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膝关节术后康复,频繁更换康复机构后的心得

 飞龙在天2r7y7c 2021-03-25

复动嘉宾:刘女士

采访人:张涵玉(治疗师)

康复项目:术后膝关节康复

今天复动兄要为大家介绍一位在复动肌骨做术后膝关节康复的患者——刘女士。

2019年年末,刘女士因滑雪下坡时紧急制动不慎摔倒,造成膝关节“前交叉韧带止点撕脱性骨折”。在手术后的一年里,她不断尝试各种康复治疗,期间独自面对没日没夜的疼痛,医生的严厉训斥,家人的不理解,甚至最后自我怀疑,最后,在经历麻推手术、频繁更换康复机构后的她在复动肌骨找到了自己信赖的康复治疗师,一步步向自己的目标迈进。

因此,为了给更多叉友信心和动力,我们决定和刘女士记录这个过程分享给大家。

膝关节术后康复,频繁更换康复机构后的心得

“2019年12月31日滑雪时,我在高级道紧急制动时,速度太快无法控制身体向前重重跌倒,当时(左腿)韧带把骨头拽出来了,整个人立马就站不起来了。我当时在西安,无法回上海治疗。就近医院拍片,医生说只是小伤,只需要复位就好,加上疼痛剧烈,于是就在当地做了手术。”

01 匆忙之下的手术

手术是摔伤后的第三天就进行的,手术前医生和我说是小手术,可是手术中发现骨头都碎了,临时又改变了手术方式。

有人问我为什么不回上海找家好点的医院呢?只能说,当时左腿剧痛,我已经来不及想那么多了,加上医生看完片子后说这是小伤,并不严重,于是就匆匆安排了手术。

02 粗糙的医嘱

术后医生让我带着支具制动三周,出院医嘱只是告诉我要抬腿,每天抬腿200下,术后三到四周完成30°、第六周完成60°、第九周完成90°。只能说当时自己也是小白,除了按照医生说的做,也不知道过程中应该怎样抬腿?如何压角度?遇到无数的问题,都不知道要怎么办。我后来通过专业治疗师的治疗,才知道前面每天200下的抬腿都没做对,对于我大腿的肌肉的增长作用很小,这是后话了。

我乖乖地遵医嘱让膝关节固定了三周,之后开始第一次活动。谁知道这时我的关节和棍子一样僵硬,任何轻微活动都很疼痛。从此之后,僵硬的问题成了我康复路上的最大的“拦路虎”。

出院后回到上海,照理说术后一个月应该完成医生说的弯腿30°的目标了,可拆下支具的第一天左腿就剧痛无比!最多只能弯5-10°。

在之后的日子里,受伤的左腿严重影响了我的日常生活,首先是身体无法下蹲,坐车很难入座,上下楼梯都伴随剧痛。

让人心理落差最大的是陪孩子玩耍的时候,孩子跑远,我竟然跟不上,作为妈妈,想给孩子的保护却因左腿受限而无能为力,这对我打击实在太大了。

我的漫漫康复之路

03 康复意识觉醒

回到上海的那段日子疼痛又迷茫,手术医生当时并未提起康复,但身体的疼痛和功能的残缺让我意识到:手术结束了,一切才刚刚开始。大家一定要注意,手术医生没说不代表不需要康复,时间耽误太久,越可能会影响最佳治疗时期。

这段时间我在网络上反复查阅各种康复资料,才发现之前的医嘱过于简单和保守,同时简单的术后医嘱并不适用于每一位患者,每个人理解不同,进度和感受都不同,恢复的情况天差地别。只有尽早开始的个性化康复方案才能保证良好的结果。

04 康复,是希望还是逃避?

我决定开始自己找康复机构,我猜很多经历过术后康复的患者都有过换机构或者放弃的念头,我也一样,也确实更换了好多家康复机构。

我先是在公立医院做的康复,除了环境设施让人感到压抑,医生和治疗师也缺乏足够的悉心,而后网上查询各种私立康复机构,一家台湾康复机构人员环境都很好,但看到我弯腿的进度太慢,期间尝试过大力掰腿,当时很疼,角度也有了一些进步,但后来就卡在70度左右,一直没有进展。我内心是崩溃的,自己付出那么多,就只能这样了吗?

很多患者对医疗领域的认知几乎一篇空白,能依靠的也只有网络,别说什么好的治疗方案,我们连有哪些治疗手段都不知道,那段时间整个人一直处在无比焦虑和迷茫中。

开启二次手术

到了2020年3月我抱着试试看的心情来到“复动肌骨”,在了解我的情况后,这里治疗师很诚恳得对我说“我们试上两周看看进度,如果进展不良,你的情况很可能是需要二次手术松解”。当时让我意外的是:这里的治疗师抛开刻板的康复观念,我能感觉到他们在设身处地的帮我想最佳方案而不是单一重复某个技术。我们试了很多方法,最终几次治疗只进步了5度,但是这里掰腿确实柔和很多,不疼也不那么肿。

还有一点,这里的治疗师是最注重功能的,我走路一直不好,我以为是我角度问题,别的地方的每次大部分时间在压腿。医生复诊也查的是角度。但这边的治疗师给我做了很多功能的检查,仅仅是单腿站,我的腿都抖成了筛子,治疗师告诉我:虽然我的角度现在是70度,但是走路只需要0-60度,我已经超过这个角度,但我还是不敢走路,目前我最大的问题是由于大腿前侧的肌肉的激活和力量,所以功能特别差。我才意识到不能只追求角度,一定要从“弱点”出发,功能好才是真的好。

05 我们做了一个重大决定

治疗师在了解我不想再开刀后,推荐我进行“麻推手术”,也耐心的解释了我很多疑虑,后来我因个人原因又辗转了几周,最终听从了复动治疗师的意见,没想到,这个决定开启我康复历程上第一个大进步。在后来又回到该诊所康复时,康复师还为此特地和麻推医院的医生进行联系沟通,着实让人放心。

膝关节术后康复,频繁更换康复机构后的心得

2020年5月,我接受了“姆瓦”麻推手术,术后即刻的角度如图,后来又有一些反弹,最终锁定在120度。可以说从不到90度到120度,这是一个巨大的进步,我能稍微扶东西蹲下了!!!

不过我还是不满足,我还这么年轻,我想要“正常”!可这个时候我的家人不理解我,他们总觉得我是因为我过分害怕疼痛导致迟迟康复未果。医生说其他患者都能做到弯腿,而我为什么不能?边忍受身体疼痛和生活上的不便,还要扛住周围人的不理解,这让我常常想放弃,我甚至想:也许不做康复,少点希望,还能少点被误解。

后来,我选择了一家远离上海的康复机构继续我的康复之旅,又一两个月过去了,我的角度又进步了10度左右,好的时候可能被动到脚后跟距屁股一拳左右。在此期间,非常感谢复动的治疗师张涵玉,虽然没有在上海治疗,但是她从3月开始,一直在微信上鼓励我,耐心的解释我中间出现的各种问题,只有经历过的叉友才能理解,有时候比专业的指导更可贵的是长久的心灵支持。

所以2020年11月,我再次回到复动,只因为——我想“正常”!

每次更换机构,都不知道自己是逃避还是在寻找新的希望,我想很多叉友都有过我这样的过程,这也意味着找对一家适合自己的康复就够是多么棘手和重要的事。

06 破茧成蝶,回归“正常”

再次回到复动,有很多惊喜。首先,换新店了,设备和环境超一流!!!康复训练的种类更多更专业了。其次,团队更壮大了,主管治疗师指导一些年轻治疗师,从之前的1v1到大部分时间1对2,甚至1对3(实习生),而且还有骨科医生在,感觉质量更有保障了

膝关节术后康复,频繁更换康复机构后的心得

经过1个月的手法和功能训练,我终于在2020年12月初,受伤一年后,达到了全角度!!!

矮台阶上下楼没问题,高一点的台阶下台阶有点支撑不住。我知道这个结果对于很多叉友来说可能不算什么,但是对于我这样一个长久以来饱受角度煎熬的“康复差等生”来说,我觉得自己已经非常了不起了。另外就是,麻推之后带来的一个新问题就是我在走路中膝盖不能完全伸直,走路的时候感觉怪怪的。

一顿步态分析配合治疗之后,也知道自己走路具体怪在哪里,现在不仅走路正常,更是如何高效走路,也算是一个意想不到的收获吧。

膝关节术后康复,频繁更换康复机构后的心得
膝关节术后康复,频繁更换康复机构后的心得
膝关节术后康复,频繁更换康复机构后的心得

康复之路的感悟

07 身体,是自己一个人的事

关于旁人的不理解,我想说世上并不存在感同身受,身体是我们自己的,它的好坏影响着我们每天的日常生活和心理状态,只要条件允许,无论旁人怎么看,一定要坚守自己的初衷,只有身体好了,才能照顾好自己在乎的一切。

至于康复过程中的疼痛,是让我打心底的害怕,甚至每次想到第二天需要康复,那种疼痛的恐惧就能让我彻夜失眠。但比起腿伤,更重要的是越过这层心理问题,可以这么说,比起身体上的康复,心灵强大才是生命里真正的挑战,受伤之前未曾那么珍惜和审视过自己的身体,现在,反倒对自己身体感受更为敏锐。

08 噩梦终结,向阳而行

在康复这条路上,何为成功呢?

以前我会认为是“痊愈”,但随着这一年多的迷茫、求助、尝试、忍耐,我逐渐明白,每个阶段都能看到自己身体在改善就已经是成功的一半了,这也是为什么我最终驻足在复动肌骨的原因,在整个康复过程中,会出现各种各样的新的疼痛,不适,关节弹响等等,张涵玉老师总是很耐心的帮我分析,和我一起尝试新的手法一个一个克服解决,这不仅是身体上的治疗,更是我焦躁心灵上的一味清凉剂。

最后,还想对叉友说,网上康复案例很多,包括我的康复案例,也只能给到精神上的鼓励,如果想切实有效得到康复,每个人的身体情况和病情都不一样,这些涉及到伤势、时间、年龄、身体状况等原因,还是建议找治疗师先做检查再说。

良好的康复=一个专业的机构+一个负责的治疗师+自己锲而不舍的坚持。聆听身体的感受,寻求最适合自己康复方案才能事半功倍。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