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时令文化】花好月圆夜,普天同庆时

 福大大锐思花雨 2021-03-24



论及历史悠久,或许还有一些文化文明可与我们比肩;
谈及一脉相承的源流不绝,舍我其谁?
中华大地,炎黄子孙,在《诗经》《楚辞》中踏歌而行;在《史记》《汉书》《资治通鉴》中金戈铁马,革故鼎新。在龟甲和兽骨上,庄严的记录着对上天的敬畏;在钟鼎之间,书写着历史与传承。一刀刀鸟虫书蜿蜒曲折,一笔笔大小篆静默无声。但就是在其中,我们读到了先民们充满灵气的《山海经》,见识到那个曾经可能存在的瑰丽世界;我们也读到了“大江东去浪淘尽”,感受到大好河山“令无数英雄竟折腰”的苍茫起伏。
没有哪个民族,历经几千年仍薪火相传,盛世昌平;没有哪个民族,几近灭亡仍百折不挠,众志成城。从童年到青春,从青年到壮年......我们的祖国步伐更稳。
10月1日,普天同庆!
 


其实不仅是曾经,即便当下,也有很多年轻人会公开宣称站在别国的土地上,感觉“空气格外清新”;也会对国外各种思潮事物不加排斥,全盘接受。但我们也清晰的意识到:当这些享受着祖国强大带来的隐形优势的人不遗余力否定我们的祖国、我们的文化时,越来越多的国人,甚至外国人,开始沉迷其中。
我们历史悠久,从尧舜禹的禅让,到夏商周的昌盛;从秦汉的强大,到唐宋的繁荣;甚至明清时,仍拥有不容置疑的实力。虽然也曾经历苦痛,但无论何时何地都不乏儿女们的万众一心。
 


我们文化昌明,诗词典籍,书画篇章,甚至一饮一啄之间,都免不了被世人追捧。而我们日常所闻所言,所见所用,无不有着悠久传承。——2020,与国庆相携而来的中秋,恰逢此景,正应此情!
 


花好月圆,良辰美景,又是一年团圆夜。
源于上古的中秋,兴起于大汉,定型于初唐,鼎盛于宋朝,延绵至今。其实早在北宋时期,农历八月十五就已是官方认证的中秋节。穿越历史而来的节日,是我们对文脉跨越年千的传承。今时今日,即便有无数西洋节日充塞其中;中秋节,也仍是我们不可或缺的最重要部分。春节之外,还有哪个节日,在国人心中,比它份量更重?
 


中秋节的习俗,在古典名著《红楼梦》中便可窥见。
其一,少不了互赠月饼,以及时令水果。
《红楼梦》七十五回中就有“西瓜月饼都全了,只待分派送人”,后文便有贾母对贾珍夫妇所言,“你昨日送来的月饼好。西瓜看着倒好,打开却也不怎么样。”
其二,必得有香案祭品,拜月赏月。
且不说《红楼梦》开篇即有甄士隐在中秋节踏月而行,邀请贾雨村饮酒赏月;也是在七十五回,“当下园子正门俱已打开,挂着羊角灯。嘉荫堂月台上,焚着斗香,秉着烛,陈设着瓜果月饼等物”......“贾母盥手上香拜毕,于是大家皆拜过”。之后,贾母便安排大家“赏月在山上最好”。——祭品是清雅的,祭祀是诚心敬意的,期待也是最美好的。
其三,金风送爽之中,感受玉露生凉,丹桂飘香,以及雅乐清音。
《红楼梦》七十六回中,“贾母因见月至天中,比先越发精彩可爱”,就和大家说“如此好月,不可不闻笛”......“趁着这明月清风,天空地净,真令人烦心顿释,万虑齐除”。
 


相较于高门大户的庭院深深,走上街头感受节日的热闹,猜灯谜,玩花灯,饮桂花酒,吃月饼......都是不错的选择。更有人会在八月十五前后专程去看钱塘江大潮,感受海潮汹涌澎拜,如万马奔腾的震撼场景。北宋大文豪苏东坡就有《八月十五日看潮五绝》流传后世。
“定知玉兔十分圆,化作霜风九月寒”......
“欲识潮头高几许?越山浑在浪花中”......
“江边身世两悠悠,久与沧波共白头”......
 


这就是我们的传统,我们的文化,我们的力量。
历史长河的每一处,都泛着令人心驰神往的浪花;涓涓细流又汇聚成海,卷起了千堆雪,也惊奇了整个世界。“艰难困苦,玉汝于成”,我们伟大祖国成长的每一阶段都无比艰难,但步履也更加坚定。“无限风光在险峰”,我们的成就,举世瞩目。
这就是我们伟大的祖国,这就是我们团圆的节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