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这部电影表面嬉笑怒骂,实则细思极恐

 电影哔哔哔 2021-03-25

今天所长要推荐的这部电影叫《起跑线》,是一部印度片。它跟《我的个神啊》、《摔跤吧!爸爸》、《神秘巨星》这些在国内已经垫定了口碑基础的影片有共性也有不同。相同的是同样是反映了印度的社会当下现状,但相对于文化、伦理这样深刻的问题,它反映的问题更现实,而且讽刺意味以更浓。有人说《摔跤吧!爸爸》、《神秘巨星》说的都是女权,也从侧面反映了印度的男权社会,而这部《起跑线》说的是印度的教育体制,也就是跟孩子有关,所以看到这里大家可能都明白了,一遇到孩子的问题,什么男权女权都得强强联手了。

所以正因为没有了根儿上的这种矛盾,整部影片相对轻松了很多。故事很巧妙,风格也诙谐。一对算是印度较为富裕的夫妻,为了女儿能进入全国最优秀的私立学校费尽心机,先是把所有备选学校做了一番考察,而后买了一栋最优质学校的学区房。但这个学区房跟国内不一样,那是真真正正的有钱才能住,其周围住的都是讲英文有身份的土豪。而这对初到此地只是私营业主身份的夫妻与之格格不入,闹出了不少笑话,丈夫在家庭派对上跳起了平民的舞蹈,这让前来参加派对的邻家嗤之以鼻。这也让观众看到了印度社会对阶级划分的看中,原来印度人势利眼起来也是不要不要的。

遭受白眼并没有让夫妻二人梦想成真。因为富人阶层的竞争激烈并没有留给他们的孩子一席之地。无奈之下,夫妻二人冒充穷人去争取配额。影片把这种巨大落差式的喜剧效果做得很浓,比如说初到贫民窟的夫妻二人从各种不适应到抢生活用水争粮食补给,妻子一秒从阔太变泼妇;时不时冒出的英文单词也要格外小心,因为这会招来其他穷人异样的眼神。都说做戏就要做足,夫妻二人也着实做到的进可香车豪宅,退可粗衣粝食的境界。身份的改变,环境的差异碰撞出的不仅仅是喜剧效果,也有对人性的反思丈夫在富人区找不到的温暖,穷人们给了他,越是什么都没有的人越懂得分享与给予,而富人阶级的自我保护意识让他们少了些人味儿。

“最好的东西永远是钱买不到的。”夫妻俩最后觉得把女儿送进公立学校也证明了这一点。电影没有说教的意味,而是从一个普通印度家庭的角度,一个护妻狂魔的老公的角度去看到印度教育现状的黑暗,夫妻俩的每一次遭遇都非常具有讽刺意味,比如有人脉资源的路边茶铺小哥,能暗箱操作贫民学生的中签率;比如大家一股脑的发动各种资源去私立学校,而让公立学校无人问津,最后父亲的一句“把教育变成了生意”道破天机,私立学校表面一套背后一套的做戏,所有家长自欺欺人充耳不闻,电影表面上嬉笑怒骂,内里实则细思极恐,腐败已深入骨髓,是个很伤感很无奈的故事

印度电影历来对社会问题的反省有深度、敢于剖析,而且一针见血,这一点真的很令人钦佩。影片最后的一段小孩子们的歌舞表演给了电影一个最好的注脚,在这样一个穷人被偷窃,教育成生意的复杂社会里,孩子依然是孩子,他们还没有被浸染,依然纯真,依然是未来的希望。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