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幽雅生活】泰山封禅一棵松

 福大大锐思花雨 2021-03-24

松树,在中国传统文化中,总是与“隐逸”密切相关。譬如曾以“推敲”闻名的苦吟诗人贾岛,也曾有一首《寻隐者不遇》传世,其中第一句正是“松下问童子”。透露着隐士之爱松,将其栽种在自己庭院的心思。

不过,说起松树的广泛分布,则非名山大川不可。各大名山,如泰山、黄山、庐山……哪一座没有只属于自己的独一份?松树之风骨,总是与山川相得益彰。

松树虽多,但有官职爵位者却是极少。毕竟即便在古代社会,官职也好,爵位也罢,总有“编制”在制约着数量。植物要想获得封赏,除非在极偶然的情况下雨皇帝不期而遇……譬如说泰山之上被授予“五大夫”爵位的泰山五大夫松。

登泰山封禅,几乎是每个帝王梦寐以求想要实现的愿望;但考虑到自己的文治武功,很多时候只能放弃。不过,对于乱世终结者的秦始皇而言,泰山封禅是他一定要做的事情。《史记》中记载,这一年始皇帝准备登山封禅,途中偶遇大雨寸步难行,四处寻觅避雨之所。随从们好不容易找到一颗高大茂盛的松树,将秦皇接到此处……雨过天晴,秦始皇很开心,“松树”因为护驾有功,授予“五大夫”的爵位。

遗憾地是,最初的“五大夫”在一次雷雨中损毁。清朝雍正年间重修泰山时,重新补种了五棵树。即便如此,我们现在也只能看到其中的两棵了。

提起松树,似乎就不能不说柏树;恰如杨家将中六郎杨延昭手下两员大将“焦不离孟,孟不离焦”。我们今天觉得“松柏”并举再正常不过,但在古人看来二者的地位略有不同。文震亨《长物志》中说的明明白白:“松柏古虽并称,然最高贵者,必以松为首。”

其二,松树门下“学生”众多,头一号的“优等生”当属天目松。

顾名思义,“天目松”即大量分布在浙江省天目山中的一种树皮红褐、深灰两色相间,树皮之上呈现龟纹状或龙鳞状。天目松虽然“优秀”,但却不易种植。

日常我们所见最多的当属白皮松,古人称之为栝子松。

大师们在设计园林时,总会将栝子松种植在较为开阔的庭院之中,或者开阔的平地之上。如果非要说对场地有什么要求……开阔,大概是最重要且唯一的要求了。

在古代,松树是文人风骨的象征。最早的诗歌总集《诗经》中就有“山有乔松,隰有游龙”之句,以松树的矫健之姿来烘托世间好男儿。

至于诗仙李白笔下的松树,以“太华生长松,亭亭凌霜雪”来表达自己不愿同流合污的新意。

泰山之外,松树也十分常见,譬如黄山。

清代曾有诗人写道“黄山奇松多矣!有负石绝出”……写尽了松树的各种艰难却蓬勃的生长。至于人们在祝寿时会挂到嘴边的“寿比南山不老松”,则充分地道出了松树的“长寿”。

以黄山松树为例,迎客松之年长位列奇松之首,树龄800多年;紧随其后的竖琴松、麒麟松,树龄也在500年上下……至于探海松、望客松……树龄虽略短,但恐怕也有三四百年的历史了。

《论语》之中,孔子曾以“岁寒,然后知松柏之后凋也”来赞叹松树的品性;仔细想来,或许有一句最好地诠释了松树:三军可夺帅也,匹夫不可夺志也。

为人,当有坚守。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