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锐思雅言】优秀儿童作息表,请查收!

 福大大锐思花雨 2021-03-24


南宋理学大家朱熹,传世著作近百部,其中大多为后学引以为据或深入研读。比如《四书章句集注》,想要真正理解“四书”,绝对绕不开。巨著之外,重视教育的朱熹还专门为儿童编写了一本“行为手册”——《童蒙须知》,这部可参照、可应用、可执行的手册,称得上是优秀儿童的日常行为规范;“别人家的孩子”,很可能就是这么养成的......

《童蒙须知》中,朱熹依据儿童成长规律,先后从五个方面提出了要求:

衣服冠履,语言步趋

洒扫涓洁,读书写文字,杂细事宜。

第一要义,衣服冠履。

现在我们一件衣服可以穿多少年?我想大概不会超过三年。但在春秋时期齐国丞相晏婴的身上,可以穿30年!他是怎么做到的?

首先,穿衣服要整齐,走路或饮食时要避免污损。

其次,衣服脱下时要叠放整齐,破处补缀勤清洗。

第三,洗漱时做好袖口衣领的防护,避免被弄湿。

第四,劳作时脱去长衫保留短衣,避免弄坏弄脏。

第五,白天穿的衣服,晚上要脱下来,避免损坏。

由此观之,晏婴固然有强调节俭的缘故,但能穿三十年......也是惜物有道了。

紧随其后,言语步趋。

冉雍,孔门十哲之一。

某天,有人对孔子说,“冉雍很仁德了,但口才不够好。”

孔子对来人说,“仁德与否我不知道,但为什么一定要口才好?喜欢滔滔不绝强词夺理,往往会令人生厌。”

对尚在成长中的孩子而言,这一点格外重要。

首先,为人子弟应轻言缓语,不可高声喧闹,更不能辩驳争论。

第二,听说了别人的过失,不去传播,但应告知本人使其改正。

第三,日常行动应缓步端正,若父母师长呼唤则应快步向前。

继之而起,洒扫涓洁。

儿童成长中,力所能及的家务劳动不仅能培养动手习惯,能有助于锻炼思维能力。在这里,朱熹提出了三点要求:

首先,自己生活、学习的环境,一定要干净整洁;物品摆放有序,用完即放回原位。

其次,父亲兄长的文案上若有字纸散乱,只能稍微归拢整齐,切不可私自取用。

第三,向别人借阅书本,一定要记录好主人的名字,及时取还。

在朱熹看来,以上三类都能做到了,不妨再考虑“读书写文字”的事情。毕竟,孔子也曾经说过,“行有余力,则以学文”

“读书有三到,谓心到、眼到、口到”,心不在此则看不仔细。

敬惜字纸,即便再匆忙,也一定要收拾整齐避免污损。

书写文字,看仔细的同时,也要一笔一划端正分明。

显然,朱子并没有要求孩子们幼时要多少书,背多少文......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是这一阶段最重要的事情。

在最后一部分的杂项中,朱子列举了日常生活中可能会遇到的方方面面,我们在这里就不一一罗列了。其实归根结底两个字——敬畏。

有敬畏之心的人,自然会爱惜自己身边的一事一物,会明白人与人之间相处的界限分寸,更能在前人留下的专著典籍面前,恭敬守礼。



原创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