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外地朋友:成都的充电宝怎么不去抢钱!?

 UP成都向上 2021-03-24

前段时间有广东的朋友来成都找UP君耍,一下飞机就发出哀嚎:

共享充电宝的贵大家都知道,但是朋友这番话倒是提点了UP君,共享充电宝的贵,到底是统一的贵,还是有着明显地区以及区域差异的贵呢?


在翻看UP君自己之前租借的充电宝订单以及询问身边各种脚步遍及整个成都的人之后,UP君发现了其中的奥秘。

场所不同
价格不同
就说上面这位朋友在IFS内租借到的怪兽充电宝吧,按照订单显示的计费规则,3分钟内免费,超过3分钟,就开始按照2元/30分钟的价格开始计费,不满30分钟按30分钟计算,每24小时内28元封顶。

这样她租借1小时20分钟,就得付6元。

同样是怪兽充电,在大悦城的价格也是一样:
而在天府二街鹭洲里一家台球馆内,怪兽充电的价格则为3元/小时,与麓湖板块内的怪兽充电价格一致:

总的来说,4元/小时或3元/小时的价格大概就是成都共享充电宝的平均体现。虽然 “ 三电一兽(街电、来电、小电、怪兽) ” +美团,平时最为常见的共享充电宝品牌已经有5个之多,但大家在价格的制定上仿佛有着与生俱来的默契。

而当你以为找到规律,认为在热门商业等客流较大的地方共享充电宝定价就是要高出一筹时,猛追湾望平街这一网红店铺聚集地却又以它那儿的价格来打脸了:
照理说,望平街滨河路这样离太古里IFS不远,又因为人流量巨大而造成供不应求局面的共享充电宝市场,定价应该也是在全城最高点才对,但UP君自己手机里的订单却显示,望平街共享充电宝的租借价格,放在去年此时来比较都不会显得太出格。
单价低
不代表封顶价低

不过单价低也并不代表使用费用就低。IFS内的共享充电宝每小时的价格是4元,但每24小时的封顶价只有28元;而在位于北一环的财富又一城旁,UP君租借过2元/小时的美团充电宝,看单价好像不贵,但其每24小时的封顶价格却高达40元!

△ UP君在此处躲雨时充了8分钟就花了2元钱
不过虽然区域之间存在价格差异,但共享充电宝的贵绝不只是在成都的人才会感觉到的。以杭州为例,怪兽充电的收费标准为3分钟内免费,2元/半小时,28元/天,封顶99元;小电科技为5分钟内免费,2元/半小时,30元/天,总封顶99元;来电科技为1.5元/半小时,封顶20元/天;此外,美团充电为1.5元/半小时,20元/天,封顶99元。

此前有媒体在报道中称,怪兽充电的客服曾向他们表示: “ 不同场所共享充电宝的价格是由公司和商场共同商议决定的。 ” UP君倒是觉得,虽然客服的用词很考究,但这一策略所带来的结果,看起来着实有些儿戏了。

在 “ 三电一兽 ” 为占得市场打到不可开交的时候,对于消费者来说却出现了一个真实的窘境 —— 外出需要租借充电宝时因为选择众多而十分便捷,但归还时却又因为需要找到相对应品牌的柜机而显得格外麻烦。

UP君不止一次地听到朋友吐槽,说租借了共享充电宝后根本不敢离开柜机太远,怕的就是一走出几百米外,再想碰到对应品牌的柜机,那就等于中彩票了。这一情况在街电独大,小电、来电以及怪兽还没有在市场上彻底铺开时尤为普遍。

此外,由于每个柜机的容量有限,即便找到了对应品牌的柜机,也不一定可以顺利归还 —— 柜机放满、商家断电、信号不佳 …… 处处都是障碍。因此,在共享充电宝只需0.5元/小时的阶段,就已经有很多人只因为当天没有找到可以归还的柜机,不得不在第二天付上二十多元。更有甚者,第二天就忘了还有还充电宝这回事,过几天突然想起来时,只有乖乖给上99元钱买断了。

以怪兽充电为例,其实租借超过7小时之后还不如第二天还,超过3天没还的话还不如直接买断。


△ 不过买断了也可能会被善良又热心的朋友悄悄帮忙还掉

好的一点是这样的情况如今大概已经不太可能发生了。根据日前怪兽充电赴美IPO的招股书显示,截至2020年12月底,怪兽充电在中国超过1500个地区拥有超过66.4万个POI点位构建起来的共享充电网络和超过500万个移动电源,覆盖娱乐场所、餐厅、购物中心、酒店、交通枢纽和其他公共场所。其中,怪兽充电约57.6%的柜机点位于一、二线城市,约42.4%则位于三线及以下城市。

△ 怪兽充电官网截得

其他几家也不外如此。如果按切身体验来说,最直观的感受就是,以前只能在商场和大的连锁餐厅里见到的共享充电宝,如今在小商铺、机构、停车场甚至路边拐角处都随时可见了。

△ 深夜的桂花巷口,共享充电宝的亮光依然在闪

地铁四河站内的共享充电宝


如今在支付宝或微信打开任何一个共享充电宝的小程序,迎面看到的必然是铺满整个手机屏幕的小光标:
对于大多数有着手机电量焦虑的人来说,这满屏幕闪耀的绿光不是充电宝,是续命的希望才对。


经过多轮洗牌,国内共享充电宝市场已经基本演变成了 “ 三电一兽 ” (街电、来电、小电、怪兽)主导态势。中国最大的移动互联网大数据监测平台Trustdata在此前发布的《2019年中国共享充电行业发展简报》中提到, “ 三电一兽 ” 四家分得共享充电宝市场96.3%的份额。其中,街电以28.6%的市场份额排名第一,小电和怪兽分别以27%和25.1%的份额紧随其后,来电以15.6%的市场份额排名第四。此外,美团、速绿充电等品牌也纷纷崭露头角。

如今, “ 三电一兽 ” 们也早已过了为抢占市场互相杀红眼的阶段,开始割起韭菜上岸。截至2020年,怪兽充电累计注册用户达到了2.194亿,而市场的最大占有者街电,截至2020年11月已经累计用户近3亿!

在共享充电宝集体涨价的同时, “ 三电一兽 ” 的资本运作也开始被大家关注。怪兽充电计划于4月2日正式以 “ EM ” 为证券代码在纳斯达克挂牌上市,成为 “ 共享充电宝第一股 ” 。在招股书中,怪兽充电用作 “ 占位符 ” 的暂定募资规模为1亿美元。最新获悉,怪兽充电的实际IPO募资额或达到5亿美元,将高于之前曝出的3亿美元。可以想见,在成为上市公司之后,面对财报和股价的压力,充电宝大佬们伸向韭菜的手,怕是会越长越长,越张越大了。

其实不光是充电宝,但凡沾上 “ 共享 ” 二字的,好像都已经在向用户要回之前撒出去的钱了。以共享单车为例,上海哈啰单车收费标准变为前15分钟1.5元,之后每15分钟1元,相当于1小时4.5元。在此之前,哈啰、美团、青桔单车就从每30分钟1元调整为1.5元。这些举动在遭到消费者吐槽的同时,更是引得央视网评在3月20日的评论中直指 “ 请共享单车老板们注意吃相 ” 。(关于共享单车,更多戳:共享单车测评,性价比?不存在的

▼▼▼

诚然,无论是充电宝还是单车,入场共享经济的资本和机构都是付出了巨大成本的,也正因此,才会在经历过市场洗牌、逐步站稳脚跟后,开始放弃一开始 “ 惠民 ” 的经营模式,考虑如何提高自身的盈利能力。

尤其在市场逐渐形成和规范的过程中, “ 三电一兽 ” 们不光光是要投入巨量的固定资本,维持市场在越来越严格的监督下的运作,也让他们付出了不小的运营成本。而涨价,无疑是在获得市场认可后,最直接也最简单的回收成本的模式。

但正如央视网评的文章标题所说,这种最简单粗暴的模式,在消费者看来,其实就是代表着最low最难看的吃相。共享经济到来之初,以科技形象给生活带来的改变,如今却要以资本的面目改回去吗?

单纯的价格策略不能有效解决盈亏问题,总收入主要还是依赖于用户数量多少,毕竟,出行选择那么多,用户是可以用脚投票的,共享单车、共享充电宝都不是那么刚需。对于现在的人来说,手机是刚需,充电也是刚需,再有电量焦虑的人,在韭菜地里走远了,怕是也得自备起充电宝哦。

共享经济这一阵春风,可别在这片土地上分明又短暂的春天过完后,也一起走掉了呀。
# 互动话题 #

你认为共享充电宝

应该在什么价格才合理?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