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传统家训】文王教子:敬哉!勿淫!

 福大大锐思花雨 2021-03-24

敬哉!勿淫!

家训原典

敬哉!勿淫!

原典释读

对人恭敬尊重

对事严肃认真

万不可放纵懈怠

原典出处

       这两句话出自《保训》,原文记录在一枚枚竹简上。这批宝贵的竹简,现藏于清华大学,为昔年清华校友所赠。

       家训的作者,是中国历史上赫赫有名的周文王姬昌。姬,是上古八大姓之首。姬昌,周朝的开创者与奠基人。初继西伯侯之位,后称王。周文王的称号,是武王建周后的追尊。

       对后世而言,周文王最大贡献或许并非改朝换代,而是演绎八卦至六十四卦。其后,经过周公及孔子推演解读,最终形成今天我们所能看到的传统典籍的巅峰之作——《周易》。

先贤典故

       中国历史上有名有姓、有史可考、真实存在的历史人物中,若说谁有沟通天地之才、神鬼莫测之能,周文王肯定是个中翘楚,其中之一。拥有大智慧的天才从小就与众不同......

       据《史记》记载:当年姬昌的祖父共有三子,其父是第三子。礼法森严的社会有一条我们很清楚地规则:嫡长子继承制;按照这条原则,姬昌没有机会继承爵位。但祖父发现他虽年幼,仁德之心已显,聪慧异常,振兴本族正在此人。最终,传位第三子,令姬昌有了继位的可能。据说,康熙也是因为喜欢孙子弘历,才选择雍正继位……真相如何,不得而知了。

       成年后的姬昌继承了西伯侯之位,敬老慈少,礼贤下士,天下贤才纷纷慕名前往,西伯侯声名远播,被称为“西方圣人”。姬昌的影响力还远不止于此:很多诸侯之间的纠纷,也来找西伯侯评判,但凡他所决断,无不信从。

      面对周文王的强大,纣王肯定不会置之不理, 后来的事“文王拘而演周易”——将姬昌押解入京关押了七年。这其中还有一则显示文王神通的故事广为流传。

       据说姬昌被押解进京后寻不到错处,商纣王只得放还。但他极不甘心,暗中命令费仲、尤浑设计构陷。于是二人假意践行,询问朝廷及自己的命数。西伯侯志诚君子,不懂虚与委蛇,和盘托出。

       费仲询问天子命数,西伯侯说:“仅此一代,恐不能善终。”

       费仲、尤浑询问自己命数,西伯侯坦言死状奇特,不得善终。

       费仲又问西伯侯自己的命数,他坦言可以寿终正寝。

       未来未至,真假莫辨。但相较之下,姬昌难免有诅咒天子之嫌。抓到把柄的费尤立刻奏报纣王,请求派兵捉拿姬昌。此刻尚在返程途中的姬昌也十分奇怪:

       离开西岐之前明明算出这次进京会有七年牢狱之灾,为什么平安返回?——不出他所料,很快纣王就派兵捉拿他老人家了……

这故事自然有“演义”成分,但“六十四卦”的出神入化,谁会否认呢?

花雨感悟

       这样一位神人,圣人,明君,临终留给儿子的却是如此朴素的道理。若用我们今天的话来说,不外乎两点:

其一,谦恭谨慎;

其二,严以律己。

       国外有句谚语说得好:

上帝让其灭亡

必先令其疯狂

       由此可见,疯狂是灭亡的前奏。我们有时候会惊讶愤怒于孩子身上的不良变化,其实最应反思的是我们自己。——我们有没有在孩子出现问题的时候,及时“纠偏”。

       一次节目中,明星霍思燕带着四岁的儿子嗯哼去咖啡馆,请儿子给自己买一杯咖啡回来。嗯哼不仅带回了咖啡,还带回了一块小饼干:“妈妈,你饿了吧?先吃块饼干。”

       霍思燕为儿子的贴心感到开心,突然一想,不对!询问:“饼干,是你买的吗?”小朋友喃喃地说:“……不是,是我拿的。”

       霍思燕追问:“拿的?你付钱了吗?”嗯哼弱弱说:“……不需要付钱。”

       霍思燕立刻明白:“你是不是忘记付钱了?怎么可能不需要付钱呢?”

       嗯哼急了——其实不仅小朋友,成年人犯错,通常也会以各种方式去掩饰吧?嗯哼开始真的“嗯嗯哼哼”了……

       嗯哼开始转移话题:“妈妈,你帮我把这个糖果拿着。”

       霍思燕没有顺着儿子:“可以,但我们不能白吃别人的东西,懂吗?如果是别人送的,我们要想着回赠;如果是我们拿的,要道歉问价格,把钱还回去。妈妈给你钱,你肯定没问题,去吧!”

       嗯哼无奈,只得把钱给服务生,然后拿回了找零。事情到此并未结束,霍思燕并没有厉声责备儿子,“妈妈知道你不是故意的,但下不为例。”

       无论是节目效果,还是生活本真,霍思燕的处理,堪称家庭教育的范本。想想,现实生活中,是不是有些家长会因孩子“占便宜”而沾沾自喜?甚至新闻报道有父母让幼子在超市偷东西……

规矩的养成不在一朝一夕

但规矩的破坏却分秒必达

       反观今年7月14日,在上海迪士尼,一次绝佳的教育机会,最终以闹剧落幕。事情的起因是这样的:

       上海迪士尼,什么日子都人潮汹涌,这一天也不例外。几位游客在剧院看完演出后出场,其中一个八岁男孩,碰触到了一个姑娘的敏感部位。女孩子又羞又恼,说了两句;不料,带着八岁男孩出游的三个女子,立刻围攻辱骂女孩,其中一位还大打出手。

       “你有妄想症吧!你这么丑,谁稀罕摸你屁股?”

       三名女子还用更恶毒的语言,对女孩进行人身攻击和侮辱。可她们似乎忘记,自己也是女性;更不记得,孩子就在自己的身后。她们用自己的行动,给孩子上了生动的一堂错误解决争端纠纷的课:

自己永远对,都是别人错

如何去侮辱别人,而非尊重

为人处世不需要讲道理,狠者胜

       有一位网友的点评触目惊心:

流氓就是这样教出来的

        话糙理不糙。

        这件事,应该怎么解决呢?

       很多人关注点在孩子到底是无心之过,还是有意为之。对未成年人,尤其是一个八的孩子而言,这点并不重要。因为无论是哪种情况,都不能据此判定孩子的品性。所以,解决问才更重要。

        首先,要让孩子明辨是非。

       这件事即便是不小心,也是自己的问题,自己做错了。

        其次,培养孩子的担当。

       做错事就要承认,要对自己的行为负责。即便是无心之过,也要勇于承担。

       第三,告诉孩子尊重每一个人,无关乎性别年龄地位。

       最后,也是最重要的,教给孩子解决问题的方法。

       孩子是一张白纸,成年人的描绘,至关重要。当我们感叹“熊孩子长大了,熊孩子变老了”时,我们更应反思:在孩子的成长过程中,我们到底应该给孩子什么。

       真诚地尊重他人,勇敢地面对错误,努力地约束自己,才能让我们的孩子,真正强大,真正无忧。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