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猛人执掌帅印 英特尔怎回正轨?

 CHIP中文版 2021-03-24

IT圈中的各种故事,必是离不开各种老人、老公司和老段子,整个行业或多或少地都渗透着他们的痕迹。今天的主角,是一位曾经我们就说说一个“年轻”的技术猛人。

基辛格,看到这个犹太姓氏你第一个想起谁?我们要说的可不是美国国务卿基辛格,而是已经回归英特尔、出任其第8任CEO的帕特·基辛格。从意气风发的大胡子,到说话轻声细语的消瘦老者,基辛格完成了一次轮回。

1961年出生基辛格几乎是1968年成立英特尔的同龄人,1979年,18岁的他加入英特尔成为一名质量控制员。那个时代属于罗伯特·诺伊斯、戈登·摩尔和安迪·格鲁夫以技术安身立命的创始人们。要在技术高手云集的英特尔呆下去,光有高中学历是远远不够的,于是在此后的4年中,基辛格边工作边学习,拿到了英特尔总部所在地的圣克拉拉大学的电气工程学学士学位,2年后又获得了斯坦福大学硕士学位。

年轻的基辛格,很快成为研发技术骨干,主导了486、Pentium Pro(高能奔腾)等一系列重要产品的设计工作,并在发布486的89年,他26岁的时候,成为英特尔首位公司CTO,32岁(93年)更成为英特尔有史以来最年轻的副总裁,妥妥的技术流代表人物。

486是英特尔里程碑意义的产品,不仅全面引入了跨时代的32位指令系统以及倍频技术,直至今天仍被处理器广泛使用。路过中关村的标志“双螺旋”旁边硕大的广告牌上,赫然写着:“32位时代已经到来”。

同时,在产品开发层面,基辛格一手建立起双团队交替研发的制度,也就是后来著名的Tick-Tock(钟摆式)开发模式。

Pentium Pro对英特尔同样具有跨时代意义,标志着它从蓝色巨人IBM主导的个人电脑领域跨入IBM所主导的企业及高性能计算领域。今天,x86架构在PC和服务器领域所具有的绝对市场优势,就是从那个时候开始建立的。

从此基辛格逐渐从技术负责人,向生态构建、平台、企业管理者转变,CTO的“O”从此起步,并成为IDF上的常客,笔者曾多次采访过他。

基辛格在英特尔的30年,正是PC从兴起到兴盛的30年,也是英特尔逐步走上巅峰的30年。他09年9月离开英特尔的时候,英特尔正准备用钱摆平和AMD打的反垄断官司,酷睿2 Duo处理器跑在了多核化的康庄大陆上,x86服务器开始大举侵蚀RISC市场。

离开英特尔后,基辛格先后成为存储巨头EMC和虚拟化领导者VMware的CEO,并在前者被戴尔收购后,主导了后者的独立运营,镀上了大型IT企业CEO的金,为今天回归英特尔执掌帅印打下了深深的伏笔。

世界的循环就是这么有趣,x86架构上硬件的虚拟化,间接促成了基辛格出走EMC/Vmware。4月的春季IDF09,他演讲内容就是后来令英特尔折戟通用GPU的Larrabee。在讲台上,基辛格拦住了即将于同年5月卸任董事会主席的贝瑞特,说自己希望代表英特尔感谢贝瑞特对公司35年的贡献。这被普遍认为是他公开表达了希望成为英特尔CEO愿望。

然而,英特尔最终决定延长保罗·欧德宁的CEO任期。同年秋季IDF上,基辛格突然放弃主题演讲,则坐实了他将要离开的传闻。

如今,英特尔又到了全力以赴踹开GPU市场大门的关键时刻,代号DG1的Iris Xe系列产品已经完成了便携PC端的布局,剑指更高性能领域。

在去年经历数据中心业务大跌、出手存储业务等波折之后,将于4月初发布的第三代至强可扩展处理器是基辛格回归英特尔后的产品首秀。这可是当年Pentium Pro的后继产品,曾经叱咤风云。

 

放在新CEO帕特·基辛格面前的,是踌躇不前、被对手超、被盟友叛、对前路惘的巨人英特尔,产品研发、制造升级、产业布局,每个都是问题,每个都不是单纯技术可以解决的问题。60耳顺的年龄,技术猛人掌托下的业界航母,既要微操,也要大刀阔斧改革,整合制造、加半导体制造速研发是最令人期待的嬗变。

北京时间3月24日一早,基辛格发表了他就任CEO以来的首次公开演讲,宣布了“IDM,也就是integrated device manufacturer,集成设备制造商 2.0”战略,包括了数项“基辛格风格”的战略转变,包括投资200亿美元在亚利桑那新建两座晶圆厂、7nm Meteor Lake芯片21Q2开始交付制造(tape in)、10月重启“IDF”——英特尔创新(Intel Innovation)峰会、全面开启代工业务。

新官上任的第一把火,点在了多年停滞的制造环节上,也预示着英特尔不会拆分相关业务,仍保持设计制造一体的业务模式。除了已经公布的新建计划,年内,英特尔还将公布在美国、欧洲以及世界其它地方的下一阶段产能扩张计划,从根本上解决产能不足的问题。巨额投资加全面扩增产能,无疑是基辛格时代的英特尔一笔豪赌,就算2023年7nm如期量产,时间也比竞争对手晚5年,什么样的产品能让市场接受这种等待,如何推进产品技术前行,是摆在基辛格面前的下一个问题。在产能到位之前,英特尔不仅难以大规模开展代工业务,还要和第三方代工厂合作,尽早完成现有产品的交付,同样也面临着不小的挑战。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