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江南四大才子文徵明:只要活够久就能串起诗文书画和才子的一生上

 对岸合欢树 2021-03-25

在明朝历史上,有一个文化鼎盛的时代,大明文坛有著名的“吴中四才子”,吴中地区也就是咱们今天苏南一带,通俗一点来说,我们可以把他们和“江南四大才子”这样一个概念挂钩。在这当中,唐伯虎是大家最为耳熟能详的,毕竟星爷的电影深入人心,唐伯虎作为一代画家,以“风流旷大,才气逼人”闻名天下也并不是没有道理的。四大才子中的老大哥是祝枝山,他则是以书法著称的,被誉为明朝“狂草第一人”,还有一位则是徐祯卿,时称“吴中诗冠”通过这个名字,大家就一定能猜得到,他是以写诗著称的了吧?

然而,在同时代中,文徵明在四才子中的成就并不显著,甚至在其他三人的光辉之下,文徵明还显得格外黯淡,逊色不已。不过,透过咱们这个故事的讲述,大家一定会对他惊掉下巴的,原来前半生那么朴实无华的文徵明,竟然会在后半生闪耀如此出彩的成就!

接下来,就让我们走进江南四大才子——文徵明的一生吧。

1470年,文徵明出生在苏州城中,从幼年开始,文徵明就过着与普通小孩完全不同的人生,他2岁时还不会开口说话,6岁时,按理说今天已经可以上小学的他却连站立都不太稳当,8岁时口齿不清,直到11岁也就是五年级的时候才能勉强说清楚话,这十来年的时间里,不知道有多少亲戚邻居都视文家这个小孩为白痴,也不知道说话都不利索的他又遭受了多少白眼和不公平对待。

幸运的是,文徵明有一位好父亲,他的父亲名叫文林,是……,尽管文徵明有这么多不寻常之处,他都始终不着急、不打骂,而且很肯定地跟亲戚朋友都说,“儿幸晚成,无害也。”意思是,我的儿子大器晚成是幸运的事,并没什么害处。

文徵明19岁时,在苏州官学读书,字写得很差,老师给他的评级是三等,他深受刺激,决心要每天练字,盯着《千字文》就是这么一天天地临摹,老实人苦读书靠的就是这股子勤奋劲儿,文徵明每天晨起练字的习惯一直保持到九十岁,到他去世的那段时间,老爷子仍然能精神抖擞整一篇工工整整的蝇头小楷。

平时他给人写书信简札,都会用蝇头小楷来写,笔画细若毫发,如果写错一丁点,也一定会重写,旁人看着都觉得十分麻烦,毕竟只是一封简单的书信而已,只要能看得懂就行了嘛,何必这么费事呢?但是文徵明并不这么觉得,他写的不是书信,而是一份心里的作业。

从22岁开始跟南京太仆寺少卿李应桢学书法,再加上这样苦心地练习,没过几年,文徵明的书法就已经远近闻名了。除了小楷之外,文徵明还善于写篆书、隶书、行书、草书等,几乎是书法界的全才。

26岁开始,文徵明去参加“岁考”,一直考,考到53岁,整整27年,交过10次答卷,但他一次也没考上,始终是个秀才。

江南四大才子文徵明:只要活够久就能串起诗文书画和才子的一生上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