配色: 字号:
部编版语文九下《鱼我所欲也》知识总结修订
2021-03-24 | 阅:  转:  |  分享 
  
《鱼我所欲也》

考点一、作家作品知识

本文出自《孟子?告子上》,参《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考点二、词语解释

1、鱼,我所欲也鱼,是我想要的(A,B也。判断句,译为A是B)。欲:想要,喜欢。所欲:想要的,喜欢的。

2、生,亦我所欲也,义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生:生命。亦:也。义:道义,大义。可:能。得兼:两种东西都得到。

3、舍生而取义者也舍:舍弃。生:生命。

4、所欲有甚于生者有甚于生:有超过生命的。于:比。(大于3:比3大)甚:超过,胜过。

5、故不为苟得也故:所以。为:动词,做。苟得:苟且得到生命,这里指苟且偷生的事。指只求活命,不择手段。

6、死亦我所恶死:死亡。亦:也。恶:厌恶。所恶:厌恶的。

7、所恶有甚于死者甚于死:超过死亡。

8、故患有所不辟也故:所以。患:祸患。辟:通“避”。躲避,逃避。所以各种祸患中,有些我并不躲避。

9、如使人之所欲莫甚于生如使:假使。人之所欲:人们想要的。莫:没有。甚于:超过,胜过。莫甚于生:没有超过生命的。

10、则凡可以得生者何不用也则:那么。凡:一切,凡是。得生:求得生命。者:……的手段。何:哪一样。用:采用。整句:那么一切可以求得生命的手段哪一样不能采用呢?

11、使人之所恶莫甚于死使:假使。所恶:厌恶的。莫:没有。甚于:超过,胜过。(与前比较)于:比。莫甚于死:没有超过死亡的。

12、则凡可以辟患者何不为也则:那么。凡:一切,凡是。辟患:逃避祸患。者:……的事。何:哪一样。为:做。

13、由是则生而有不用也由是:通过某种方式。是:代词代某种方式。则:就。生:生存。而:表转折,译为“可是”。有:有人。不用:不采用。

14、由是则可以辟患而有不为也由是:通过某些方法。是:代词代某些方法。为:做

15、是故所欲有甚于生者是故:因此。因此,人们所想要的有比生命更重要的。

16、非独贤者有是心也非:不。独:仅,只。非独:不仅,不只是。贤者:贤能的人。是:这。心:信念。

17、贤者能勿丧耳勿:不。丧:丧失。耳:罢了。

18、一箪食,一豆羹箪:古代盛饭用的食器,译为筐。食:饭,米饭。豆:古代食器,形似高脚杯,可译为碗。羹:菜汤。

19、得之则生,弗得则死得:得到。之:它,指“一筐米饭,一碗菜汤”。则:就。生:生存。弗:不。弗得:得不到。

20、呼尔而与之轻蔑地吆喝着给他吃。呼尔:吆喝。而:表顺接,不译。与:给。之:他。

21、行道之人弗受行:走。道:路。行道之人:走路的人。弗:不。受:接受。

22、蹴尔而与之蹴:践踏,用脚踢。

23、乞人不屑也乞人:乞丐。不屑:认为不值得。屑:认为值得,常与“不”连用。

24、万钟则不辩礼义而受之万钟:优厚的俸禄。则:如果。辩:同“辨”,辨别。“辩礼义”即“以礼义辩之”,不辩礼义:不分辨它是否合乎礼义。而:就。受:接受。之:它,指“万钟”。

25、万钟与我何加焉与:对。何加:有什么益处。何:什么。加:益处。

26、为宫室之美,妻妾之奉为:为了。宫室:宫殿房屋。美:华美。(加字变双音节词法)奉:侍奉。

27、所识穷乏者得我与所认识的穷苦的人(受到我的恩惠而)感激我。所识:所认识的。穷乏者:穷苦的人。得:通“德”,恩惠,这里是感激的意思。与:通“欤”,语气词,译为“吗”。

28、乡为身死而不受从前为了义,宁愿自身死亡也不接受。乡:同“向”,从前。为:为了,这里省略了“义”。受:接受。

29、今为宫室之美为之今:今天。为1:去声,为了。为2:阳平,做,这里译为“接受”。

30、是亦不可以已乎(难道)这种做法也不可以停止吗?是:这,这种做法。亦:也。已:停止。

31、此之谓失其本心(如果不停止)这就叫做丧失了人的天性。此:这。之:助词,不译。谓:叫做。本心:人原有的的羞恶之心。

考点三、句子翻译

鱼,是我想要的东西;熊掌,也是我想要的东西。两者不能同时得到,就舍弃鱼而选取熊掌。生命也是我想要的东西,义也是我想要的东西。如果两样不能同时得到,就舍弃生命而选取大义。

生命也是我想要的,可是我想要的有比生命更重要的。所以我不做苟且偷生的事;死本是我厌恶的,但我厌恶的还有比死更严重的,所以,有些祸患我也并不躲避。假使人们追求的东西没有比生命更重要的,那么,一切能够求生的手段哪一样不能采用呢?假使人们厌恶的东西没有比死亡更可怕的,那么一切能够用来逃避祸患的行为有哪一种不能做呢?通过某种方法就可以生存,却有人不采用它,通过某种方式就可以避祸,却有人不去做它。因此可知人们所追求的有超过生命的,所厌恶的有胜过死亡的。不只是有道德的人有这种信念,人人都有,只是有道德的人能不丧失罢了。一筐饭,一碗汤,得到它就活,得不到就死。如果吆喝着给人家吃,即使是走路的饥饿的人也不愿接受;用脚践踏过给人家,即使是乞丐也会认为不值得接受。

对于优厚的俸禄,如果不分是否合乎礼义就接受它,那么优厚的俸禄对我有什么好处呢?(难道是)为了住宅的华美,妻妾的侍奉,自己所认识的穷苦人感激吗?以前(为了义)宁肯死亡,也不接受,今天却为了住宅的华美而接受它;以前(为了义)宁肯死亡,也不接受,今天却为了妻妾的侍奉而接受它;以前(为了义)宁肯死亡,也不接受,今天却为了我所认识的穷苦人感激自己而接受它。(难道)这种做法也不可以停止吗?(如果不停止,)这就叫做丧失了他的本心。

考点四、朗读停顿划分

1、所恶/有甚于死者。

2、则/凡可以得生者/何不用也。

3、贤者/能勿丧耳。

4、此之谓/失其本心。

考点五、理解评价与赏析

1、文章开头没有直接进入议题,而是先从生活中人们可能遇到的事情写起,这样写的好处是什么?

答:开头运用比喻论证,把所要论述的抽象的道理变得浅显易懂,给所要论述的问题增加了通俗性,使人易于接受,既形象地证明了“舍生取义”的论点,也为下文展开论证作了铺垫。

2、文章开端写鱼、熊掌“不可得兼”时,取熊掌的用意是什么?

答:意在说明人遇到不可两全的事物时,自然会选择更为重要的东西,以鱼喻生,以熊掌喻义,并由这一层的设喻引出中心论点:舍生而取义者也。并以比喻论证的方式论证了中心论点。

3、本文多次使用对比这种手法,请举例说说这种论证方法的好处。

答:举例:向为身死而不受,今为妻妾之奉为之。

作用:把“向为身死而不受”和“今为妻妾之奉为之”作对比,突出了舍生取义的可贵和苟且偷生的可鄙,有力地论证了中心论点,增强了文章的说服力。

4、孟子认为人在什么情况下,即使遇到祸患也会挺身而出?(孟子认为能做到舍生取义的人是?在孟子看来,什么时候即使遇到祸患也要挺身而出?)

答:(用原文回答)所欲有甚于生者,所恶有甚于死者。

(用自己的话回答)想要的东西有比生命更重要的,所厌恶的事情有比死亡更厉害的时候,即使遇到祸患也会挺身而出。

5、孟子在文中阐明了怎样的观点(思想,主旨,论点)?是如何提出的?

答:舍生而取义。用原文:生,亦无所欲也,义,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义者也。提出方式:先用鱼和熊掌设喻,得出“舍鱼而取熊掌者也”的结论,在此基础上提出了中心论点。

6、排比句“向为身死而不受,今为妻妾之奉为之……”本来可以用一句话说完,但作者有意把它分成三句排比起来,说说这样做的好处。

答:充分论证了苟且偷生者的可鄙,加强了语气,增强了感情,显示出说话人义正辞严,理直气壮。

7、归纳段意

(河大版分三段)

第一段:在鱼和熊掌的设喻的基础上提出中心论点:舍生而取义者也。(比喻论证)

第二段:运用道理论证和举例论证的方法证明论点。

第三段:举反例证明中心论点(与第二段的举例构成对比论证)。

8、《鱼我所欲也》中出现的成语有:舍生取义、嗟来之食,苟且偷生,见利忘义;由此我们可联想到孟子曾说过的三句话: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

9、文中所指的比生命更可贵的东西是指义,比死亡更可怕的东西是指不义。体现这个意思的原句是:所欲有甚于生者,所恶有甚于死者。

10、本文使用了哪些论证方法,试举例。

答:比喻论证(第一段鱼和熊掌的比喻)、对比论证(向为……,今为……)、举例论证(不食嗟来之食的事例)、道理论证(第二段的逻辑推理)。

11、舍生取义作为成语的意思是什么?

答:指为正义而牺牲生命。

12、列举孟子的名言

得道多助,失道寡助。

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

恻隐之心,人皆有之。

13、你怎样看待“舍生取义”和“珍惜生命”这一矛盾?

答:人的生命是宝贵的,我们当然应该珍惜生命;但并不代表我们不见义勇为,不维护正义。只是我们在见义勇为时,要采取与我们的年龄相当的措施,机智灵活,尽量避免对自己人生的伤害。

14、孟子持“性善论”,荀子持“性恶论”你如何看?

答:这两种说法都是片面的。人生下来,好像一张白纸,无所谓善恶,后天的经历,教育,社会的影响决定了人的发展变化,成为好人坏人,是后天教育影响的结果,而不是生而有之的。

15、孟子所说的义的内涵是什么?今天还有坚持的必要吗?

答:孟子所说的义,其本意是“羞恶之心”,即对自己坏处感到羞愧对别人的坏处感到厌恶。后人又赋予其丰富的含义,用来指正义,正确的荣辱观等,无论那种含义的义,我们都有必要坚持。

16、作者在文中赞扬和批评了怎样的人,请你各用一个成语来回答,并谈谈你的看法。

答:赞扬了舍生取义的人,批评了苟且偷生的人。看法:在人生的道路上,往往会面临令人难以取舍的抉择,我们应以义为重,为了维护它,不惜舍生取义,决不能苟且偷生。

17、文中所说的“失其本心”中的“本心”指的是什么?你认为“本心”应包括哪些内容?有的人为什么会“失其本心”?请举一例有力证明保有“本心”的重要性。

答:“本心”指的是善良的本性,人原有的羞恶之心,义,即“羞恶之心”。“本心”还应包括:善良,宽容,自尊,自爱,爱国等。有的人会“失其本心”是为物欲所蔽。举例:文天祥宁死不降元,他的民族精神和爱国主义情怀成为中华民族不朽的精神而永载史册。

18、面对“生”与“义”时,孟子作出了自己的选择。联系历史知识,谈谈你对义的理解。(至少用上一句名言)

答:“义”是正义,是有利于人民,民族,国家的大义,涉及到国家民族利益,民族气节,再任何时候,我们都应该坚持人民(国家)的利益高于一切的原则,所以我们应坚持当人生中遇到生死义利重大抉择时,应舍生取义,不能为一己私利置正义于不顾。

19、孟子所说的“大丈夫”与文中的“贤者”这个词含义相同。

20、人生常常面临各种各样的抉择,在关键时刻,如何才能做出正确的选择呢?你从本文中得到了那些启示?

答:我得到的启示是:人有时会迫于情势和欲望,做出非善的行为来,因此,做人应该时常自省,要敢于舍生取义。

21、人生常常面临各种各样的抉择,关键是看你怎样取舍。请仿照文中第一段第二句的句式,用现代汉语另写一个句子,表明你的取舍观?

答:金钱是我所需要的,人格也是我所需要的,当两者不能同时得到时,我将放弃金钱,保全人格。

考点六、开放性试题(联系实际的题)

1、本文所强调的“义”与市场经济下的“利”有无矛盾,请简要谈谈。

答:俗话说:“君子爱财,取之有道”,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只要靠自己的勤劳和智慧,合理合法地赚钱,这样的“利”是合乎“义”的道德规范的;反之如果靠坑蒙拐骗,制售假冒伪劣去赚取不义之财,这样的“利”是不符合“义”的,是为人所不齿的违法行为。

2、本文观点广为后人所赞同,请写出与本文观点一致的两句诗。

诗句:(1)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

3、文章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这一思想对后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试举一例。

答:(用原文)舍生而取义;(自己概括)当生和义不能两全的时候,就舍生取义。

举例:南宋末年民族英雄文天祥不幸被元军俘获,他不惧威逼,不受利诱,坚强不屈,英勇就义。(夏完淳也行)

朱自清宁可饿死不吃美国救济粮,表现出很高的民族气节。

考点七、理解性背诵

1、孟子的《鱼我所欲也》一文,通过鱼跟熊掌的取舍做类比,阐述中心的句子是:鱼,我所欲也,熊掌,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鱼而取熊掌者也。

2、《鱼我所欲也》一文提出的中心论点是:生,亦无所欲也,义,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义者也。

3、《鱼我所欲也》中,能概括全篇大意的句子是:生,亦我所欲也,义,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义者也。

4、《鱼我所欲也》中叙述“不食嗟来之食”这个故事的语句是:呼尔而与之,行道之人弗受。

5、人生常常面临各种各样的选择。当“义”和“生”不能两全时,我们应当像孟子《鱼我所欲也》一文所说的那样“舍生而取义”。

6、把文中与“不食嗟来之食”的意思相一致的语句抄写在下面:呼尔而与之,行道之人弗受;蹴尔而与之,乞人不屑也。

7、《鱼我所欲也》中体现“性本善”思想的句子是:非独贤者有是心也,人皆有之,贤者能勿丧耳。

8、孟子认为失其本心的行为是:万钟则不辩礼义而受之(为宫室之美而受之;为妻妾之奉而受之;为所识穷乏者得我而为之)。

附录1、注音字

不为wéi所恶wù不辟bì丧sàng箪dān羹gēng蹴cù不屑xiè为wèi宫室之美得我与yú乡xiàng已y?

附录2、易错字

不辟得我与不辩蹴





















献花(0)
+1
(本文系文旅太行首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