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牛年看牛,美在耕耘,加满春天能量,走起来!!

 文话童心 2021-03-25

小朋友不爱进美术馆怎么破,艺术作品晦涩难懂怎么办?只看画看的不耐烦了怎么办?要带小朋友看画展,这些都是家长们要考虑的问题。小编发现,有这么一个展,特别适合全家一起来看呢。

今年是农历生肖牛年,按咱们中国人的传统,这一年里,咱们会格外偏爱“牛”,爱说牛气十足的吉祥话,赞美默默耕耘的老黄牛。现在,中国美术馆“美在耕耘——中国美术馆2021新年大展喜迎瑞牛”,就以牛的形象为主体,展出了中国美术馆收藏的名家名作(包括少量外国美术作品)及部分邀约作品近600件。

牛年看“牛”作,铺就友好的艺术台阶

正值牛年,来中国美术馆看跟牛有关的艺术作品,真是再合适不过啦。小朋友有时候可能会觉得风景画有点单调,人物画有点陌生,那么生活中就能见到的“牛”,小朋友一定很熟悉,接触起来没有障碍。这次展出的作品非常丰富,有很多以牛为题材的经典名画,除了中国画、油画、版画,还有雕塑、剪纸、年画春联、书法、摄影、工艺美术、民间美术等类型,艺术形式多样。中西绘画、古今作品汇聚一堂,从绘画到雕塑,还有精美的工艺美术作品,从馆内楼上楼下到馆外院落之中,把整座美术馆完整串接起来,成为一座美的大花园。

牛年赏“牛”作,聆听佳作背后的故事

本次展出了馆藏齐白石、李可染、董希文以“牛”为题材的经典名画,还有刘开渠、王合内、熊秉明等雕塑名家以“牛”为内容的作品。

潘鹤《开荒牛》

已故雕塑家潘鹤的《开荒牛》,早已成为深圳的象征与图腾。据称,这寓意着百废待兴的特区需要加紧开荒建设,他们这代人注定要“当牛当马”,为下一代开拓明天,甘做开荒牛。可是这件作品的最初拟建的雕塑并不是牛,这是怎么回事呢?

熊秉明《孺子牛》

这座雕像,既具有西方雕塑与诗学理论的影子,更受到中国古代凝定、尊严而又生意盎然的雕塑影响,具有凛然不可侵犯的、不可摧毁的、永在的理由和硬度。漂泊海外、心系故土的熊秉明自己说,这件作品表现了最艰难状态下欲奋起的那一刹那。小朋友们知道,这一形象是受了哪位作家的启发吗?

齐白石《红衣牛背雨丝丝》

相比使命在肩的开荒牛、孺子牛,齐白石的《红衣牛背雨丝丝》就轻快许多。梳着朝天辫的牧童,仰面躺在牛背上,手中牵着一根极细的线,右上角飘升的风筝把孩子与天空连接了起来。壮硕的水牛默默前行,细雨蒙蒙,诗情画意跃然纸上。这副画是送给谁的呢?先卖个关子,王老师会告诉你答案。

丰子恺《庆丰收》

小牛憨态可掬,两朵红花插牛头,这幅创作于1961年的画作,距今正好一个甲子,又是辛丑春来到。

李可染《榕树水牛》

《榕树水牛》以墨为主调,巨大的墨榕树占据了整个画面的大半部,底部以留白代水,两个牧童骑在牛背上,充满乡野情趣

吴冠中《春风又绿江南岸》

吴冠中的代表作《春风又绿江南岸》虽然画的是南方初春时节的景象,却预示着整个祖国的春天。万物生发于一粒小小的种子,由左下角一个树根,抽出漫卷的枝条。满幅的绿色,夹杂在水墨的线条之间,黄点、粉点、绿点,似花似雾,撩起人们的春意。在花红柳绿之中,画面的左上角,有一座小小的石桥,弯弯一拱,烘托出每一个人踏春的心意。虽只点缀了两个红袄小人,却在观看者心中升起了无限憧憬,点燃了新的一年的希望。万紫千红总是春,春天孕育着无尽的期盼,春天承载着中华民族奋进的士气。

牛年颂“牛”,感受人民伟大

“孺子牛”“拓荒牛”“老黄牛”,是家喻户晓的美好形象,是底蕴深厚的文化意象,蕴含着中国人民自强不息、砥砺奋进的精神密码。这次展出的许多作品,都展示了我们国家的沧桑巨变和艰苦奋斗的人民。


董希文《千年土地翻了身》

董希文是创作了划时代巨作《开国大典》的作家。《千年土地翻了身》是他1963年第三次去西藏时的作品。画家立意表现西藏解放、农奴制废除后当地人民的新生活。碧蓝的天空,高耸的雪山乌金一样的泥土为,画家用质朴的笔触,描绘了藏族妇女驱动牦牛开垦高原沃土的英姿。

方增先《粒粒皆辛苦》

方增先创作于1955年的《粒粒皆辛苦》,通过一个特写镜头,刻画了农民蹲身捡拾从大车上掉下的一根麦穗的细节,以小见大,倡导珍惜粮食的风尚。

广廷渤《钢水·汗水》

这件反映改革开放之初中国人追赶世界步伐的作品早已成为时代经典。画家以暖色调表现出炼钢车间炽热的温度。一位脸露坚毅神色的年轻炼钢工人,刚刚喝下一大杯汽盐水,汗珠由毛孔急速渗出,顺着每一寸肌肤迅速淌下,浸透全身,如同顶着烈日在田地里拉犁的老牛,再苦再累,也击不垮火热的干劲。你知道这件作品是怎么创作出来的吗?

春天真好,耕耘最美!在广阔的祖国大地上,处处都有建设者辛勤劳作、默默耕耘的身影。他们在希望的田野里,创造幸福生活,建设美丽家园;艺术家们也笔耕不辍,描绘美的事物、塑造美的精神。小朋友们,一起来美术馆感受艺术之美,奋斗的正能量,在这个春天里,一起加油!

讲师介绍

王建南(笔名:将行)

大学教师,艺术专栏作家,知名艺术品讲解人。英国文学专业,曾有多部管理类英文译著出版。近年来将事业重心放在艺术理念传播及青少年美育工作方面,多次为中国美术馆、北京画院美术馆等博物馆策划并主持公共艺术教育活动,具有丰富的艺术品讲解经验,深受好评。笔耕不辍,受《北京青年报》“北青艺评”和《北京日报》“艺术品鉴”两个栏目特邀,常年撰写艺术品欣赏及博物馆艺术类展览参观指南性文章。已出版艺术类畅销书《听懂一幅画》。

招募场次:

4月4日周六 10点 | 儿童6岁以上

4月5日周日 10点 | 儿童6岁以上

4月8日周日 10点 | 成人场

看展须知

看展信息

中国美术馆:北京市东城区五四大街1号

中国美术馆预约须知

中国美术馆根据疫情防控要求有序开放,实行预约、错峰、限流参观。

开放时间为每日9:00-17:00(16:00停止入馆)。

每日预约人数为1800人,额满为止。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