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和孩子一起,未必是陪伴——以“和女儿谈择偶”为例

 杨春林的班 2021-03-25

「您在教育上有任何问题,欢迎留言」

点上方蓝标即可关注我们的公众号

和孩子一起,未必是陪伴
——以“和女儿谈择偶”为例

文/杨春林


近日,应邀为某校教师培训,分享了一个观点:真正优秀的老师,要能教育好别人的孩子,也要能教育好自己的孩子,否则,这个“优秀”是要打个问号的。老师们认为有道理,但普遍反映教别人的孩子容易,教自己的孩子困难,希望就如何教育孩子做一些分享。都说,陪伴是最好的教育,但如何陪伴,确是一门大学问,以“和女儿谈择偶”为例,供大家举一反三。也以此表明,陪伴不只是和孩子在一起,陪伴有“有效时间”的概念,没有对孩子进行价值引导的陪伴,是低效的甚至是无效的。(注:这件事发生在六年前,当时女儿9岁,文章曾在《中华家教》发表过。)



送女儿去学钢琴,我在开车,女儿坐在车后排,这是很适合交流的时空,毕竟女儿手头没事可做,周围又没有别的人干扰,我打算利用这一段行车的时间和女儿谈谈择偶的问题,以免过早地陷入两性的漩涡。(当然,提起这一话题,也是有另外的原因,这里不赘述。)

父亲:爸爸想问你一个有趣的问题(轻轻地,刚刚能听到)。

➤【意图说明】车子空间大,不适合交流,轻声地表达旨在让女儿靠近我;“有趣”这一词汇的使用,旨在为引起孩子的兴趣。

女儿:(靠近)什么有趣的问题?

父亲:爸爸想问你,长大以后想找怎样的的男孩子做自己的男朋友?

女儿:爸爸!你和我说这个?(诧异)

父亲:(严肃)是啊,这是人必然经历的过程啊,要思考的啊,心中没有标准怎么去找男朋友啊!爸爸可不希望你给我找一个伪劣产品回来给我做女婿噢!(微笑)

➤【意图说明】谈正经事,要严肃,让孩子顺势而下;表达却没必要一本正经,要营造轻松的氛围。

女儿:好吧,那我想想。

女儿:(过了一会儿)我有三条标准(有点不好意思)。

父亲:你具体说说看。

女儿:第一要帅。

父亲:帅是要的,要找爸爸这么帅的有难度,至少不能找一个歪瓜裂枣吧,第二呢?

女儿:又自恋,第二是要擅长体育,会打篮球,羽毛球、游泳等。

父亲:你要找擅长体育的,希望他能和你玩得起来吧?

女儿:差不多。

父亲:这条标准,我特别认可,要找爱好运动的,还有更深的内涵,只是可能你还没意识到。爱好运动的,往往身体健康,婚后他生病了,我们必须照顾他,这是责任也是义务,但婚前,我们有必要找个健康的。同时,爱好运动的,往往大气豁达,而一个人要成长直到最终成功,必须要有这样的品性。一个人不大气豁达,一定走不远的。最后一条标准呢?

女儿:第三是要文静。

父亲:这个爸爸就不明白了,开朗的你怎么喜欢起文静的了?

女儿:我们班的男生很捣乱的,我被他们烦死了。

父亲:这也对,刚好能和你的性格形成互补。

➤【补充说明】孩子的标准,差不多都基于孩子的世界,孩子的经验,成人看来或许是幼稚的。

父亲:你的这三条标准挺不错,如果真能找到这样的男孩子做男朋友,一辈子也会比较幸福的。爸爸的标准与你有所区别,想不想听听?

➤【意图说明】自信,是在认可中提升的,通过正面肯定女儿,提升女儿的自信心。与此同时,推出自己的价值标准,给孩子作些引领指导。

女儿:快说!

父亲:我也有三条,第一,要重点大学毕业。

女儿:为什么呢?

父亲:因为能上重点大学的比较聪明,只要他愿意,做什么事都能成功。另一方面,遗传的力量很强大,以后你的小孩子也聪明,教育起来比较轻松方便。

女儿:第二条呢?

父亲:男孩子的家庭要幸福美满,不能是单亲家庭的孩子!单亲家庭的孩子往往心理发育不健康,尤其是从小单亲的孩子,你可能要既当妻子又当妈的,很难有幸福可言。(特别说明,有的单亲家长也很优秀,把孩子教育的杠杆的,但是概率低,风险大,作为父亲,请允许我略有私心,千万别骂我。)

女儿:第三是什么呢?

父亲:家务可以不做,但一定要会做,像洗衣服、拖地板、烧菜要搞得定,否则不行。

➤【意图说明】从小干活的孩子,能体会劳动的艰辛,懂得感恩与孝顺,富有有责任心,加上前面的要求,如果能达标,肯定是内外兼修的一个好小伙子。很多家庭的破裂,正是因为家务琐事。

女儿:(乐了)你是不是担心我被累死啊!

父亲:那是当然的啦。

女儿:那我能不能不去工作,就在家里操持家务?

父亲:不行啊,女儿!一个女人不工作,经济上不独立,是没有地位的,很有可能很快成为黄脸婆,被人抛弃呢!

女儿:我懂了。

➤【谈话初衷】

有的人会想,会不会谈得太早,其实不会,在孩子尚未进行思考,白纸一张时,协助孩子树立标准,设立防火墙,她不会太早恋爱,省却很多麻烦,在情感的道路上少走弯路,获取人生的幸福。

陪孩子一起玩耍,是陪伴;和孩子一起娱乐,是陪伴。但,这应该不是陪伴的全部内涵,有意识的价值引领,适时应景的理念渗透,从而让孩子自信阳光,让孩子积极进取,让孩子三观端正,让孩子热爱学习,这才是陪伴的核心和灵魂。

来,闭上眼睛,想想看,你陪伴了吗?

 杨春林, 杭州市优秀教师, 语文教学大赛全国一等奖。 杭州市优秀班主任、杭州市首批名班主任工作室领衔人, 浙江班主任网络研修团队创始人。《班主任》 《新班主任》  等媒体封面人物, 浙江 2015 年教育新闻人物,著有 《变出品牌班》等。

█ 交流/约稿/咨询请联系杨春林老师(微信号:zjjsycl)

█ 问题求助,分享感受,请在公众平台(hzycl2016)留言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