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传统家训】“垂帘听政”的母亲

 福大大锐思花雨 2021-03-24

贵族之家,究竟有多牛?

俗话说“富不过三代”,但从没有“贵不过三代”之说。真正传承久远的家族不依靠财富。魏晋时期就已是名门望族的“清河崔氏”,隋唐时期仍不坠鼎盛之势。在唐王朝的历史上,共有12位宰相出自崔氏。当年唐太宗想将自己的女儿嫁给清河崔氏,被以“门不当户不对”为由拒绝——千万别以为是自谦,是崔氏觉得皇帝配不上崔家。

名门望族的影响力,足以令权贵望而却步。电视剧《军师联盟》中有一段场景极其符合当时现状:

当崔琰决定将自己的侄女嫁给曹植时,曹操说了一句:

“清河崔氏,怎敢高攀?

这不是曹丞相自谦,是对名门望族发自内心的仰望。

即便中晚唐,皇帝想与贵族联姻,也存在被拒绝的可能。唐中宗想为太子娶一位太子妃......都被拒绝了。

这就是贵族的底气与傲气,但,“贵”在哪里?

“垂帘听政”的母亲或许能给我们答案。

 

北周大将军郑善果,其母清河崔氏女。

崔氏十三岁嫁给郑诚,生郑善果;二十岁时,郑诚战死沙场。家人劝她改嫁,她抱着年幼的郑善果义正言辞地说,“虽然丈夫战死,但所幸给我留下了这个孩子。如果抛下孩子离开郑家,这是不仁慈;背弃死去的丈夫,这是不守礼。如果非要我改嫁,我宁愿剃发明志;不仁慈、不守礼的事,我不敢做。”改嫁一事只好作罢。

彼时郑善果虽然年幼,但郑诚是为国捐躯,朝廷就让他承袭了父亲的大将军职位及县公爵位,领有俸禄。深感责任重大的崔氏,以身作则,一刻也不敢放松对郑善果的教导。一直到郑善果成年后,仍然坚持纺纱织布。

一次,郑善果对母亲说,“我现在的俸禄足够我们一家人使用,母亲为什么还要这么辛劳?”

崔氏长叹一声,对儿子说,“我原以为你已成年懂事,没想到还是不懂啊!你现在的官职爵位,是朝廷念及你父亲为国殒命的功勋才赏赐给你的,你应该把它们分给其他亲朋,以体现你父亲的仁惠,岂能独享?更何况,无论是皇后,还是普通人的妻子,都应恪尽职守,约束自己。如果懒惰,就会放纵。”

郑善果虚心接受母亲的教导,无论在哪里做官,都是从家里带饭到衙门中吃。朝廷的各类赏赐,不是用来修缮衙门房舍就是分送给同僚下属。

隋炀帝时期,他的政绩考评,天下第一。


崔氏博览群书,对各类事务都有独到见解。每当郑善果处理公务,她就会在帷帐之后倾听。如果处理得当,公务结束后她就与儿子相对而笑,侃侃而谈;若处理不当或随意发火,崔氏就会蒙头哭泣。直到郑善果认识到自己的错误苦苦哀求后,崔氏才会起身教训他。

首先,身为“家长”,崔氏会从自身找原因。

“吾非怒汝,乃愧汝家尔”,并不是生你的气,只是觉得惭愧,身为寡母可能没有把你教育好。

继而,与父亲对比,指出之间的差距。

崔氏认为郑诚是“忠勤之士”,一心为国;郑善果继承父亲的爵位,更应谨慎小心。

最后,点出不加节制的恶果。

“内则坠尔家风,或亡失官爵,外则亏天子之法,以取罪戾。

对内会败坏家风,甚至丢掉父亲用命换来的官爵,对外则可能会因未能严格执行皇帝命令而获罪。

郑善果闻言战战兢兢,从政为官更加谨小慎微。

不过遗憾的是,崔氏去世后,郑善果放松了对自己的要求,直至生死存亡之际有人出言讥讽,才羞愧难当。

或许还有羞耻之心,也算是对母亲崔氏的一点告慰吧!

古人云,“勿以善小而不为,勿以恶小而为之”;“恶之花”的盛开,终归是因为最初播撒了小小的一粒种子。

品性操守的修养哪有小事?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