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当心!这个习惯竟让宝宝肚里“长虫”?快自查!

 大成教育图书馆 2021-03-23

图片

育学园 

图片

世界上最可怕的鬼故事是——“春天来了,走,给宝宝打虫去。

仿佛虫子一直在宝宝肚子里冬眠,到了春天就出来繁殖作乱。

“最佳打虫季”到底要不要给宝宝驱虫?怎么判断是不是有虫?如何预防寄生虫作祟?今儿咱们一次性说清楚。

01

“肚里有虫”危害大,但别乱驱虫

我们口中常说的“肚里有虫”,在医学上被称为寄生虫感染,通俗来说,就是寄生虫在人体寄生而引起的疾病。

我们已知的寄生虫大概有700多种,其中最常见的是蛔虫、蛲虫、钩虫、绦虫等肠道寄生虫。

▽ 手动帮各位选择了拒绝

图片

寄生虫对宝宝危害可不小。

它们在宝宝体内繁殖,可能会引起营养不良、生长发育迟缓、贫血,甚至让宝宝智力受损。

除此之外,寄生虫还能传播其他各种疾病,引起继发感染。如成虫上行至眼会影响视力,至脑会压迫神经,引发脑部病变,严重时还会影响生命安全

但尽管如此,我们仍不建议盲目、自行给宝宝驱虫。

目前世界卫生组织推荐

2岁以上的孩子可行驱虫治疗,且应该在医生指导下服用。

2岁以下宝宝,肝脏发育尚不完全,无需驱虫。如果必须服药,应该在医生指导下服用。

大多数驱虫药中都含有影响肝功能的成分,服用后会造成孩子的肝功能损害,引起转氨酶升高和厌食症。

而且,盲目自行驱虫,可能会导致寄生虫增加耐药性,给未来驱虫添加难度,同时还可能由于驱虫不恰当使蛔虫窜进胆道引发急性胆道蛔虫症,或其他更严重的后果。

▽ 某母婴论坛某宝妈痛诉不恰当驱虫的恶果

图片

02

如何判断是否要驱虫?

一句话:确定有虫才吃药。

那么,如何确定是否有虫呢?

图片

宝宝肚里有虫,确实可能出现以下表现:

· 睡觉磨牙、流口水;

· 身上出现“虫斑”;

· 宝宝常喊肚子疼,特别是肚脐周围;

· 肛门瘙痒,宝宝经常忍不住去抓挠;

· 皮肤反复出现“风疙瘩”荨麻疹;

· 出现偏食表现;

……

但是,单纯看上面的症状,不能说明宝宝一定有虫。

▽ 中国文字之博大精深,你品,你细品

图片

最靠谱的方法只有两种:

1、蹲点看虫子是否从宝宝肛门爬出来

考虑到现实场景过于惊悚——老母亲看到后,可能会想要把熟睡的崽子扔了,建议大家直接采取第二种方法。
2、化验便常规。
必须提醒的是,送检便便时要跟医生交代清楚:主要是想化验是否有寄生虫及虫卵。因为普通的便常规检查是不包括这项的。
图片

03

预防寄生虫病,

请告别这5大坏习惯!

好好的宝宝,为什么会感染寄生虫呢?
1、宝宝自身免疫力低,易被外界细菌盯梢;
2、和不良的卫生习惯有很大关系!
早在2020年12月底,广东中山的一位1岁男宝,就因家长的一个疏忽感染多种寄生虫!
图片
主要原因很明朗:生熟砧板不分开——这是宝宝感染寄生虫最直接的途径之一。
▽  此观点由医生盖戳认定
图片
所以,提醒各位:
生熟砧板一定要分开!
生熟砧板一定要分开!
生熟砧板一定要分开!
除此之外,以下4大生活习惯,也很容易让宝宝感染寄生虫:
图片
护娃大计,全家有责。友情提示:立马「转发」+「在看」,提醒家人“有则改之无则加勉”~
最后吃颗定心丸:随着目前卫生条件的改善,儿童寄生虫发病率已经明显降低了。只要日常注意保持良好的卫生习惯,一般不太会感染寄生虫。但出现疑似症状,我们不放心也要及时带宝宝去检查的噢。
▽ 结束的就是如此突然
和孩儿们的假期一毛一样!

图片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