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传统家训】十要四不要?少数民族家庭的家训总结

 福大大锐思花雨 2021-03-24

说起中国历史上昙花一现的少数民族统治者,留给世人印象最深刻的莫过于“残暴”。比如诸葛亮七擒七纵孟获之后,果断废除了人祭。这甚至都还不是最骇人听闻的,攻城之后的“屠城”之举,更成为汉族知识分子口诛笔伐的滔天大罪。为此,“蛮夷”也成为人们对少数民族的蔑称;甚至认为他们属于未开化地区,谈不上文化教养。这种以偏概全的观点,显然有失偏颇。譬如今天家训的“宣讲人”源贺,正是鲜卑族出身。

源贺一生,文武双全,忠君爱民。每逢征战,必定身先士卒,连皇帝都千叮万嘱让他注意人身安全。每遇赏赐,多以国库不可空虚、众强环伺需随时备战为由拒绝。也曾在政局不稳时挺身而出,力挽狂澜。正是因此,赢得了朝野上下一片赞誉。源贺还基于自身实战经验,参考诸葛亮《八阵图》及其他军事家的著述学说,完成了《十二阵图》。

随着源贺官职的节节高升,他将体恤百姓视为自己的重要职责,也因此多有谏言。他曾针对国家刑罚从重从严的现状,提出对13岁孩子的赦免。最终皇帝接纳了源贺的提议。不仅如此,源贺还建议让罪不至死的罪犯以充军垦田戍边抵罪。这一举动对保全百姓生命,稳定边境意义深远。

可即便如此,源贺仍招致小人构陷;皇帝自然不信,派人安抚源贺的同时下令调查。深感“高处不胜寒”的源贺,多次上书请求告老还乡,最终得以成行。在他临终前,他将儿子们召唤至身边,语重心长的留下我们今天要分享的这篇家训。——且不说能否保全富贵,至少是源贺这一生有惊无险的人生锦囊,不可不读,不可不学。

  全篇,源贺将一生的处世之道总结为“十要四不要”。

“四不要”,即:毋傲吝,毋荒怠,毋奢越,毋嫉妒。

不要骄傲吝啬,不可荒废懒怠,不能奢侈逾矩,不可嫉妒他人。

简言之,为人处世严以律己,宽以待人;学业公务勤勉奋力,丝毫不可放松。

除了不能做的事情,源贺主要和儿子们分享了必须要做的“十要”。

疑思问,言思审,行思恭,服思度。

有疑惑就要向人请教,言语要慎重周密,行为要恭敬有礼,衣着要合身得体。

《诗经》有云,“相鼠有皮,人而无仪”……连老鼠都有皮毛,人怎么能没有礼仪?

遏恶扬善,亲贤远佞。

制止恶行,宣扬美德。亲近正直贤德的人,疏远奉迎谄媚的人。

齐桓公早年间在管仲的辅佐下,顺利成为春秋五霸之一。管仲临终前再三叮嘱国君,一定要远离易牙等小人。但齐桓公认为易牙甚至能牺牲自己的儿子来对自己尽忠,丝毫没有将管仲的话放在心上。不料,齐桓公晚年重病不起,易牙等人竟将他活活饿死。

目观必真,耳属必正,忠勤以事君,清约以临己。

看事物一定要真切,听声音一定要雅正,忠于职守、勤奋努力,清廉节俭,严以律己。

谨言慎行约束自己,这是人而为人的关键。但现实中偏偏会有对自身行为不加检点的个人,当然,社会舆论及公安部门也不会轻易放过他。

2019年6月25日,大连警方终于将“女子半夜遭殴打”案件的嫌犯抓获。原来,22日,因与女友感情纠纷而情绪波动的王某,醉酒后偶遇被害人吴某,旋即对其拳打脚踢并强制猥亵。很难想象,他的女朋友知道后会是什么心情;不难想象,他的女朋友会做出何种选择。

    古代有“四知太守”,当有人想赠送他金银并声明无人知晓时,他斩钉截铁地说出“天知地知你知我知”,岂会无人可知?这正是君子“慎独”的典范。《大学》有云,“欲修其身者,先正其心。欲正其心者,先诚其意”,而所谓“诚其意者”,“慎独”二字,不可不提。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