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溥仪的亲爹,为啥在新中国活得那么好?

 唯我英才 2021-03-24

希望大家看完我们的推送后可以

多点最下面的“在看”,

喜欢的话也请多分享点赞!

这样我们的推送

才能继续出现在您的订阅列表里,

节目制作不易,还望多多支持!

以下文字内容为音频节选

更多精彩内容

欢迎点击音频收听!

播讲人:郭炜

节目编辑:于达、程涵

在上期节目里,我跟您聊了聊彭家珍刺杀良弼的故事。平心而论,在那个年代,对于只剩下一口气的清政府而言,良弼其实是一位不可多得的人才,要不为什么革命派会将他定为刺杀对象呢?

所以说,良弼这人最值得唏嘘的是:他明明有一身才华,却偏偏选择了拥护落后腐朽的清政府,属于逆历史潮流而动。

那么,在当年清王朝留下的那些遗老遗少里,有没有能够顺应历史大潮、积极向“正道的光”靠拢的人呢?

还真有这么一位。论出身,他比良弼还要高;论官职,他还做过朝廷响当当的摄政王。

说到这里,可能您已经猜到了,他就是清王朝最后一个摄政王、末代醇亲王、也是末代皇帝溥仪的亲爹——载沣

图片

载沣旧照

他这一生,可以说是过得跌宕起伏,人家是:出过洋、考过察、监过国。

图片

经历了清朝、民国、伪满洲国,一直活到了新中国成立之后。那一位前清的王爷,在新中国建立以后,又会有着怎样的生活呢?

不信谣言  留守北平

咱们的故事,得从1948年底开始讲起。就在这一年的12月,生活在北平城里的载沣一家,陷入了恐慌之中。

为什么?因为平津战役打响,解放军包围了北平城。哪怕是住在今天后海北沿的醇亲王府里,也能真真儿地听到城外隆隆的炮声了。

作为一家之主的载沣觉得,解放军随时有可能打进城来,到时候枪炮无眼,一大家子人的安全都成了问题。于是,这位老王爷一声令下——王府不住啦!全家统一搬到西侧花园的益寿堂集中居住,方便照应。

图片

晚年载沣

可能有人会说了,既然这位王爷这么害怕,那他当初怎么不离开北平跟着国民党向南方转移呢?当年的很多大户人家,不都跑到那边去了么?

实话实说,载沣不是没有动过这个念头,可一来是因为故土难离;二来也是因为,当时的国民党天天妖魔化共产党,说他们是权贵和贵族的克星,整天没收财产,打打杀杀。

这种话听多了,载沣反而不相信了。为什么?这样的宣传,骗骗无知群众还行,想骗载沣这样历经清朝、北洋、民国几朝的老人家,还是太嫩了。自然,他也就不想跟着国民党走了。

与此同时,一份传单的出现,更加坚定了载沣留下的决心。

这是一份由北平地下党散发的、署名中国人民解放军的油印传单,上面写着解放军的“城市政策”和“三大纪律八项注意”。

载沣注意到,里面特别提出:解放军不拿群众一针一线,保护全体人民的生命财产。

看到共产党还能保护私有财产,让载沣原本紧张的心情顿时放松了不少。从这时候起,不管谁再动员他去南边避难,载沣是一律拒绝。

他打定了主意——就留在北平,守着祖宗留下的这座王府,哪儿也不去!有他这个一家之主坐镇,家里人原本的惊慌情绪,自然也就平息了不少。

时间转眼来到了1949年的1月,傅作义在北平和平起义,迎接解放军进城。在之后的一个多月里,载沣每天都要做一件雷打不动的事,就是打开他那个美国生产的收音机,收听各方面的广播,了解北平城里的情况。

在这一年的2月3日,载沣在日记里留下了这样的记录:“正月,北平局部开始和平矣……”解放军入城,一切安定平静。载沣这心里,算是彻底踏实了。

出门遛弯心转变

随着北平和平解放,载沣开始切身感受到了新政权与以往政权的不同。在内心深处,他也在下意识地向新政府靠拢。那他又做了些什么呢?

北平和平解放后不久,载沣干了一件特别大胆的事情,他雇了一辆洋车,去鼓楼大街转了一圈。

为什么说这事特别大胆呢?因为载沣已经很久没有一个人出门了。前清的时候,革命党人会刺杀这些朝廷高官,隔三差五打个冷枪扔个炸弹什么的,作为醇亲王的载沣,当然不敢一个人出门;

抗战爆发后呢,因为载沣反对儿子溥仪跟日本人扯上关系,在伪满洲国建立之后,他特别怕自己被日本人悄悄绑架到东北去。

所以那些年,载沣一直奉行一个原则:没事少出门。如今北平和平解放了,载沣觉得,自己总算能出去看看了。

这一看不要紧,他对于新政权下人们的生活,有了非常直观的感受——他看到市场上一切照旧,人们的脸上露出了久违的笑容,大家都对未来充满希望。社会风气良好,很多人都感觉国家朝气蓬勃。

这次出门一日游,让载沣切身体会到:如今的共产党政权,和以往的政权真是不一样了。他觉得,自己也应该做些什么。于是在回家后不久,他突然向家人宣布了一件事:从此以后,家里废除沿袭了几十年的请安礼节。

所谓请安礼节,估计您在各种电视节目里也见过,这是王府的旧礼,男的请跪安,女的请蹲安。

图片

从北京到天津、从王府到花园,不管外界形势如何变化,醇亲王府里的请安之礼从没间断过。

可载沣觉得,现如今是新社会了,提倡人人平等,请安礼代表了一种尊卑贵贱和等级之分,明显已经落后了,所以应该废除。

消息一出,载沣的儿女和仆人们,那是相当的高兴啊!特别是载沣的小女儿韫欢,更是发现到父亲真变了——在新时代感召下,他在和旧时代告别,积极向新中国平等的公民身份靠拢。

图片

年轻时的韫欢

除了废除请安礼之外,载沣对于儿女的婚事,也开始放宽。

特别是刚才提到的那位小女儿韫欢,她在投身新中国建设的过程中,结识了一个从解放区来到北平的年轻干部,两人因工作关系逐渐产生了感情,进而到了谈婚论嫁的地步。

这事要是放在从前,载沣是打死也不会同意的,因为这个年轻人既不是王公贵族,也不是前清大臣的后代,明显是门不当户不对。

可是在新时代,大家人人平等。在女儿的解释和请求下,载沣最终同意了这门婚事,他忽略了自己王爷的身份,完全开始从一个父亲的角度,为女儿的幸福考虑,也尊重他们自己的选择。

想为新中国做贡献

除了这些变化之外,载沣还打算做一件大事,就是卖掉自己居住多年的王府。

图片

国家宗教事务局,曾是王府的一部分

从前清以来,几十年里,不论多么困难,载沣也没有想过要出售王府。那他如今怎么开始打这个主意了呢?

解放以前,载沣是万万不会想要把王府卖掉的。为什么?因为在他心里,这王府乃是皇上御赐的,是家族的象征。自己要和子孙守住这座王府,否则那就是对不起皇上、对不起祖宗。

为此,载沣着实得罪了不少人,像什么军阀、日本人,或者是国民党的高官,甭管谁上门,载沣都是坚守一条——王府绝对不卖。

可是随着新中国的建立,载沣感觉到,国家呈现出了一种朝气,每个人都在努力为社会做着贡献,所以他也想做点什么。

恰好在这个时候,北京城新设立的各大部委,都在寻找办公地点,这么大的一座王府,确实能解决很多部门办公的需求。

另一方面,自打清朝没了以后,家里的仆人越来越少,王府的房子空出了不少,可是每年维护整修这些房屋,也是一笔不小的开销,真要是把房子卖了,不但能减少这些开支,还能换来一大笔钱补贴家用。

大约在1949年的秋天,有个穿着干部制服的人,敲开了王府的大门。

他是“国立高级工业学校”的代表,因为学校现在需要购置房产作为校舍,所以他登门拜访,想来看看醇亲王府是否有出售的意向。

图片

宋庆龄故居,曾是王府的一部分

经过短暂思考,载沣最终同意了对方的请求。几天后,他将醇亲王府正式出售给了“国立高级工业学校”,双方议定的价格是小米九十万斤。

怎么这卖房还拿小米付账呢?

其实一点不奇怪,您想想,那时候全国还没有完全解放,国家也没有统一的货币体系,所以许多交易自然还要靠实物进行。

在和家里人商量之后,载沣将卖房款的一半,拿出来另外购买了一套房子,供自己居住,剩下的一半,则是分给了家里的8个子女,让大家搬出去自己买房或者租房住。

图片

载沣全家福,照片大约拍摄于民国初期。

有意思的是,这8个子女里,并没有包括末代皇帝溥仪,因为在载沣的心里,溥仪已经过继给了光绪皇帝,按规矩已经不能再分到醇亲王府的财产了。

在卖掉王府的同时,载沣也开始将家里的文物,分批捐献给了国家。

说起来,这位末代醇亲王,家里值钱的文物原本不少。可是自打大清亡了之后,为了维持生计,不少东西已经变卖了。

只不过,载沣有个原则,卖什么东西也不能卖书,还有一些印信、皇帝的朱批谕旨之类,也是绝对不卖。

图片

1949年12月,也就是在搬出醇亲王府之后不久,载沣将家藏的文物捐献给了北京大学,这批文物里包括了清代皇帝的实录、大清会典等古籍,也有不少金石的拓片,都是有着极高历史文献价值的珍贵文物。

晚年生活平静美满

载沣这位前清的王爷,就这样开始了在新中国的生活。可惜到了1951年,他因为偶感风寒病倒了,并且日渐严重。那么,这位前清的王爷,又会迎来怎样的人生结局呢?

1950年的冬天,天气格外寒冷。此时的载沣已经快70岁了,这样的严寒,让他觉得非常难熬。

就在这一年的年底,载沣的七弟载涛登门拜访,请他去吃“菊花火锅”,去去寒气,补一补身子骨。一直待在家中的载沣,也想出去活动活动,便答应了兄弟的邀请。

对于载沣来说,这顿饭吃得非常开心,除了正在接受改造的溥仪和溥杰,其他几个子女也全部到齐了。酒桌上,载沣与载涛开怀畅饮,两人回忆起之前的风风雨雨,一直聊到很晚才尽兴而散。

可惜的是,载沣回家后便一病不起。或许是因为年纪大了身体虚,猛地吃肉喝酒,身体承受不住了。

他先是感冒发烧,后来病情愈发严重,甚至还并发了尿毒症。尽管经过了各大名医的救治,可病情还是越发严重,到了1951年2月3日,载沣最终平静地离开了人世。

按照前朝的规矩,像载沣这样的王爷去世,丧葬礼仪极为复杂,要有上好的棺木,装殓之后还得停灵21天,之后再由64人的大杠抬到墓地。

载沣的葬礼,由弟弟载涛全权负责,他在王府大街找到了一口上好的楠木棺材,又雇到了足够的杠夫。

唯一的问题是,就在上一年的春天,政府刚刚发布了新的殡葬规定,规定停灵的时间只能有7天,之后就要入土安葬。这个规定让载涛非常为难,这可怎么办呢?

好在,当时的北京正在经历新旧社会的转型,新老殡葬习俗还在并行之中。为此,当时负责停灵的嘉兴寺殡仪馆,专门向有关部门提出了申请,考虑到载沣的特殊身份,予以一定的照顾。最终,相关部门批准了这项请求,载沣总算顺利地在这里停灵了21天。

按照旧礼,王府的葬礼还需要设下道场,请僧人道士到家里念七七四十九天的经。

然而毕竟已经是新社会了,载沣的丧事简化了这个仪式,只在头七的当天,请人来念了半天的经,算是为这位老王爷做了一点功德。

转眼到了出殡的当天,载沣的棺木由一辆载重卡车运到了福田公墓,之后再由64人分成两班杠夫,轮流抬着棺材,最终完成了安葬的仪式。

尽管整套仪式比过去简化了不少,但是载沣的葬礼依然算是办得非常隆重了,还吸引了不少百姓前去围观。

不过,这也是北京城最后几次举行这样规模的民间葬礼了,在此之后,随着国家对旧习俗的改革,这种前清遗老的丧葬形式,逐渐消失在了时代的洪流之中。

载沣的一生,经历了前清、民国和沦陷等时期。相比他那一批的遗老遗少,自从清朝灭亡之后,载沣一直生活得非常低调,既不参与野心家的复辟活动,也坚决抵制了日本人的拉拢,不去蹚伪满洲国的浑水。

从另一个角度说,载沣对于自己的人生,其实有着清醒的认知。

或许正是靠着这样的认知,才使得他能够在新中国成立之后,及时认清了形势,积极拥抱新社会,也最终为自己赢得了一个不错的结局。

图片

编辑:谢佳漫

素材来源:网络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