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留学生要如何避开“学术作弊”

 meeloun 2021-03-24

每学期的第一堂课,老师都会宣布课程要求,强调学术诚信(Academic Integrity)的重要性,表明对“学术作弊”零容忍的态度。各科老师对每次作业和考试的具体要求也会有所不同,比如是否可以和同学讨论,是否可以查看书和讲义,是否可以 Google 网上查询。这些都是要严格遵守的准则,切不可当儿戏。

这是避免“学术作弊”的首要一点:明了老师的要求,并认知执行。

下面是一些“常见”的“学术作弊”行为【1】【2】【3】,以及“避雷”策略。

【注:绿色文字是被允许的行为;红色文字警示雷区,提醒绕道而行;紫色文字为需要遵守的基本原则和一些值得注意的事实。】

(1)    抄袭(Plagiarism

很多人以为的 “学术作弊” 就是 “抄袭”。“抄袭” 是 “学术作弊” 中相对普遍的一种行为,指将他人的工作成果拿来己用,比如抄袭朋友作业、拷贝网上内容等。另外在论文写作中使用他人的资料,文字、图像、观点、科研成果等而没有恰当引用的,也属于“抄袭”,或称“剽窃”。

“抄袭” 的一个重要特征就是“逐字逐句”的抄录他人的文章而未加引用,或者将别人的程序代码或其它形式的作业/考试原封不动地拷贝copy)过来当作自己的作业/考试上交。

要避开“抄袭”(plagiarism)这个雷,在写文章时就不能“直接抄录原文”,而要转述(paraphrase),要换一种说法,用自己的语言来表达相同的意思,同时注意不能曲解原文观点,并且要注明出处(引用)。在本系列第四个主题,第五篇文章(论文写作)中,将专门讨论如何在论文写作中避免 “学术作弊”。

对于写程序代码、数学论证、或者其它作业,如果你确实在朋友的帮助下理解了题目,并形成了自己的、不同于朋友的解法,这是可以的,不会被认作“抄袭”。

要明确的一点是,你可以寻求朋友的帮忙,但 TA 只是给你讲解相关知识,帮你学会弄懂,然后形成你自己的解决方案。你不能直接拿来朋友的作业,否则,你不仅害了自己,也害了帮你忙的朋友。

从另一个角度说同样的事情,也是经常发生的案例,故再次强调一下:如果你为了帮朋友忙,把做好的作业发给 TA ,TA 递交了和你的非常相似的作业,你和 TA 的行为都被认作是“学术作弊”,会受到相同的处罚。在我的学生“学术作弊”案例中,这种情况占相当大的比例,本以为是在“帮助朋友”,结果是“助友不成,反害己”。

(2)    不被允许的合作(Unauthorized Collaboration

 那么,为了“安全”起见(不要“触雷”),同学间是不是只能“各自严守阵地”、“老死不相往来”了呢?

非也。

大学里有比较大型作业,或者团队项目(group project),需要由两人以上的小组完成,除了学术要求,它同时锻炼和考察学生的团队合作能力(team work),领导能力(leadership),沟通表达能力(communication)等软技能(soft skills)。这样的作业,同学间则必须要定期商讨、协调合作、合理分工、共同完成。

没有说明是“团队项目”的多是要求独立完成的的作业,如果你不能确定,则要跟老师明确一下为好。对于需要独立完成的作业,你和其他人的讨论很可能就会触雷。但这并不意味着你只能“孤军奋战”,“同学之间总无情,一任阶前,点滴到天明”。学校的政策是坚决反对“学术作弊”,但绝对鼓励“团结友爱”、“互助学习”。

到底是“学术作弊”还是“团结友爱”,这界限怎么划呢?

对于要求独立完成的作业,关键要看帮助的是否是问题本身

a)     不涉及问题本身,就不是“学术作弊”。

同学间可以从 high-level 高层次上讨论作业涉及的知识你可以为朋友讲解作业相关的概念,甚至例题(非作业题),然后 TA 学会了,并自己做出了作业,这就是非常值得称赞、且被鼓励的“团结友爱”。

b)     直接讨论问题本身,还要看具体情况:

 i果同学对问题本身不理解,你给TA解释题目,TA最后自己完成作业,这是可以的,是被赞扬的“团结友爱”式帮助。

 ii)果同学做不出题目,你把你的答案分享给TATA 上交了和你一样的答案,这就是“害人又害己”,会双双沦陷的“学术作弊”行为。

无论老师教学,还是同学间的互助,都是以“掌握知识”为目的。当TA 真正学会了的时候,就会有自己的思路,形成自己独特的解决方案,“做出作业”便是自然而然的结果。单纯的抄袭而不是学会, TA 可能会在下一阶段的学习乃至未来的工作中,有更大的麻烦;把答案“借”给朋友交作业,也不是真正的帮忙,反而是在“害” TA,也是在“害”自己。

若为朋友好,(也是为自己好),请不要让TA  submit (上交)你的作业,当然你也不能交朋友的作业。

(3)   欺骗(Cheating

“欺骗” (Cheating)是以一种不正当方式获得,或者试图获得,或者是帮助他人获得某种帮助,以提高评估成绩的行为。

比如闭卷考试时偷看参考资料,或者给其他同学扔纸条(答案),或者通过手机、智能手表传递信息等均属于欺骗性(Cheating)的“学术作弊”。

需要注意的是,上面提到的“帮助他人获得”,比如你欲帮助好友,在考试时给TA 发送答案,你的如此“助人”行为就属于欺骗(Cheating)行为的“学术作弊”。

(4)合同作弊Contract cheating

在大学校园的公告栏中、电梯旁、走廊两侧墙壁上、或者是打开互联网的不经意间,你都可能会看到 “可以帮助你完成作业或者考试”的广告,他们甚至宣称能帮你取得什么样的好成绩。

当你被学业折磨得“精疲力竭,夜不能寐”的时候,是否想尝试一下这类有偿服务呢?

这就是“合同作弊”(Contract cheating)。它指学生的工作由外部中介或者是第三方来完成,而假装学生是原作者的“学术作弊”行为【56】。

(5)作假(Falsification)

世人皆常人,每个人都有可能遭遇一些不可避免的事件而错过一些重要事情。基于这个考虑,学校规定,因生病,家庭紧急事务等不可避免的原因(合理原因)而错过考试或者作业提交,可以被允许补考或者作业延期。

但因睡过头、记错时间、或者忘记了考试时间等不能被认为“合理原因”而错过的考试,不能给与补考,只能记为零分。

故,有人铤而走险做假文件,出假病假条,伪造签字等,以期获得补考或者作业延期,这些都被认为是“作假”(Falsification)的 “学术作弊” 行为

据说,在加拿大,也有医生是给钱就可以出具病假条的。

学校意识到 “作假”(Falsification)的存在,有专门人员对可疑文件进行核实。

“作假”(Falsification)还是有风险的,切勿“以身试法”。

(6)捏造(Fabrication)

“捏造”(Fabrication)通常发生在自然科学中(natural sciences),它包括篡改数据、信息、论文引用等【6】。比如,学生捏造实验数据使实验“成功”,修改数据“证明”某种算法的优越,甚至假造“论文引用”以示其论点被支持等,均属于“捏造”(Fabrication)的“学术作弊”行为。

(7)假冒(Impersonation)

大学低年级的基础课常常是一两百人的大课堂,教师以及助教很难识得每一个人。于是,有同学就想利用人多 混乱”的机会,请兄弟姊妹、亲戚朋友代替自己去考试,就构成了“假冒”(Impersonation)的 “学术作弊” 行为

(8)欺诈(Deception)

“欺诈”(Deception)指为达到某种学术目的而提供虚假信息。比如,为了迟交的作业提供不真实的理由,或者对于未交的作业谎称已经递交。

(9)故意破坏(Sabotage)

“故意破坏”(Sabotage)是指为阻止他人完成相应的学术工作而做出的故意破坏行为,比如撕毁图书馆的书页,损坏实验仪器等。

(10)其它行为(Others)

如果不确定某行为是否被允许,最好的办法就是:事先跟老师沟通,得到允许后再进行。

“学术作弊”的反面是 “学术诚信”,或者叫“学术操守”,英文为 “Academic Integrity。“国际学术诚信中心”(International Center for Academic Integrity - ICAI)将“学术诚信”定义为以下六要素:诚实(honesty)、信赖(trust)、公平(fairness)、尊敬(respect)、责任(responsibility、和勇气(courage)【9】

 “学术诚信”是莘莘学子要时刻牢记于心的行为准则,是必须要遵守的最起码的道德底线。“学术作弊” 这颗雷是万万不能触碰的,后果不堪设想,这绝非危言耸听。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