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学情分析报告

 刘艳玲的书馆 2021-03-24

一、分析对象

一年级三班有学生38人,男生21人,女生17人,由于受疫情影响,半年没有学前教育,多数学生好动,行为习惯很差,学生的基础参差不齐,特别有少数几个学生的学习基础很差。

但学生好奇心强,喜欢动手操作,多数学生性格外向活泼,可塑性强。学习习惯的培养和学生学习兴趣,做为本学期的工作重点。学生在课堂上集中注意力时间较短,在教学时,从学生的学习兴趣出发,注意建立良好的师生情感,让学生爱老师,爱数学,并通过学习体会到数学的乐趣和作用。

二、工具应用过程及方法

(一)引导学生找信息,我班孩子给出他们一幅主题图,他们很难准确的找到能与解决问题有关的信息,就是能找到,也只是说出与之相关的数字,而不能连贯的把数学信息表达出来,想让学生提出有价值的数学问题,不能让学生凭空去想象,也不能让学生在图上看看热闹,应该引导学生在众多的信息中,把相关的数量收集在一起,按照数量间的相互关系,有根有据的提出问题,为解决问题,学习知识,提高能力奠定基础,针对这种情况,主题图经常以动画或出示部分图的形式引导学生准确的找到数学信息,完整地表达出来。

(二)鼓励学生说想法。教材97页例5主题图,可以通过动画展示,一排一排的出示跳舞,让学生思考“一共有多少人?”然后先出示男生跳舞,再出示女生跳舞,让学生求“一共有多少人?"这样一幅内容丰富的主题图,经过层层剖析,动画展示,降低了学习的难度,孩子们就能顺利的找到数学信息,训练了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提高了学习的积极性。

(三)正确列算式。找信息和说想法,两步完成之后,孩子们就很容易列出算式来了,提醒孩子们,记得在算式后面写上单位,解决决问题教学是新课程中,数学教学的一个重要内容,也是新课程教学的一个重要目标,从一年级开始,注重解决问题能力的培养,把解决问题数学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发展融为一个过程,让学生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学习数学,实现解决问题能力与知识技能的同步发展。

三、结果呈现的分析

(一)学生会审题,培养学生认真审题的习惯,一年级的解决问题是从看图列式到图文应用,再到文字应用做这类题时,首先要让学生会看图,看题审题解决问题的难易不仅取决于数据的多少,往往与解决问题的情节有关。学会观察,解决问题,大多数是以图画和图文结合的形式呈现,要提高学生审题的能力,就必须有意识的引导学生对题目进行正确全面的观察,我班学生在观察事物的时候,往往被一些表面现象所吸引,如情境图中艳丽的色彩,可爱的形象等等,因此,在学生读图时,要有针对性的进行引导,避免使学生的注意集中在一些无关的信息上。在课堂上要对学生的观察,要求指向清晰,把学生的注意力引到有价值的信息中去,这样学生就能从数学的角度来观察画面,寻找有用的数学信息来解决实际问题。

(二)学会读题,我班学生,对于题目含义的理解,往往是一知半解,经常发现很多学生在解决问题时,经常会用眼睛扫一遍,就急于动笔了,因为他们感觉这是平时见过的问题,事实上,题目并不是他们“经验"里的样子,题目的意思已经发生改变,为了防止出现这样的差错,因此我引导学生熟读题目,找出重点词句说说,读读,并联系生活实际理解意思,通过读懂弄清题中给了哪些条件要求的问题是什么?引导学生抓住重点词进行讨论交流在引导学生联系实际进行理解。

(三)学会表达,对于一年级的学生来说,要正确、流利、完整的读出题中的文字,是相对比较困难的,在呈现情境图时,学生只能是只言片语的阐述出大概意思,我让学生大胆地去说,去猜测,去尝试,想方设法让学生从不同的角度,用不同的语言去表达,去理解同一道题的意思,往往这种思维能产生全新的思想,再解决问题树主要让学生多说条件和问题,让学生创造性的重复某一题意。

(四)学会思考,其实在说的过程中,学生就已经打开自己的思维,处于积极状态,学生通过自己创造性的思维,明白提议“知其然”,但学习数学并非仅仅如此,而是要使学生“知其所以然",一年级解决问题,让学生透彻的理解并不难,细心引导学生抓住关键词语理解,问题就顺理成章的解决了。

四、今后措施

(一)、把握识字量对解决问题的影响,扩大识字量,当孩子具备一定的识字量后,他们是那么热衷的去捧一本故事书,或是一本连环画,你不让他看都很难同的道理,再对数学问题情境进行思考时,孩子如果能读得懂题目的意思,往往都是能独立的,而且兴趣当然的完成问题的解决。

(二)要积极的促进学生的思维发展,让学生对问题有一定的感性认识,就是要清楚地知道所要解决的问题是什么?要解决这一问题,需要那些信息?怎样解决?

(三)因材施教,明确培养目标,了解每个学生的智力情况,根据个体差异一,针对不同层次的学生,采用不同的方法进行引导,让每个学生都能得到相应的提高。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