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传统家训】慕先贤,绝情欲,弃凝滞

 福大大锐思花雨 2021-03-24

三国时期有四位举足轻重的人物,时人称之为“卧龙凤雏幼麟冢虎”;其中,“幼麟冢虎”分别指姜维与司马懿;“卧龙凤雏”则是尽人皆知的诸葛亮和庞统。后者名号源自东汉末年著名隐士庞德公。

无论当时还是后世,诸葛亮之名号都称得上如雷贯耳。这样一位三国智者,早年间面对庞德公时也是毕恭毕敬,以受其教诲为幸事。最终,诸葛亮不仅得到庞德公的关注与重视,自家二姐也与庞德公的儿子庞山民结为秦晋之好。——这篇《诫外甥书》,正是诸葛亮对二姐与庞山民之子庞涣的殷切教导。

开篇,诸葛亮明确指出为人处世“志当存高远”。志向的高度,决定着人生成就的大小。

就像网上风靡一时的笑话:猴子的志向是有足够多的的香蕉,乞丐想要做皇帝的动力是希望有吃不尽的馒头……但毫无疑问,以此为志是连这样的“理想”也很难实现的。道理很简单:若你的“理想”只为你一人,便只有你一人会为之努力;若你的“志向”关乎千万人,那你的助力则趋近于无穷。

“志向”的好坏很难衡量,但“志向”的高下却一眼可辨。

继而,诸葛亮将立志成才的方法提了出来:

慕先贤,绝情欲,弃凝滞

称之为“放之四海而皆准”的行事准则,也绝不为过。

关于求学,孔子曾经说过,“三年学,不至于谷,不易得也。”

夫子的言下之意:若一个人有志于做学问,三年不去考虑俸禄官职的事情,已经十分难得了。看似“三年”为限时间不长,但现实中想要坚持却绝非易事,譬如“崂山道士”。

《聊斋》中有一位姓王行七的官宦子弟,养尊处优的同时还希望长生不老;为实现自己的愿望,决定去崂山学艺。不负期待,登顶崂山他果然遇到仙人,但遗憾地是,道士虽然接纳他入门,却先让他砍了一个月柴……受不了苦的王生决定离开,心念一动道士就施展法术稳住了他。又过了一个月,他实在受不了清苦的生活,决定正式辞行并希望道士能教自己一项法术。道士满足了王生“穿墙术”的要求,但明确告知要“洁持自爱”,否则法术就不会灵验。但王生将道士的叮嘱当做耳边风,回家之后就向妻子炫耀。果不其然:穿墙术失灵,额头被撞出大包。——仔细想来,本领高强的孙悟空,也是菩提祖师门下砍了七年柴……师父的举动必有深意,若能“不至于谷”的沉下心来,学有所成也是指日可待。

追慕先贤的事迹,节制自己的情欲,放下不必要的疑惑,这是精神层面的要求,也是起步阶段的准备。除此之外,诸葛亮还给外甥提供了具体的“操作手册”。

忍屈伸,去细碎,广咨问,除嫌吝。

“大丈夫能屈能伸”,受了“胯下之辱”的韩信当属典范;“成大事者不拘小节”,沉迷在琐事中无法自拔哪有精力去做其他?至于虚心求教以扩大知识面,这更是人所共知的事情。最关键的是,去掉自己性格中不足的一面,即狭隘悭吝。

俗话说“江山易改本性难移”,智者并非没有不足,只是会通过不断努力去修正。譬如孙权手下“识别三人当刮目相看”的吕蒙,从不通文墨到兵法典故信手拈来,依靠的正是自我觉醒后的积极调整。

最后,诸葛亮明确指出:外甥若能遵照他的规划去执行,即便暂时没有官职升迁也保有了美好的情操,理想的实现不过是早晚的事情;若醉心于蝇营狗苟无法自拔,沉溺于世俗私情不能自律,必将永远陷入平庸之中。

志存高远,理想远大;心无旁骛,坚定自持;博学好问,去除狭隘……虽是诸葛亮对庞涣的告诫,但于你我而言也弥足珍贵。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