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240亿估值雪融,谁是下一座喜马拉雅

 新用户6591ftJW 2021-03-24

据财新报道,喜马拉雅已启动Pre-IPO融资,融资额约为3.5亿美元,同时还将谋求2020年赴美上市。

这也是喜马拉雅今年继第四此前8月份,喜马拉雅已传出拟IPO的消息,但当时喜马拉雅回应称:现阶段尚未有明确的IPO计划,重心还是聚焦整个音频生态的建设。
 
如果喜马拉雅此次IPO再度遥遥无期,我们不禁好奇,这家音频内容付费平台真的可以担当得起240亿的估值吗?
 


01
喜马拉雅定位和两大致命点
 
喜马拉雅自己给自己的定位是深耕音频领域多年的音频分享平台,广泛布局新闻资讯、电视电台节目、音乐mp3、有声小说、英语等多种音频内容,并不断进行音频内容付费探索。

通过定位,我们可以了解他的用户群体听众范围其实极广,属于各行各业,涵盖人们生活场景中的方方面面。
 

泛人群+电台容易产生的问题是两个。
 
一是没有自产性爆品
 
这是因为喜马拉雅平台音频来源极广,导致无法生产特定用户的专业性产品满足特定用户,喜马拉雅也就注定无法实现自产式内容爆品。只能依赖内容主合作,实现内容付费分成。
 
二是无法实现核心用户价值
 
这是因为喜马拉雅是通过听众实现对头部内容主价值挖掘和评级。但是如今已经是直播和短视频遍地开花的时代,收听形式还是过于单一,用户体验感也会较差,那么听众分享欲望也就相对较低,那么头部内容主价值就无法充分实现。
 

当然喜马拉雅自己似乎也很清楚自己的上述两大致命点,所以每一次融资时,都通过BP传递出信号需要解决上述问题。
 
只不过,如同知乎永远不知道如何商业化一样,喜马拉雅也似乎掉入了这个陷阱和怪圈。
 


02
喜马拉雅商业化的囧途

作为音频平台,要实现变现首先得规范内容传播者,也就是平台上的UGC。通过喜马拉雅的规则,实现喜马拉雅与UGC共荣的场景。
 
首先,喜马拉雅把平台上的作者划分为两类,第一类为专业做音频频道的,通过喜马拉雅的政策鼓励实现站内分发转播,在搜索页排名靠前等方式实现类UP主价值,开启付费收听模式。
 
其次,通过与短视频平台合作和开通打赏播主的功能,实现类直播打赏功能。
 
对于大多数无心职业做内容的音频上传者和听众,喜马拉雅则在站内通过提供各种喜马拉雅周边硬件,实现卖收听喜马拉雅的硬件贩卖变现。
 

看似想得很美好,其实现实骨感。
 
第一点,由于喜马拉雅缺乏专业内容创造者的版权保护,导致专业音频频道创业者直接通过喜马拉雅实现内容价值的专业电台播主一直寥寥无几。
 
仅2019年一月,喜马拉雅就有数十条围绕版权争端的开庭信息,且多数案由涉及“侵害作品信息网络传播权纠纷”。
 
据不完全统计,此前,唐家三少作品《斗罗大陆》曾未经授权被发布在喜马拉雅平台上,此事以平台被法院判决侵权并赔偿版权方15万元告终;2018年,作家蔡春猪、唐小饭、张瑶等人的作品均在没有授权的情况下出现在喜马拉雅有声书作品中。
 
频繁的侵权其实喜马拉雅对此只能选择不断的赔付,这明显是个消极的做法,但是似乎喜马拉雅也对此也没有更好的办法。 
 

第二点,通过短视频合作和收听的听众打赏播主,实现平台类直播功能根本无法实现。
 
我们可以看一组数据就能对此有直观感受。
 
喜马拉雅2017年收入7.3亿元,同比增长256%。喜马拉雅的日活跃用户超过2800万,人均收听时长128分钟,注册主播超过500万人。
 
这个数据看上去不错,但如果我们算一笔帐,喜马拉雅的年收入7.3亿如果平摊到每个主播,其实每个主播每年只给喜马拉雅贡献了146元,结合年活跃用户为102.2亿人次(2800万人次*365)。
 
喜马拉雅音频的流量带来的企业价值实际上并不高。
 

 
03
找不到用户需求的飙升估值
问题出在哪里?

喜马拉雅制造的智能音箱在各大电商平台销量不错。上市的时候,更是创造了40小时卖光10万台的记录,但是也应该看到,当时捆绑VIP会员的促销“强心剂”在其中起了核心作用。

随着小度、小米、华为、天猫、叮咚杀入智能音箱市场,智能音箱市场红海一片,而且比起喜马拉雅,这些大鳄们或有丰富的生态,或有渠道优势,一旦打起价格战,当年捆绑VIP会员的促销早已玩不转了。

诚然,喜马拉雅并没有把智能音箱当作利润的来源,只是一款营销的产品。但通过硬件获取新流量的思路,似乎也走到了死胡同。
 

2019年5月,喜马拉雅FM战略投资人戴志康在中国新时代企业家论坛上表示,目前平台估值已经达到200亿,希望明年能够在A股上市,正在做准备。
 
比较幸运的是,喜马拉雅起了个大早,在音频分享赛道上跑到了头部,且以其极高的市场占有率,在资本市场被持续看好。

其实这也是所有的独角兽如今最常见的模式,讲求估值、用户、数据,跑出行业第一就是独角兽。
 
但对C端的普通用户来说,喜马拉雅和它的竞品——荔枝、蜻蜓FM……又有什么核心的区别?几家量级的差异,在短视频、直播崛起的面前,显得如此微不足道。




04
喜马拉雅的底牌究竟在哪里?

首先看用户年龄段显示,喜马拉雅的用户是年轻化的,这说明喜马拉雅UGC内容首先考虑的是符合年轻人的消费心理。
 
再看用户月收入群体分布,中低收入群体占据了用户的主体,尤其是三千以下、五千到一万、一万到两万这三个群体的人群规模尤其巨大。

这是一个非常有趣的现象,对应到短视频上,抖音和快手的PK,在喜马拉雅上反而是共冶一炉。如果针对这三个用户群体推出一系列爆品,打通软硬件或者线下场景,说不定能成为喜马拉雅新的起点。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