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哈尔滨冰雪大世界

 新用户6239fNQI 2021-03-24

(景区正面)


猪年正月初一,天气预报称东北有寒流将至,哈尔滨冰灯可能是最能展示性格与韵律的时刻,遂在大年初一太阳刚升起不久,飞到了太平机场。
   

已有好多年眼镜没有结霜了,自机场大巴在中央大街站下车的那一刻起,眼镜不时被包裹严实围巾里呼出的热气打成一片朦胧。拿出相机拍摄几个镜头,双手便被冻的麻木。防洪纪念塔下松花江上,寒风一阵紧似一阵,由半米高雪墙隔成数不清的大方格冰面上,各种游艺活动吸引着游人。寒风扫过,着装厚实的人流只能分出高矮,而难辨性别。
   

中央大街一头连着人像雕塑精美的抗洪纪念塔,一头紧挨外形华丽的索菲亚教堂。大街的建筑接近俄罗斯风格,街道布局也近乎欧洲城市,十几厘米大小的长方形柱石深嵌于大街地面,或许已存在了一百多年。它与莫斯科红场和巴黎香榭丽舍大道是同一种样式。建筑是文明持久的表现形式,移动在中央大街的人群在变化,而嵌入中央大街的文明因子却如同大街两侧冰雪雕塑一般,在灿烂但不温暖的阳光下,熠熠闪光。
   

哈尔滨寒冷季节成为旅游者的目的地,视线主要集中于冰雪大世界景观。
   

冰雪大世界位于空阔的松花江畔,夜晚降临,除了大世界一片璀璨之光,周围尽陷于冬日刺骨的寒冷暗夜里。

(拱门特写) 


哈尔滨冰雪大世界名头不虚,在游人体力实际难以计量的雪地上,宛如真实城堡和耸立夜空的高塔因扑朔迷离的布局呈现出应接不暇的幻境空间挪移。冰内莫名光源的五彩色调配合着明暗生灭的节奏,似乎使大世界所有冰冷的物体顿时焕发出生命的光彩。
   

大世界有写实的作品,如起伏的长城垛口、高耸的城楼、白娘子的断桥,古罗马的斗兽场之类,更多的是由现实加以演绎的抽象风格作品。空间图形画出的每一条直线曲线,每一处立面斜面,经工匠挥洒自如的构思,或许都吸附了制作者的灵感,竟也有思、有乐、有豪放、有矜持,欲言又止,欲舞却停。真个是“玉骨那愁瘴雾,冰姿自有仙风”。
   

冰雪,本来是自然的、严酷的。美国作家杰克·伦敦有一段令人心生恐怖的关于北极白色世界的描述,大意是:大自然有太多的手腕使人类感到自我的渺小和生命的可贵——汹涌的海啸、狂猛的风暴、撼人的地震、轰隆的雷电——但一切手腕都抵不过北极冰原白色的寂静。此时,万物一切都停止了。
   

记得几十年里,曾在飞机飞过喀喇昆仑山口时,注目飞机两侧的从天而降的巨大冰川;也曾为薄云掠过的西藏拉莫拉利雪峰、新疆天池旁的博格达峰,丽江身边的玉龙和哈巴雪山,折多山垭口旁的贡嘎雪山、川西的亚拉雪山和四姑娘冰川的神态所震慑。冰雪的性格是严肃的,无论人们如何看待,它们始终认为自己是大自然的主宰力量。

(古罗马斗兽场)


如今,冰雪放下身段,暂时将严酷、严肃、严厉的“严”字撇在一旁,而愿意将外界并不熟悉的柔情之美与人类沟通,将两种对立的情感通过冰雪大世界的重新塑身和调整吐纳节奏,表示出大自然与人类同行的愿望和诚意。
   

冰雪大世界,宇宙小景致;宇宙小景致,冰雪大景观。

(院内即景)

(人群与远景)


(断桥)


作者:顾德欣,中国老教授协会战略研究中心主任,原国防大学教授。作者乃饱学之士,涉猎甚广。本号将连续刊载作者多年写就的读书笔记、游记随笔,以飨读者。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