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舞神杨丽萍的「内核稳定」人生

 正经婶儿 2021-03-25

▲杨丽萍的背影

杨丽萍的新作品《平潭印象》引爆了微博。

某个仅有几百粉丝的微博用户把杨丽萍的《平潭印象》宣传片放上网络,瞬间涌来了大批陌生网友的围观、转发、赞叹和评论,在一天之内,杨丽萍再次占据了热搜关键词。

视频|杨丽萍《平潭映象》宣传片及排演花絮

人们在好奇,61岁的杨丽萍,为什么还能够持续带给我们震撼和惊喜?


01

杨丽萍从一开始就不简单。

她1958年出生于云南,1971年,13岁的杨丽萍因为姣好的面容,娉婷的舞姿,被被选入西双版纳州歌舞团

很快,由她主演的民族舞剧《孔雀公主》,获云南省表演一等奖。在北京的中央民族歌舞团听说云南有个不错的苗子,就把杨丽萍调过去了,这样,20多岁的杨丽萍开始了北漂的生活。

她提着爸爸做的小木箱就去了北京:“我的箱子特别简单,是爸爸做的,一个小木头箱子,因为西双版纳和大理特别热,我在箱子里只放了几件衬衣,也没有别的衣物,连毛衣都没有就上北京来了。在北京也没什么,住集体宿舍嘛,大家都会互相帮助。当时我们住的集体宿舍是7个人一间。”

被选到北京之后,杨丽萍开始了集体生活,上课,练功,在舞团里面学跳芭蕾舞。

和所有怀揣梦想的少女一样,杨丽萍也试着穿上那身西方芭蕾舞蹈里面的天鹅服,踮起脚尖,像是一位真正的芭蕾公主一样,梦想着有一天丑小鸭能够变成白天鹅。一起练舞的所有少女都认为,在这么好的平台,只要努力时间够长,熬得够久,一定有破茧而出的一天。

但是杨丽萍却迷茫了,从小在云南土地上长大的她,穿上这身西方来的舞蹈服,怎么穿怎么别扭,怎么跳怎么不对劲。

在努力适应舞团节奏的那几年,她变成了一具没有灵魂的舞蹈机器。

02

她开始抗拒这样的生活。集体舞团课她不愿意去,她也不愿意穿上整齐划一的服装,变成舞台上的泯然众人。

是开始厌恶舞蹈了吗?她问自己。不是,自己一如既往地爱舞蹈,从生下来就爱。

不是舞蹈本身有问题,而是这样跳舞有问题。

她想起来小的时候,自己在村子里面学跳舞,女性长辈告诉她说,舞蹈就是模仿大自然。

“小时候,我看着小蚂蚁学习它的队形,看月亮学它的柔美,放牛时跟着每家每户不同声响的牛铃铛跳舞,痴迷时,甚至会听到蝴蝶'呼哒呼哒’扇动翅膀的声音,这种美妙的感觉会让自己兴奋得全身颤抖。”

很久之后,杨丽萍能够笑谈当年的迷茫,但或许也正是有这样的笃定,才有了今天的杨丽萍。

03

她亲近自然,尤其喜欢揣摩孔雀,当地人视孔雀为神明的化身,杨丽萍也是一样,她接近孔雀,对着孔雀起舞,为了模仿孔雀开屏时的颤抖感,她保持身体的纤细,为了舞出孔雀尖尖的喙的形状,她蓄起了长长的指甲。

她卖掉了唯一珍贵的手表,拿着1700块去买自己制作了舞衣,把自己对于孔雀的理解融入了独舞之中,这就是《雀之灵》的诞生。

1988年和1989,她连登两届春晚。不再是群舞演员,而是独舞,从此之后,《雀之灵》成为杨丽萍第一部代表作品,这个名字开始被全国人民所熟知。

42岁的她,从中央民族乐团退休,卖掉了房子,她回到云南,她想要排一部真真正正属于自己家乡的舞蹈。

为了找到自己心仪的艺术素材,她去和老农聊天,她去和农妇交谈。

当她发现已经有数千年文明历史的云南神鼓只有几位七八十岁的老人会敲,她很震惊,而且痛心疾首。她决定在舞台上把这些文化展现出来,并且让更多的年轻人传承下去。

这就是2002年她开始排演《云南映象》的初心,可是项目进行到了一半,她没钱了。

发不下来工资,不少舞蹈演员纷纷退出。剩下寥寥几个徒弟,实在是撑不住了,提着行李离开之前,给杨丽萍打电话。杨丽萍当时正在外地,听说学生们打包要走,杨丽萍不再是不食人间烟火的仙子,她的口气里全是挽留:“你们别走,我来想办法。”

她真的去想办法了,她的办法就是拼命接商业广告,补贴这个项目。

她甚至还出现在了2003年版的《射雕》里面,出演梅超风。

很多人都对杨丽萍版的梅超风印象深刻,但很多人不知道,她是为了筹钱才接的这部戏。

杨丽萍并不是吸风饮露的仙女,她开始带学生。

她开始做公司,每年都带着学生和自己的作品去全世界巡演。

带着学生上春晚,不知疲倦。

04

她非常自律,这让杨丽萍变成了一个没有年代感的名字。

按出道的时间来算,她和倪萍、赵忠祥等出现在同时期的春晚,现在倪萍和赵忠祥都以爷爷奶奶的称呼示人,杨丽萍似乎一直没变。

她既没有“少女感”,又没有“大妈感”,她好像只是自己。

与其说时间在杨丽萍身上上是静止的,不如说时间在她的面前也不得不认输。

她非常非常自律。

早在10年前,杨丽萍就曾在《鲁豫有约》上分享自己的减肥食谱:

早上9时喝一杯盐水

9时至12时喝三杯普洱茶

中午12时吃午餐,一小盒牛肉、一杯鸡汤和几个小苹果

傍晚吃晚餐,只有两个小苹果和一片牛肉

十年之后,2017年,鲁豫又采访杨丽萍,她的早餐从淡盐水换成了葛根粉和黑咖啡,依旧少得惊人。

杨丽萍除了喝普洱茶减脂,她也常年不间断地喝养生茶,比如枸杞红枣水。

每天晚上临睡前,拿7个大枣开小孔,把枸杞放进去,在温水里泡上一夜,然后第二天早上煮水喝。

她上舞台之前是坚决不会吃饭的,因为吃了饭,肚子就会鼓鼓的,不好看。

她吃得很少,很素,可是精力惊人。

05

社会学上有个词叫做“现实扭曲场”,拥有这种扭曲场的人,可以把她/他周围的任何人变成自己想要的样子,乔布斯是这样的人,杨丽萍是这样的人,她对于艺术的追求是苛刻的,也是极致的。

“这么离经叛道的你,会怀疑自己吗?”鲁豫问她。

“不会。”杨丽萍很坚定地说,“我从小就是这样,我想做的事情基本上不会受到外界干扰。”

她是一个内核稳定的女人。

28岁靠着一盘磁带拿了一等奖,随后就名满天下,但是却能够始终如一的坚持在舞蹈的一线。

她既有这样让时光静止的时刻:

也有练舞练到伤痕累累的时刻:

写到最后,我真的觉得很感动。

作家黄小姐曾经采访过杨丽萍,她说杨丽萍散发着独一无二的气质,那就是她微微抬起下巴,扫到你一眼,你就很想双膝下跪,膜拜她的气质。

如同上古的女祭司,带着使命,来沟通天地和人间。

她还是很内向的,2017年,鲁豫再次采访她,她这样说。

可是她在谈人生的时候,谈艺术的时候,你能够明确感觉到,她越来越高的艺术成就,来自于她走的每一寸路,脚踩的每一寸土地。

她或许是不喜欢夸赞的,杨丽萍自己也说,每天来看她的人很多,每天在路上认出她的人也很多,她一点也不觉得苦恼。

她会和清洁工拍照,唯一的要求就是,“把我拍得漂亮一些。”

她年轻时很仙,到了60岁,她散发出一种母性的光辉,既是耀眼的,还是包容的。

唯一不变就是,她一直内核稳定。

从20岁就坚定自己热爱舞蹈,要扎根土地,她一直一直都没有改变。

而这种“内核稳定”,是99.9%的现代人都做不到的。

这个女人身上的每一道光亮,每一分光芒,不是来自于父母、丈夫或者是外界杂七杂八的因素,完全是因为她自己,足够笃定,足够耀眼,足够光亮。

-完-

本期作者:正经婶儿,东拉西扯的女博士。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