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史上最牛太医,连治死明朝两位皇帝,罪该凌迟处死,竟然得以善终

 泊木沐 2021-03-24

在古代,当个大臣算不算一个幸福职业?应该说,看你的老板是谁。

你伺候的老板姓赵还好,就算到了解除兵权的时候,也能换杯酒来吃吃。

图片来源于大宋传奇

但这行也有风险,如果你遇上的老板恰好是某位“十全老人”,那压力瞬间就大了。你既要捏着鼻子为他的烂诗叫好,还要担心自己的文章别被人解读出什么幺蛾子来。

看起来大臣已经不算多安全了,然而做 太医的风险更高。毕竟皇帝要医闹,谁也挡不住。

唐老板因为御医没把自己的爱女同昌公主治好,杀了几十名御医。

朱老板因为马皇后的病不见起色,也想杀光太医,还好被马皇后劝住了。

图片来源于洪武大案

不得不说,大明朝太医的生活简直是地狱级难度。前有朱元璋,后有嘉靖,都是难伺候的主。

但太医院中却出现过一个传说。之所以是传说,就因为他完成了近乎不可能的事情—— 治死了两位皇帝,还能潇洒离去,善终

01

这个御医不一般

这位太医院的传说,正是 刘文泰

图片来源于《 大明劫

刘文泰,江西上饶人,在成化年间担任右通政,同时负责管理太医院事务。

突然有一天,明宪宗朱见深生病没有上朝。群臣看了诏书才明白,原来皇帝得了腹泻,要调理几日。

调理就调理呗,结果大臣们前脚接到诏书,说皇帝身体就快好了,后脚就惊闻噩耗——皇帝驾崩了!

这个落差实在太大,于是大臣们不干了。要查主治医生——也就是刘文泰,一查还就查出了问题。

图片来源于《大明劫》

因为明朝时给皇帝进药是大事,需要留下底簿,以便于群臣查阅。刘文泰的罪名是“投剂乖方,致殒宪宗”,所谓“投剂乖方”就是指 用错药了,妥妥的医疗事故。

按理说,犯了这么大的事儿,刘文泰性命堪忧。偏偏老天放了刘文泰一马,即位的明孝宗是个好人,只把他贬官了事。

然而,世事无常,明孝宗没有处死刘文泰,却不会想到,自己的命也将栽在他手里。

风风雨雨十八年过去,然后相似的剧情上演了,明孝宗因为患上感冒而没有上朝。不久,明孝宗紧急召集大臣交代后事。熬到第二天,明孝宗撒手人寰。

图片来源于《回到明朝当王爷》

明孝宗死后,吏部尚书马文升上书,要求追查皇帝的死因。调查结果一出来,好家伙,又是刘文泰!

原来他不知道怎样与太监张瑜牵上了线,还做到了太医院二把手。明孝宗得病以后,命令张瑜和太医院讨论治疗方案。张瑜并没有走常规流程,而是直接找了和自己关系好的刘文泰和高廷和,不经诊断就草草开了药。

这下好了,三个人绑得那么紧,自然是集体被判死刑。但刘文泰的死刑却并没有被执行,因为他不仅和张瑜玩得好,还和谢迁、李东阳有交情。谢迁二人是明孝宗十分仰赖的重臣,话语权非同一般。凭借这张护身符,刘文泰死刑改判流放,最后病死在广西,得以善终。

图片来源于《大明劫》

不得不说,刘文泰真是人才,搞关系的人才。

02

比本草纲目还伟大的《本草品汇精要》

事情干成这样,刘文泰的风评显然不会特别好。明朝人沈德符就对他十分不满,“文泰一庸医,致促两朝圣寿,寸磔不足偿,竟免于死!”

但就是这么一个庸医,身上也有值得一提的闪光点。

图片来源于《大明劫》

前文中说过,他和太监张瑜关系不错,而且是太医院的高层。

于是明孝宗打算重修医书时,就把主持工作交给了他。

考虑到他本人的人品和医术,这部医书的质量确实怀疑。但主持修书又有别于自己写书,个人能力之外,指导思想或许更加重要。

比如纪晓岚倒是才子,但他所主持修建的四库全书,删改、查禁带来的负面影响可谓深重。原因无它,乾隆本就有意进行一次文字清查,纪晓岚不过是这一指挥棒下的工具人罢了。

图片来源于《铁齿铜牙纪晓岚》

刘文泰的修书思想无疑要进步许多,他不迷信古书,凡事要实验,注重疗效。根据药用来源分为玉石、草、木、果等10部,共收药物1815种。而且他创造性请来了8位宫廷画师绘图,一共绘制了1358幅精美的彩色写生图,这是 中国第一部大型彩绘图书,工笔细描,绚丽异常。

可惜刘文泰的运气只分给了自己,没有分到这部书。

刘文泰虽然是搞关系专业户,但也不是人人都买他的账。由于他醉心权术,招致了一些翰林的不满,拒绝与他合作。医生们说起专业来头头是道,然而没了笔杆子,怎么写成书面语言就成了大问题,修书的进度也就慢了下来。

图片来源于网络

这一慢不要紧,等书好不容易出来了,正赶上刘文泰治死皇帝的大新闻。这部“生不逢时”的 《本草品汇精要》就早早地被封存了。

03

医书恒久远,价值永流传

这部医书后来的经历也堪称传奇,原本几经辗转,流入日本,归大阪武田氏“杏雨书屋”私藏,秘不示人。

明光宗时曾把这部书摹抄了一遍,现由北里东洋医学研究所大冢恭男博士所购藏。

图片来源于网络

清康熙年间,康熙命太医院王道纯等人校正弘治原本,校正本现藏故宫博物院,但是却被删掉了图样,只保留了文字。

整个清廷,对于科技的态度是非常值得玩味的,生怕科技流落到民间。

雍正时又曾摹抄,抄本原藏于康熙第十三子怡亲王的安乐堂,清末流落民间,于道光末年被德贝斯主教搜获并带回罗马,现藏于罗马国立中央图书馆。

沧海桑田,曾经的大明王朝早已逝去。但,是金子总会发光的。

图片来源于《大明劫》

2001年,经中国文化研究会与意大利罗马维多里奥·纽曼卢勒二世国立中央图书馆交涉,获准将全本文图拍摄东归故里,这部五百年间从未出版印刷过的本草巨著,由九州出版社于2002年首次出版刊印。

著名汉学家 李约瑟评价说: “16世纪中国有两大天然药物学著作,一是世纪初(1505年)的《本草品汇精要》,一是世纪末(1595年)的《本草纲目》。两者都非常伟大,而前者的名声和影响之所以低于后者,只是因为它从未出版过。”

可见历史未必都公正,刘文泰躲过了死亡,然而又殃及了这本医书。

图片来源于《大明劫》

倘若刘文泰泉下有知,不知道他愿不愿意把自己运气分一点给这本医书呢?

参考资料:

《本草品汇精要》版本及其源流考察

千年兰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