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李菁摄影丨浦市古镇特立独行的女人

 小雅依序回复pc 2021-03-25


春天消逝了
树枝上还有浓稠的鸟鸣
这样就很好

听不见鸟鸣
却有一个露水丰盈的早晨
这样就不坏

这个早晨不是故乡的
是在路上
这样也很好

我不知道你在哪里
但知道你在世上
我就很安心

我不知道你在和谁说话
但是知道你用的口音
仿佛我听见

人间有许多悲伤
我承担的不是全部
这样就很好  

(余秀华诗,韩枫朗读)

择一处清幽,品一盏香茗。青莲世第缓慢走在浦市古镇的古老里,“青莲”二字取自李太白名号,古人在如豆的青灯下执卷苦读,仍不忘清雅的吃茶。这也是青莲世第茶书院的由来,惟愿古代文人雅士的生活形态,能够在老宅里悄然示现。

生活不阻岁月,“随心所欲”大概是流淌在身体里最生动的血液了。临窗栖坐,九点的晨光斜斜打落下来,面前书页盛光,她有满目山河。在光明与生命之间,她选择如晚夜燃灯般静定。

光阴的周到之处在于,我们分明记不起多年前的细碎平常,却能在每一次振动时重新获得那样一份力量。一切重回和敬清寂。

在茶书院,遇见一些美食与美物,与知心人虚度一段好时光。深埋在怀里的赤子之心,是爱,是力量。

她是一个特立独行的女人,总是穿着棉麻的宽大长袍,迈着步子行走在古街的青石板路上,长袍的底端会生端端之风。一张清素的脸,鼻梁高且挺,目光如清绸,嘴唇也是薄薄的,唇边总是衔着温和笑意。

她的头发天生就是自然卷,齐腰蓬松如松涛一般。她有时候会披着一头卷曲的长发,有时候会将之高高束起,有时候会低低地扎着两条麻花辫,有时候还会在耳朵后面高高地束起两个大辫子,是那种只有小女孩才会有的辫子。

她喜欢棉麻的衣裳,因这种质地舒适,款式宽松感的衣服正暗合了她向往自由,不愿被束缚的心。穿着它们的时候还能闻见植物的清香。

她本宿慧,眉目清明,气象不俗。想来,她沉身回头的那一刻,定是想起了一段古镇久远的故事。在一份漫长的爱的渴求里,不论爱与被爱,离散或重遇,都会让生活更加精进。也看山峦,也听世相万声。

有人问她:你说话总是那样有禅意有哲理,是否是信仰宗教。

她说:我没有信仰任何宗教,我修的是生活禅。

禅心氤氲的茶气里,有一份澄澈的心意。百年老宅的底子里,有旧日时光留下的痕迹。

茶之无文,行之不远。坐在茶盏前首先要端正,那样才能接通天地的正气。从温壶、赏茶、温杯、纳茶到注汤、候汤、出汤,她的每一个动作都极为认真,整个过程如同一个庄严的仪式。

杯身呈水平状,杯中茶汤清香馥郁。还原一座山林的清澈。水烟灵韵,此刻都沉浸在一杯茶的余味里。已经走过了小半生,经历了世间的烟火,才品尝出了茶的真味。饮茶之时,是清扫心中的落叶,将生活中的那些琐碎与烦忧都抛之脑后。品茗是对自我生命的温柔关照,也是在学习生命的美学。

   

饮茶之后去渣,她将叶底细赏,叶质肥厚柔软,叶背隆起,叶脉明晰。她说,这是向茶做最后的致敬。

所有的沉淀都在老宅里蓄势待发,每一份喜悦都像是不泄于言语却能在每一处院子斑驳的细微里吐露出了心思。可以是在干花的静默里,也愿意是生动的窗花上,又或者暗含在一本书的折页里。

静气凛然,不察秋气。这样的喜悦是有力量的。每一处都藏着逼人的沉静,不论你以何种姿态,以何类气象而来,不论你冷若冰山,或欢脱如兔,都会在此化象,化成你最虔诚的自己。

摄影:李菁

出镜:周明霞

 拍摄地:浦市古镇青莲世第茶书院

李 菁

原名吧啦,80后湘西灵气女子。

曾为大学教师,教授艺术设计专业。2016年辞职,重归湘西古镇自由写作。

喜美学,痴写作,迷摄影。主编公众号“雪小禅”“吧啦原创文学”“摄影梦想课堂”。曾在《北京文学》《作家文摘》《时代人物》《青春美文》等刊物发表文章。

已出版书籍《见素》《当茉遇见莉》。即将出版爱情故事集《我不远万里,只为你来》。

新浪微博:@作家李菁

个人微信:sheyinglijing 

 

主编丨李        菁

编辑丨老去的枝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