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闹翻杨洋拍砸红楼票房惨败!李少红:不怕身败名裂

 释凡影视 2021-03-25

从上世纪80年代初期进入影视行业的李少红,是为数不多在电影和电视两个领域皆有建树的导演。不管是电影《血色清晨》《红粉》《妈阁是座城》,还是电视剧《雷雨》《大明宫词》《橘子红了》《新红楼梦》,皆有李少红的鲜明烙印。

但是,李少红身为内陆一线顶级导演,影视路途却没大家想象那么通顺。她曾拿到《银蛇谋杀案》剧本时候哭得稀里哗啦,她曾在《门》《新红梦楼》陷入事业低潮,还曾跟当红小鲜肉杨洋闹翻。蛰伏数年,她同白百何、吴刚合作《妈阁是座城》也票房惨败!

李少红,1955年7月17日出生于江苏苏州。1969年,李少红在北京第十一中学就读初中,同年到四川军区独立第2师当兵。

改革开放前,李少红还在南京部队医院工作。1978年恢复高考,成了她命运的转折点。原本准备考医科大学的她,误打误撞学了导演,以致很多年以后她开玩笑说:“如果不当导演,我应该是一名医生。”

那时,有个同学递给她一张《人民日报》,报纸的文艺版上有一栏北京电影学院(简称“北电”)的招生广告。这位同学问她:“你妈妈不是学电影的吗?”这让李少红有了学电影的想法,但不管是她自己,还是从事拍电影工作的母亲,都认为她考上北电的可能性极小——几万名考生中仅招收百余人。然而,幸运女神垂青了她。

考入北电,李少红与陈凯歌、张艺谋等人成了同学,其后成为中国第五代导演的中坚力量。第五代导演,他们的成长背景有着抹不去的“文革”十年的时代烙印。

特殊的成长背景,造成了他们在导演生涯的前10年对中国历史和现实有着“耿耿于怀”的电影表述——《霸王别姬》《活着》《蓝风筝》乃至李少红导演《红粉》皆是那一时期的代表作品。

提及自己形形色色的同学,李少红总是津津乐道,她说陈凯歌永远很文艺,有领袖气质;田壮壮比较实际,经常告诉旁人少看书,因为电影是拍出来的,而不是看出来的。

当时,李少红在班上的外号是“女人比男人更凶残”(1967年英国电影名),“我们当时习惯用电影来起外号,当时有人说我比男人还狠,堪比昆汀,后来我确实也拍了《银蛇谋杀案》《血色清晨》这样的惊悚片。”

曾教过李少红的北电教授倪震不无自豪地说,北电沿用的是苏联的教学方法和爱森斯坦、普多夫金的蒙太奇理论,“是单调了一些,但是保证了剪接的清晰流畅,保证了做电影的基本功。”

抛开电影技术层面接受的专业教育,她更愿意把自己接受的电影教育,看成一个有机的整体。北电美术系的孔都教授以及中央美院的吴达志教授,在美学方面给予她极大滋养。著名文艺评论家李陀则帮助李少红建立起历史观,“李陀告诉我,别光想导演是什么,要把自己缺的知识充实起来,一本本看世界各国的历史,慢慢从纵向和横向了解历史,随后才有历史观和电影理论的结合。”

1982年,李少红走出北京电影学院大门,就进了北京电影制片厂的大门。仿佛是冥冥中的安排,她来到谢铁骊导演身边做了副导演,就像她母亲20年前从北电毕业,马上做了谢铁骊的副导演一样——当年,谢导带着她的母亲拍《早春二月》;这一次她给谢导打下手的则是《包氏父子》,然后是《出门挣钱的人》《清水湾,淡水湾》。

同时,李少红在大学最后一年里认识了后来的丈夫曾念平。曾念平在电影学院学的是摄影,比李少红高一届,认识李少红时,他已毕业留校任教。同年两人确立了恋爱关系并结婚,所以李少红在谢铁骊身边做了3年副导演,因为要生孩子,不得不暂停。

1988年,时任北影厂厂长的汪洋专门抽调了几位年轻导演,尝试拍摄适合市场的影片,李少红是其中之一。彼时,“商业片”这个词刚被提出,所有人都不清楚。《银蛇谋杀案》是北影厂分配给李少红的,她第一反应“觉得自己特别倒霉”,哭得稀里哗啦,“同学们都拍了《一个和八个》《黄土地》《盗马贼》这样的文艺片,我的命运却不如他们。”

那时李少红已毕业五六年,张艺谋、陈凯歌等同学都已经扛着拷贝,走出国门奔各大电影节去了,可她还是个副导演。田壮壮劝她:“拍吧,等于是个入场券。”

李少红咬咬牙,就把《银蛇谋杀案》接下了。结果,那一年,北影厂最赚钱的影片就是《银蛇谋杀案》,光拷贝就卖了二百多个。


人们惊讶,一个女导演,竟能拍出这样的影片——当年《大众电影》杂志曾列举《银蛇谋杀案》的18处凶残血腥镜头。提起这,李少红很骄傲,“那时候没有什么特效,都是真刀真枪拍出来的。”

1992年,改革的号角吹响了,中国电影人遭遇了前所未有的剧变。李少红说:“原来都是计划经济,电影厂会把所有东西都配齐,1993年后开始体制改革,取消导演室,所有人的电影都是自筹资金。”所以她拍电影遇见了前所未的困难。

1995年1月5日,《北京日报》刊登了李少红新片《红粉》上映的消息。这部当年摘得柏林电影节银熊奖的作品,花了李少红好几年时间去找钱。香港导演徐克资助了《红粉》前期筹备的钱,但等到电影立项时,相关政策规定取消合拍片,李少红回忆:“徐克当时就傻了,连着问我'怎么办’,这钱等于打水漂了。”

《红粉》最终筹到250万元人民币,因为在发行上急于收回投资,在1994年11月电影局审查通过《红粉》之后,香港大洋影业有限公司就以380万元人民币买走了该片的全球版权。

该片最终收获了2800万元人民币的票房,也是国产片第一次实行国际通行的分账模式,制片方分成35%,电影公司+影院分成65%。李少红感慨:“这个模式到今天几乎没有变,比例上都差不多。”

从电影转向电视剧,对李少红来说,多少是被逼的。《红粉》在艺术和商业上是成功的,但在寻找投资上让她感到心力交瘁,相比之下,拍电视剧不用为筹钱操那么多心。当时,李少红、滕文骥、夏钢、何群等一批第五代电影人都“下海”拍起了电视剧。

大家的普遍心态,不过是想“混口饭吃”——他们的眼光里还流露着对电视剧的不屑,但在严峻的生活面前,只能暂时把艺术的梦想藏在心里,希望有朝一日能够“曲线救国”。

李少红选择了《雷雨》作为自己试水电视剧的第一部作品。理由是,《雷雨》自己比较熟,上学时演过这个戏。

当然,那时电视剧之于她,还显得十分陌生,“了解下来,大概摸索出一些规律:第一个就是室内剧,第二个就是家庭伦理,和老百姓比较接近,再一个就是场景比较集中,不能像电影那样散,倒有点儿像舞台剧,人物也比较集中,但也不能太多,多了拍起来不方便。”

而且有王姬、赵文瑄、归亚蕾、鲍方等实力派演员压阵,规模还算很大。《雷雨》的成功,让李少红发现,电视剧完全可以是另一种面貌,而不必都拍成土得掉渣儿的生活原生态,“它的影像和造型可以是很精致的,它的叙事也可以有很强的戏剧性。”

虽然在电视剧取得成绩,但李少红导演也并没放弃电影,她拍摄了风格朴实的《红西服》。它以社会转型期为背景,反映了下岗工人再就业的生活,用一种怜悯和理解的方式述说了人与命运的错失、人与社会的隔膜和最终人与人的沟通,用一种诗意的风格叙述了普普通通的人间温情和平平凡凡的人生执着。

该片具有纪实色彩,在电影语言和视听造型上具有时尚感、现代感。《红西服》荣获中国政府华表奖“最佳故事片奖”,同时李少红荣获上海影评协会“最佳导演奖”。

1999年,李少红导演推出了自己代表力作《大明宫词》,以武则天与太平公主这一对母女一生权力和情感的矛盾争斗为主线,讲述了一个充满传奇色彩又饱含人生力度的故事。

从视觉、听觉各方面冲击了观众的眼球,在这部剧里,周迅以26岁“高龄”演出了14岁少女太平的活泼娇憨,陈红一度凭借该剧摆脱了花瓶形象,赵文瑄释放了儒雅之外对权力欲望最原始的疯狂......

场面恢弘、韵味悠长、文化气息浓郁曾是《大明宫词》的标签,时至今日,她依旧坦言,自己渴望再执导如《大明宫词》般的精品电视剧。

对于剧中女皇武则天,李少红认为,“她可以掌控一个国家,可以掌控一个王朝的命运,但是她掌控不了自己的亲情和感情,这是最悲哀的。”

之后,《大明宫词》获得极大成功,又鼓舞她在《橘子红了》中更加淋漓尽致地发挥了影像和造型的审美。当年,《橘子红了》更是打造出当年周迅、黄磊这第一对契合度超高的国民CP!

她认为,“《橘子红了》里面的秀禾明明知道黄磊演的那个角色是她不能爱的,但是他给她了一种精神上面的满足和启蒙,她就觉得为他付出一切都值得。我觉得女人就是这样的一种感情动物,男人就不行,男人要的东西比较多。”

|

从2000年3月到2002年3月,因为《大明宫词》和《橘子红了》,李少红的名字在《北京日报》上出现近十次。将电影镜头般的唯美画面与精雕细琢的细腻情节完美地结合在一起,这种诗一般的“美丽与哀愁”成了李少红的招牌。

吴子牛的评价是:“李少红让人知道了电视剧也可以这样拍。”某种意义上说,李少红的这种审美风格,是对时代的一种呼应——观众不仅希望能了解更多的东西,还希望能获得更好的视听感受。

那时,李少红、李小婉开了荣信达公司。两人9岁相识,相识26年之后,两人在1992年首次合作电影《血色清晨》,次年便合开公司“荣信达”,一个主抓导演,一个主抓经纪。

1996年,荣信达成立之后的第一部电视剧《雷雨》便取得了成功,挣得16万5400元——这在当年已是一笔不小的数目。三年后,《大明宫词》深受观众喜爱,周迅一夜走红,荣信达也瞬间成为国内主流制作兼经纪的影视公司。

那时代,荣信达还同德国合拍《拉贝日记》,不仅让业内对他们影视制作的影响力十分认可,该公司旗下艺人周迅、陈坤等也纷纷崭露头角,跻身一线。另外,当年有传言称荣信达还有上市打算。

当年荣信达另外一个过人之举是开启了与港台、海外影视机构联合策划、制作的先河,也是最先签约港台艺人,并进行内陆与海外艺人搭配拍戏的影视公司。周迅、陈坤为什么能火?业内人给了记者几乎统一的回答:荣信达靠自制影视剧作品一部接一部力推。那时候的荣信达是国内影视制作的翘楚,给陈坤和周迅的角色都是男女一号,两人经常被李少红搭配上戏,怎能不红?

尽管拍电视剧似乎显得更为“稳妥”,但这些年李少红从未放弃自己对电影的初心。她又回头拍爱情片《恋爱中的宝贝》《门》《生死劫》,电影业处在转型期,真正有序的电影市场还没有建立起来,她形容自己就像古代戍边的将士,怀着马革裹尸的悲壮,“当时拍电影环境困难,但我学的就是电影,后来干的也是电影,我怎么能放弃它呢?”

其中《生死劫》获得不俗好评,获得美国迪伯伦电影节最佳故事片奖“金胶片奖”、意大利米兰亚、非、拉美电影节最佳影片奖、印度喀拉拉邦国际电影节最高奖项“金雀奖”、纽约翠贝卡电影节最佳故事片奖。

但是其它片就开始有烂片的争议,尤其陈坤、杨幂合作的《门》获得一片差评,许多人拿香港的鬼片作为内陆类型片的标准,李少红干脆表示不服气,发了文章认为其实未必可取。

她炮轰,“在我看来,香港的鬼片是世界上这类影片拍得最烂的,动不动就用香港标准,蒙骗内陆老百姓没看过好的呀?我在电影前面打上'向希区柯克致敬’,就是这个意思。竟有人说是拿大师打掩护,表错了情。香港彭氏号称惊悚片的《妄想》,我看了五分钟就看不下去了。”

接着,在胡玫导演辞拍《红楼梦》之后,李少红重新接过了这个争议项目,并且在全国海选了一批演员,接过《新红楼梦》赚足了新闻关注。网络上对新《红楼梦》的争论更是从来没有间断过,这个项目也被很多人认为是李少红平生一大败笔。

对于《新红楼梦》争议主要集中在拍摄风格是不是话外音够烦躁、是否贬低观众智商、淫男荡女阴森鬼怪又是否过于开放?“铜钱头”是否难看?当时,面对史无前例的密集关注和口诛笔伐,李少红导演对媒体采访态度也十分谨慎,一律采用文字回复法,不轻易评价演员。

有传言称“蒋梦婕是李小婉的儿媳”、“饰演袭人的李艳有个温州老板爸爸,她是带投资进剧组的”。

当时发布会,“黛玉”蒋梦婕对此低头不语,未做任何回应,随后被工作人员带走。而“袭人”李艳则相当泼辣,现场表示,“要说投资,那我们大家都是带着投资来的,父母培养我们长这么大,肯定都是花了很大投资的。

而李少红回应:“婉姐的独子早就结婚了,可是媳妇不是蒋梦婕。而我还真想有蒋梦婕这么一个儿媳,可惜我只有闺女,儿子还没生出来。大家想一想,会有一位导演这样拿自己的作品开玩笑吗?李艳从小学越剧,身段气质都很好,她还在越剧里演过贾宝玉,如果她不适合袭人这个角色,我们是不会用她的。李艳出自军人家庭,父亲是温州人,但不是老板,我们剧组也没有任何一笔资金来自她的家族。

如今,困苦已过,艰难已走,尘埃落定。面对大家的检验,李少红有充分的心理准备:“名著在不同时代都会有人去演绎它,重拍是一种对历史和文化的再认识。21世纪我们重拍《红楼梦》,也许到21世纪末还有人要重拍。所以不要担心身败名裂的问题,我的水平和历史时期的水平就这样。

她放出豪言,“曹雪芹之所以能成为文学巨匠,是因为他的智慧超过我们,他的智慧能让后人取之不尽。是《红楼梦》造就了我,我绝不可能撼动和违扭它。”

回看创作历程,李少红在《红楼梦》发布会当众落泪,她称:“我们拍了一部美梦,回忆起来却是一个甜酸苦辣的梦。

面对逼问,李少红坦言,“比我强的人多的是。只是在特殊的情况下,特殊的地点,特殊的人,特殊的机缘凑在了一起,就落在了我的头上。我又在一系列错综复杂的时刻,传统教育的惯性导致了我的决定。到今天为止我都很难确定,这个决定是否正确。困难重重的时候,撑不下去的时候,被骂得头破血流的时候,我后悔莫及。但看到精美的样片,心血创造的劳动成果,看到那些栩栩如生的镜头,又像看到即将出生的婴儿,我又激动不已,忍不住想要保护他。但还是会被恶梦牵连,拍不下去了,惊出我一身冷汗。”个中艰辛,难以道尽。

从此,李少红和荣信达公司就走向了下坡路,当时在新浪网看到一篇转载自《中国经济周刊》的文章。题目叫做《新红楼梦赔了?》,副标题是《历时8年,耗资1.18亿》。

按照里面“帐本”来看:投资方确实没赚到钱,投资1.18亿,现在看得到的收入也就1亿左右。而将来海外发行顺利、音像版权大卖、二轮发行大热,这样才能达成的“乐观估计”也就30%的回报率,目测是亏损状态。

从新版《新红楼》之后,李少红监制的《花开半夏》《茧镇奇缘》《娘心计》都没获得市场预期,作品也少得可怜。荣信达已经逐渐从一个“制作+经纪”的模式,变成了纯经纪公司。

因为没有自家的作品可拍,旗下艺人上戏几乎只能在外面接戏,被与外面制作公司或投资商关系好的演员挤掉再正常不过。所以周迅、陈坤、杨幂、杨洋、李沁、阚清子全跑了!


还有知情人透露,“李少红和李小婉俩人已不再放那么多精力在培养艺人身上,比如李小婉当奶奶之后更注重家庭生活,李少红自担任导演协会会长以来,有很多其他事情要忙。再加上李少红老公曾念平,也是荣信达的摄影师,这几年经常休假,也导致公司制作跟不上。”

李少红导演曾在接受记者专访时,否认荣信达制作走向衰败,她成每年都有两三部的作品在做,而且还有很多联合制作,从来没有停止过工作“只是我们很低调。我们不愿意用浮夸的形式和方法来炒作,尤其是对于演员、对于我们公司本身的品牌。”

“因为现在炒作风气太强了,我们要自己夸自己人家觉得你炒作,我们说事实人家也认为你炒作,我们要是说的调子高一点人家更认为你是炒作。所以我们一个做实事的一个公司,精力放在哪儿?我的精力还是放在培养演员,我们来做操作,我们来做资本运作,我们想办法怎么样让这个公司能够上一个台阶,这都是要花精力的。”

2014年12月,律师王军透露,杨洋之所以决定从李少红的公司“出走”,是因为公司并没按照当初承诺的那样对其演艺事业进行打造,违约在先,“杨洋没有专职经纪人,每年给他排到做主演的戏非常少,在荣信达服务期间,他的粉丝量、媒体曝光度都是非常低的。”

王军说,当年《花开半夏》时杨洋本来是定好的男一号,但却中途换成李小婉的儿子林申,这是让杨洋去意已决的导火索。此外,王军还透露,杨洋对公司的宣传规划不甚满意也是一大原因。

蒋梦婕的解约声明更是炮轰李少红公司,表示自己很早就有了解约的想法,荣信达公司不仅经营艺人态度强硬,接戏不考虑演员意愿,并且对影射多年的原铁道部部长“刘志军潜规则事件”没有做出有效澄清。

“我本身是非常排斥这种事情的,一路走过来都是靠着自己的努力和坚持去追逐我的梦想,我希望我所做的这份工作是干净、纯粹的,所以当这种声音背负在我身上的时候我是非常反感的,作为一个女孩子就要洁身自好,我不希望我在别人眼中是那种女演员,自己的清白比任何事情都重要”。

李少红不愿对杨洋、蒋梦婕的出走多说什么,她只表示,“现在都是贼喊捉贼,贼为什么要喊呢?很简单,就是要把他的行为合理化,就是找一个舆论的点。本来觉得我们不能跟这种人对话,我们要用法律解决,不想在这儿当街对骂,但是他们又担心自己在法律渠道上面站不住脚,所以就用舆论帮助自己。”

当年每一部剧又良心又红,捧一个明星红一个的荣信达,已经将十几年没出过什么精品影视剧,更捧红过什么人?足见荣信达这几年策略做得都不是很好,如“刘志军事件”上,荣信达没有为艺人发声;杨洋解约时,除了发布声明,李少红仅仅在《法治进行时》节目中说了一句“不想提杨洋”,也不是高明的表现。

拍完《新红楼梦》后,李少红一直在做市场调查,想知道观众关注什么,想看什么。

所以,推出了《妈阁是座城》,白百何、黄觉、吴刚主演,还有刘嘉玲、钱小豪、耿乐、曾志伟、梁天等实力派明星客串。

以女性个体经验折射时代变迁的野心,“赌桌见人生”这样一个原本可以深挖的好题材,尽管PPT式的字幕卡和无止尽的画外音有些败笔,但这也算李少红近十几年蛰伏后,拿出来的最佳作品。

可惜发行大鳄博纳老板于冬放言:“这部片是今年的《我不是药神》!”这部文艺片还是因为题材小众、话题度不够,在市场上折戟沉沙,仅获5000万票房!

但李少红还有野心力作《大宋宫词》,她表示拍完2010年版《红楼梦》后,不想再拍电视剧了,因为实在太累了,“我这个人就是不经劝,这几年源源不断有很多人送来剧本,我钟情于原创,大家也很支持容忍我,同意我使用想用的拍摄方式、认识到的创作规律去创作这部作品,就与《大宋宫词》结缘了。宋朝的历史非常吸引人,但如今涉及这个朝代的影视作品少之又少,可以说是影视化最少的一个朝代。

该剧已经用7个摄影大棚,轮番搭建了70多个场景,对墙纸的颜色专门进行调和、以考古为依据复制道具都很讲究。

李少红和刘涛、周渝民都是第一次合作,“导演挑演员确实要从气质上来看他像不像、接不接近,另外还有观众接不接受,我觉得周渝民的气质是最接近宋真宗的,这次合作我觉得是一种缘分。

饰演刘娥的刘涛也曾自信地向记者表示,“这次我真的演得太好了(大笑),等了十年才等来和李少红导演合作的机会。”她认为李少红导演美丽大方,才华横溢。

李少红复出后,还有另一部战争巨制《解放了》汇集钟汉良、杨幂、周一围、钟楚曦、邵兵等明星,以宏大叙事展现战争,而是从年轻战士、战区孩童等普通人的视角勾连出底层人民的生活,展现在这段不能忘却的历史中充满人间情义的故事,来向新中国成立70周年献礼。

操刀战争场面的主创团队也技术过硬,包括了与冯小刚合作过《集结号》的韩国动作导演朴柱天,以及众多好莱坞特效大片的“缔造者”、欧洲最大影视后期特效制作公司Double Negative,野心勃勃。

曾经在《红楼梦》中与杨幂有过合作的导演李少红,则夸赞杨幂如今的演技有了长足的进步,前一天拍摄的和周一围深情对望的一场戏令她深受感动,“隔了这么长时间,让人刮目相看。”

时间倒回到40年前,李少红从南京到北京备考北电,借住在母亲的北电导演系同窗张暖忻的家里,耳濡目染着张暖忻和李陀夫妇谈电影语言。他们告诉她:“你必须要有一套自己的语言系统,不是文学的,但是你能表现文学,表现文学里的含义。”这种只可意会不可言传的“电影语言”,还会出现在李少红接下来的每一部作品里。

李少红坦言,“任何一个搞创作的人,面对的都是市场,观众其实是我们最需要关注的元素。我经历了这十几年的变化,现在还活跃在电视剧的第一线,得到经验是电视剧要以内容为王,只要内容能触到观众触动自己,不管是什么题材,都可拍成精品。”

她想拍到自己想拍的剧本。“要是能拍到让自己掏心掏肺的,不管是战争片、未来片,我都愿意去尝试。

希望从本文整理资料,我们能看到内陆最有名的金牌女导演在浮躁影视圈,曾经历过的辉煌、失败、教训,获得一些启示。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