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范仲淹写《岳阳楼记》,滕子京哪来的面子?一番冤屈成就千古名篇

 春秋砚 2021-03-24

“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范仲淹为后世留下了千古名篇《岳阳楼记》,其阐释的思想集儒家思想之大成,鼓舞着千千万万的后来者,是流淌在中华民族血脉中的一份文化基因。

大家记住了范仲淹,记住了《岳阳楼记》,也记住了里面的千古名句。但触发此文的范仲淹好友滕子京,若非文中提及了这个名字,恐怕就将湮没在历史长河中、寂寂无闻了。知岳州的滕子京做了什么,为什么范仲淹引之为友、还能为之慨然写出《岳阳楼记》这样的传世之作呢?

一、宦海沉浮

滕子京本名为滕宗谅,字子京,1015年与范仲淹成为同科进士。范很欣赏滕子京的才学,因而两人交往颇多,其后不久,滕子京外调到京外基层,担任从八品的从事,步入仕途。

1025年,范仲淹时任西溪盐官,向泰州知州张纶推荐滕子京协助修建海堤,滕子京出色完成了任务。此后,他又当过两地知县,1025年调入京城,在试学院供职,后又改任大理寺丞,负责刑狱。1031年短暂被贬后,次年再次回京任殿中丞,掌管皇帝衣食行。

滕子京忠于职守、敢于任事,在职大理寺时,公正执法,就职地方时,勤政为民、发展教育,在任泾州知州时,积极抵御西夏的入侵。做官以来,他虽然屡屡被贬出京,但因其政绩斐然,官职也在渐渐提升。

1042年,宋仁宗有意启用范仲淹,由滕子京接手其在西北的职务,知庆州。而随着范仲淹的崛起,一场大的波折即将到来。

二、无妄之灾

宋仁宗时,北宋建国以来累积的矛盾逐渐显现。庞大的官僚阶层不断膨胀,行政管理相互掣肘、效率低下,人民生活难以改善,辽和西夏威胁不断,尤其是新兴的西夏连续打败宋军,而宋军孱弱的战斗力难以对其反制。

1043年,面对严重的社会危机,范仲淹、富弼、韩琦、欧阳修等开启了宋朝的第一次变革尝试:庆历新政。但新政触及了旧官僚的利益,滕子京是范仲淹变革的积极拥护者,很快就成为守旧派率先打击的对象。他受到监察御史梁坚、御史中丞王拱辰等人的不断弹劾

事情的起因,来自滕子京任泾州知州时的同僚、驻扎在泾州的陕西四路马步军都部署、泾略安抚招讨使郑戬,告发滕子京滥用官府钱财十六万贯,也就是贪污指控。朝廷遣人调查,滕子京抢在来使到达前,将相关的账簿付之一炬。

难道滕子京真的贪污,所以才要毁灭证据么?按他自己的说法是:“恐连逮者众,因焚其籍以灭姓名。”怕连累别人,故而烧了账本。如此一来,与他人的牵连被切断,所有的责任只能自己扛了。

1、钱花到哪了?

滕子京真没有将钱装入自己的腰包。1942年,宋军继三川口、好水川败于西夏,于定川寨再次大败,主将葛怀敏等16员将军战死。

西夏军继续扩大战果,攻城地,滕子京镇守的泾州距离定川不过百里,首当其冲。危难之时,手中无兵的滕子京招募百姓守城,等待坐镇庆州的范仲淹前来救援。但天不从人愿,范仲淹的援军赶上连绵秋雨,行动迟缓。

泾州城内人心浮动,为鼓舞士气,滕子京首先隆重祭奠定川寨战死的将士,对家属重金抚恤。接着他又大摆酒宴犒劳士卒,从而稳定军心。

泾州军民英勇抵御西夏,最终等来了援军。在守城胜利后,滕子京又花钱犒劳羌族首领及士官。而这一切所有的花费,当然全部出自公款。

2、保护了谁

宋代时,文官尤其是御史拥有很大的权力,视前线奋战的底层将士如同蝼蚁。滕子京烧毁账册,将被宴请者、受安抚者的姓名、职务等材料全部烧光,首先保障的是他们的安全,进一步则是边防的稳固。

滕子京的顶头上司是范仲淹、韩琦,都是庆历新政的领军人物,而新政反对者们一定是希望从滕子京这里打开口子,向上延烧,以使刚刚起步的改革破产。

滕子京的一把火果断隔绝了这一威胁,不过,他自己就难以幸免了。尽管范仲淹、欧阳修等人竭力为其辩白,滕子京仍然被降级贬往凤翔,后又贬虢州。

结语:

1044年,滕子京再被贬往岳州,他主持修筑防洪长堤、扩建学校,又重修了岳阳楼,当地百姓交口称赞。他写信给好友范仲淹,随附《洞庭秋晚图》,请其作赋。

岳阳楼完工之日,恰逢范仲淹也因“庆历新政”遭保守派攻击失败、贬为邓州知州。范仲淹秉笔直书,“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

以天下为己任的人生观写尽了范仲淹的一生,也是他的好友滕子京的写照。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