法应答,看来我可以整套行头,叫卖着,天灵灵,地灵灵,摆个地摊了。

这里咱一起聊聊。我说,站在你的角度说这些虚,没意思,跟神棍似的,你说的有道理。但事实上,你的这个说法是不对的,你们信奉科学,信奉实验,信奉仪器,你们信奉的都是你实际看得到的,听得到的,也就是实验过后被证明的结果。

有人甚至说打坐啥,这是迷信,什么是迷信?天天叫迷信,你能搞清楚迷信是什么吗?迷信就是盲目的信,稀里糊涂的信。

我说,你今天给我掏200元,明天就能赚200万,这就是迷信。还有,很多人为了骗钱,装神弄鬼,你就跟着信,这叫迷信。

但是我们现在很多人把迷信定义为除科学之外的,一切都是迷信。这个问题就来了,大家想一下,什么是科学呢?

所谓的科学就是我们把没被证实的这个真相,通过一些技术手段,把它给证实了,就成为了科学。

可想一想,我们现今的任何一项科技发明,任何一项社会的进步,刚开始都是未知的,都有一个被求证的过程的,那这些之前没被证实,是未知的,也都是迷信吗?

所以我们有时候,不要抓着现有的科学体系,不要以为你玩着手机,会玩个游戏,会吃个鸡,就比古人聪明,就认为科学之外都是迷信。

其实,这个世界上有太多的智者,有太多的圣人,他们早已把这个世界的真相,了然于胸。他们不是科学家,也不用任何仪器,但是他们能通晓天地。

如佛经,我可以肯定的说,世界上一切的疑难杂症,不管是你个人的,还是国家的,世界的,一切的疑难问题,你要解决所有的问题,都可以在佛经里找到真相,找到答案。

所以不是一说起天地规律,人世间的规律,就说是迷信。很多人只要是他看不到,闻不到,听不到,感受不到的,就统统认为是迷信,这是不对的。

所以不要轻易说迷信,人之所以分三六九等,很多时候主要原因就是认知差距。你不知道的,不代表不存在。只缘身在此山中,你站高些就不一样了。这也是我们学习古圣先贤的意义所在。

当代的社会风气,已经到了,除科学之外,全是迷信的地步。这是极大的思维枷锁,它严重违背了“敬天法地”的中华古训。

现在的世界乱七八糟,只相信物质,对于什么是天道,什么是规律,很少人去探讨。就是有讲的,也是瞎讲的比较多,比较乱。特别是那些所谓专家,其实这些叫嚣的人只是在某个领域还行,但全局观不够,眼光太局限了。

如韩愈,唐宋八大家之首,他刚开始也是反对佛教的。他怎么反对呢?是通过读佛经,来去反对佛教,结果被佛教融化了,被佛经深深的折服了。

据说此后也是得道了,他那个“云横秦岭家何在?雪拥蓝关马不前”,是很有无限韵味的。还有苏东坡,他刚开始对佛教是非常冷嘲热讽的,也是这个过程中,被佛教所折服的。

其门下有个叫黄庭坚有着个“书到读时今已迟”的睡梦故事,这“书到读时今已迟”意思就是,大文学家,流芳百世的文学作品,都不是今生才积累的,而是经过累生累世的反覆酝酿而成就的。

好,回头想想我们自身,凭我们自身的知识体系,凭我们自己的这点经历,你儒释道啥还没了解过,就说迷信,请问,这样看待合理吗?

若你动不动就说迷信,是不是过于偏执,狂躁,狭隘了?其实,我们一生能学到的比着佛经来说,实在是太狭隘太无知了。真正的大家,通晓天地的人,都是大言大言稀声的。

但现在的科学人呢,大多心太狭隘,认为心学等传统的东西是迷信,端着架子自重身份,这就是人性的弱点,不符合科学要求的客观性。

曾经呢,有个叫朱清中国科学院院士,在公开电视讲座里,讲了《用身体观察真气和气脉》,提到了自己练真气的经历,确有气团并伴有真气沿经络游走的景象。结果被一些网民骂,不乏很多的专家。

其实,当你真正你深入这些东西时,你对别人的见解,你不敢轻易的否决,你就不会在大言不惭的说这是迷信了。

智者是不会轻易否定别人的。生活中,你只要经常否定别人,那就是你在你所在的领域里,局限的太深了,你在整个宽度,整个维度上是没有全局观的,你处理很多事情都很难处理好。

如处理家务事儿,手心手背都是肉,你直接否决哪个好,哪个都不好,对不?当然,朱清时当时一点都没反驳。

因为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这些谩骂者并不知道朱院士讲这个讲座的时候,他已经练了10年真气,自己深有所得。正如华罗庚教授一样,他打开了一个“究竟"的天地,才窥到了宇宙真相的一角。

只是在社会规则下,有些真话就是不能说。事实上,真的东西,好的东西,是禁止不了的,也是打压不了的。一旦受到打压,就会换个形式,更低调的生存。

倒是那些骗人的把戏,往往会非常高调,不高调不能欺世盗名。真气这类东西,普通人的了解渠道,就是新闻上的伪气功大师。

若因为气功大师是骗子,就认为真气就是骗人的。这个逻辑是错的,这叫做因人废事。其实他们不知道,太极、瑜伽、冥想等,哪一个不是在练气?

另外,朱清时院士与南怀瑾也碰过面。一个是中国科学院院士,也是教育家,曾是中科大校长,有着多重身份;一位是民间修行者,也是一位教育家,同时也是佛学家,中国传统文化传播者,也是多重身份,精通儒、释、道等多种典籍。

就是这两位,一个是现代科学家,一个是古老民间修行家,碰了个面,走在了一起。他们是怎么走在一起的呢?

当时朱清时院士发现,当今社会的风气,逐渐朝着不好的方向发展。他认为,这是如今的人们,已经不再相信善恶有报,心中缺少敬畏。

作为一名真诚的教育家,他想为改变这一现象,作出自己的努力。于是,在这样的心理驱使下,身为官方科学家朱清时,与民间的修行家南怀瑾会面了,并进行了深度的思想碰撞。

一碰撞不当紧,一位现代科学家,朱清时院士,用了10年的时间,去练习南怀瑾先生推荐的安那般那呼吸法门,每天打坐,打通了任督二脉,感受到了身心各方面的变化。

而南怀瑾先生,也感受到了来自科学的力量,多次说到未来修行出成果的人,可能多数来源于科学界。可以看到,他们对彼此的信任到了何种程度。

对善恶有报,南怀瑾也做出了论断,他在《现代人的报应,为什么来得快来得猛?》里提到:有很多人,被眼前一时短见蒙蔽,便说恶人走运,好人倒霉,善恶无报,遂对因果报应没有信心,认为那是骗人的假说。

于是你看现在人,什么都敢做,认为人一定胜天,毫无敬畏心了。这样的人,真可谓是一叶障目,不见泰山了。

在这样的现代科学环境下,朱清时能够接受古老的佛学什么的,并对人体真气这个东西,既有了实在的体证,又有了科学的阐述,真的是很了不起。他绝对是一位拥有仁德、智慧、勇敢,思维与心胸,通常都比较宽广的人。

所谓的科学解释不了的东西太多太多了,现代人总说都什么年代了,还过去那一套,其实,若过于迷信科学,跟过去封建迷信一样,科学就成了现在的迷信。

我们逃脱不了因果,但若你按照这些古圣先贤们所讲的天道人道规律来行事儿,你可以减少一些苦因苦果。之所以很多人恶果那么多,就是没有按照规律做事儿,自大,自负,不信,啥都说迷信。

但我要跟你说,修行人,才是全天下最注重实验实践的人,那些古圣先贤们玩的,流传下来的东西,都不是花里胡哨,恰恰都是非常注重实践,并解决你强心治心等终极问题的学问。

因为他们在修行的过程中,每一种感受,每一种境界,他必须亲力亲为拿自己的身体做实验,并且从大脑深处,从意识层面,从理论方面,从身心层面等等,他都一点一点的去实证。

如佛经记载,佛的境地是超脱生死,超出三界,十方世界自由翱翔这种感受,你用仪器能测出来吗?只有身心实证,意识体出窍,就是出你的肉体,你才真正感受到,哇,佛经说的果然如此。

不仅如此,这些亲力亲为的实验,绝对不是你所看得到,所听得到总结出来的那个经验,古圣先贤们必须尊重自己的实际,自己身体的实证,这个才是最有发言权的。

也就是说修行人是全天下最注重实事求是的实验者,践行者。所以你看我们古代,没任何仪器啥的,但他们都能清楚的感受到真气在体内的运转。

还有,比如我们身上的穴位,你现在解剖都解剖不出来的,但他们能完全把它给指出来。他们完全是通过自己的体悟,向内观内视,慢慢的一点点实证出来。

所以这些恰恰是他们把自身的道理和天地的大道连在一起,真正做到了天人合一。他们通过微观的体察,细致感悟,才了解这个宏观的世界,晓得这个世界的真相,这个才是真实不虚的,仪器在我们看得见的世界虽然好,但他们的体证比这些仪器更可靠。

不仅如此,其实,现代很多根本性的大发明、根本性的社会理论,都是修行人在修行路上的随意收获和不经意分享而已!而这些,才恰恰是人类文化赖以倡盛的基础。

最后,再简单聊聊我们每一种情绪的产生,都既有身体的问题,也有心理的问题。如你压抑,是因为你的气血流通不畅,堵塞了,而心理上呢,是你的心太小了。

这就是为何付出,是生命的唯一需要,这是根本规律。因为你付出了,就是你的心打开了,你心打门打开之后,天地日月星辰的能量就会进入你的身体内,这样一来你的气血开始流畅循环起来,你自然就不那么压抑了,心门打开的越大,你越自在。

这也是我帮助别人处理情绪,提醒他们要觉察自己身心都需要去调理,而经常用到的方式方法,若你身上浊气太多,五脏不协调就会不自主发脾气等等。

还有一些和尚只知道修性修心,但忽略修身体,也是不行的,就跟佛陀刚开始山洞苦修一样,晕倒在水边,要不是牧羊女,差点被饿死。

这就是修行为何要性命双修,要身心同修的原因之一。修心修性是要付出爱,而修命,也是让五脏之气协调起来,更有利于心的明净。

所以认真的思考一下,佛法等儒释道,到底值不值得我们学习?言于此,学不学那就是你的事儿了,同样过日子,过得好不好,都是自己的。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