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游灵璧渔沟磬云山有感

 灵璧家园 2021-03-24

磬乡偶记

文/曹永成    

            奇石之乡寻旧踪,

            钓台庄里觅太公。

            磬云山上一重天,

            米芾拜石欲成仙。

            钟馗石人天合一,

            天造地设鬼神泣。

            声形质色纹意俱,

            乾隆御笔封第一。

   近年来北国多无雪,2020年末,一场久违的冬雪疫后飞迎新年。2021年元月2日恰逢休息日,雪后的皖北大地,冬阳暖中带寒、残雪渐融、苍松顶玉、风景如画,我和友人相约前去奇石之乡、磬石产地——渔沟镇磬云山。都说“雪后磬乡美,石间岁月新”。我虽身为灵璧人,但去磬云山还是第一次,一路欣喜,一路期盼。

    在磬云山下偶遇灵璧石文化博览园园主解向阳先生,解先生是土生土长的当地人,他生在磬云山下,在石头窝里摸爬滚打几十年,是个地地道道的灵璧石通,现在担任安徽省灵璧石协会副秘书长一职,在当地是一位享有盛名的奇石爱好者和奇石收藏鉴定家,更是灵璧石文化积极传播者与推动者。

   他很热情地邀请我们去他园中一游,盛情难却,我们欣然同往。迎面而望的是“灵璧石文化博览园”八个苍劲有力的大字 ,进了大门,映入眼帘的是一块高200多厘米、宽约200厘米、厚90厘米左右的磬石,形状宛如一艘整装待发的龙舟。园主向我们介绍说,这块奇石是2008年3月购得的,此石形若龙舟、石质上乘、扣之有声、色若玉带、纹理清晰、寓于变化,象征着吉祥和威严,宛如舟奔盛世,故取名曰“盛世龙舟”,寓意迎接美好的未来。我虽然对灵璧石知识知之甚少,但听了园主详细的介绍,为之一振,不禁对大自然的鬼斧神工惊叹不已!主人继续引着我们向里面走,我看到有一个很大的木制架子,里面装着三行用人工磨制的长方形的石头,我好奇地问园主那是什么呀?解向阳告诉我说:“那是灵璧编磬,编磬始制于三千多年前的殷商时期,这套编磬是根据出土的编磬仿制的, 敲击不同的石块,可以演奏出不同的乐曲 。”他一边说着,一边拿起一个状似小锤的工具,在石头上敲击着,发出悦耳的声音。这个编磬类似于我们今天的乐器,用它可以演奏出各种乐曲。根据解向阳的介绍,灵璧县编磬演奏家杨慧敏女士,曾在世博会上用编磬为中外嘉宾作现场演奏,赢得了世界各地嘉宾的掌声和赞誉。

    接着园主又向我们介绍了挂在园中南墙上的一幅画,此画是灵璧奇石画,曾于2005年编入《世界美术家百米艺术长卷》,2015年入选灵璧钟馗画晋京展,此画是灵璧石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灵璧磬云山国家地质公园建设顾问、中国书画研究会理事张超老师的作品。解向阳带着敬仰的口气向我们介绍着,我仔细地看着这幅画,这幅画画的是一块灵璧石,石上有传说中的人物钟馗的画像,画上有五个圆圈,好像是祥云,实际上是蝙蝠,象征着五福临门。画的两侧是一副对联:石上显画钟馗像,画中绘石正气歌。

   关于这幅画流传着一个传说:远古时期,天之八方,缺西北一方未补,是一个大空洞,寒冷的风从西北方向吹来,由于长期寒冷,冻死了花草树木、冻死了鱼鳖虫虾、冻死了猪马牛羊、冻死了虎豹豺狼……人群中冻死者十有八九,当时的世界冰冷冰冷,一片死寂。这时,有一个上古仙人女娲为了拯救世界,决心补天,以御寒风。她选择了黄河与长江之间的灵山、磬石山一带作为炼石场,于是招募工匠采料填补西北方天之缺洞。在女娲炼石的工匠中,有一出众的彪形大汉姓钟名馗,此人身高六尺有余,阔眉圆目、蓬须虬髯、并口出獠牙,十分丑恶怕人,此人虽是丑陋却力大无比,以一当十,是炼石高手,深受女娲娘娘的钟爱。有一天,炼石的材料供应不上,无石补天,西北方的寒风阵阵肆虐,天有倾塌之势,人有灭顶之灾,这时的钟馗急得哇哇直叫,情急之下,只身跳入炉中,以身充料炼石。炼石的工匠们见此情景,个个吓出一身冷汗。随后大家拼命运料,奋力炼石,争分夺秒,经过一个时辰,此炉炼出一块巨石。石面上有一人形隐约可见 ,事为蹊跷,遂将此事告诉女娲,女娲闻之十分惊诧,再看这一巨石上面的图案像极钟馗模样,状为急急跳入炉中之态,女娲看过之后,随命工匠将此石埋入灵山脚下的土层中,以祭钟馗为民献身的忠烈之魂 。钟馗的献身精神感动了上苍,感动了女娲,感动了炼石的工匠们,于是大家心更齐,志更坚、力倍增、练岀来的石头大大增多,经过七七四十九天终于补上了西北天之缺洞,寒风不再侵袭人间。从此人间春鸟飞翔、鱼鸭戏水、鸳鸯传情、花红柳绿一派生机。人世间过了数世数代,女娲娘娘炼石补天的故事仍在人间广为流传,钟馗舍身补天的故事也在流传,钟馗还会再现人间吗?1990年夏,灵璧县夏楼镇的石农到灵山南侧去挖奇石,挖到了一块奇石,石上显现的是钟馗图样,头戴进士帽,面部表情威严,形似从天上飘然而下,动感极强,上下左右布满流云纹,更添奇幻和飘渺之色,此钟馗图似像非像,似是非是,灵逸飞动, 俨然是道子笔下的钟馗样,明皇梦中的镇邪符。此石的出现,焕发了艺术家的创作灵感,灵璧县奇石画家张超以钟馗石为原型创作了奇石画灵璧钟馗。钟馗幻化成钟馗石,钟馗石幻化成奇石画。我想今后随着艺术家们不断地创新,必将幻化出更加灿烂的奇石钟馗文化,灵璧钟馗石是灵璧石的形象大使,奇石画《灵璧钟馗》铸造出灵璧石魂:正义永恒 !

   一石一世界,一石一重天。游过灵璧石文化博览园,才知灵璧石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解向阳先生知道我们游山心切,热情给我们当向导,出博览园向右行约十分钟左右来到灵璧磬云山国家地质公园。仿古式的大门雄壮威武,远眺磬云山,有山、有水、有云、有松,山下是一块块碧绿的麦地,给静寂的冬日里增添了无限勃勃生机 ;山顶上,白雪点点,在冬阳照耀下格外洁白,耀人眼目。高大的牌门背面镌刻着宋代著名书法家、藏石家米芾的《研山铭》 ,“五色水,浮昆仑。潭在顶,出黑云。挂龙怪,烁电痕。下震庭,泽厚坤。极变化,阖道门”。世有米芾拜石之说,米芾每见称心石欣喜如醉,必揖手作拜。据说灵璧石中的精品大都出自磬云山,我想米芾先生必是拜过磬云山吧!山不在高,因奇石而名 。再往前走是仿古建筑群,左边是地质博物馆,坐北朝南,恢弘大气,正在修建中;右边是展览馆,馆后的广场空地上还残留着未融尽的白雪,给冬日里的磬云山增添了粉妆玉砌的景色。展览馆里正在举办《一个追梦人的足迹——张超灵璧三元文化作品展》,展示了张超先生多年来的灵璧石文化研究成果。“我是一个追梦人,信仰梦想能成真。少年追梦学业成,中年为儿女操碎心。老年不减烈士勇,觅得灵璧石化知音。流血流泪不悔恨,留下《石谱》传后人 ”。张超先生是一位年逾七旬的古稀老人,几十年来,为了弘扬灵璧石文化,走遍了家乡的山山水水,走遍了全国主要产石区,他采石、悟石、写石、画石、石头成了他生命中的重要组成部分,石头成了他的挚友,石头成了他的师长。他骑着自行车在产石区奔走了二十多年,风里、雨里、雪中都能见到他的身影。他有一个坚定的目标:让世界了解灵璧石文化,让灵璧石文化走向世界。他让传统的赏石标准又推进到赏石的六字法,即声、形、质、色、文、意:声如青铜,余音悠长;肖物状景,瘦皱陋透;结构致密,扶之若肤;色具五彩,璀璨如玉;纹藏百态,风情万种;意境博深,无字天书。展出的作品从张超先生的二二一一工程篇、灵璧三元文化综合展篇、亲情和友情到奇石书画展篇,篇篇引人入胜,我们一行徜徉在展览中,不知不觉到了休展时刻,无限夕阳暮色浓,天上不过磬云景。我和友人迷恋于磬乡的山水湖光景色和灵璧石文化展览之中 ,只恨时光太短,未能阅尽磬云山秀色 ……无奈只好在无限留恋中踏暮而归。

   磬云山的石头深深地埋在泥土之中,千万年来,繁华胜旧。在风里雨中刨食着生活的磬乡人,祖祖辈辈在岁月的长河里跋涉着、拼搏着,用勤劳和智慧创造出美好幸福的生活;磬乡的山、水、石、人,是读不完的书,赏不够的景……来年冬月里,还去磬云游 !

 

作者:曹永成


笔名:梅占花魁。毕业于合肥物价学校。曾供职于尹集物价所、渔沟物价所、蚌埠龙兴公司、合肥瑞翔公司、广东佳隆等,灵璧家园网优秀写手、报道员。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