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陪伴学生的三重境界

 杨春林的班 2021-03-25

「您在教育上有任何问题,欢迎在窗口留言」

点上方蓝标即可关注我们的公众号

陪伴学生的三重境界

文/杨春林

都说,陪伴是最好的教育。

年级召开指导小组会议,商讨十一月份的学选考对策。会上有老师提出,考前这个阶段要加强对学生的陪伴。陪伴,非常熟悉的一个概念,但在提出的一瞬间,突然感觉很陌生,他引发我思考,什么是陪伴?怎样做才算是陪伴?陪伴有怎样的层次?陪伴学生,不用说,重任主要落在班主任身上。

01

班主任在学校。

富有责任心,扎根学校,学生能经常看到。看到班主任,学生会心安,感觉有主心骨。有需要的时候,学生能够找他解决问题。大部分班主任在这个层面,除了日常教育教学,她们也承担学校和家长之间的桥梁纽带作用。

02

班主任在教室。

因为有外在的约束,知道班主任要来检查,学生无形当中多了一份对自己的严格要求。班主任时常出入教室,作用类似孙悟空的紧箍咒,学生不会过于放肆,行事有所收敛,班级容易朝着正向的方向发展。经常到教室去看看,能清楚知道,谁在啃指甲,谁读书不动笔,谁在东张西望,谁在发呆出神了,收获教育的第一手材料。

当然,什么时候进教室,也是很有讲究的。学校硬性规定要去的时间点去,通常班主任都会去的时间点去,你也去并不稀奇。若能出其不易,在一般班主任容易忽略的关键节点去,发现以前没有发现的一些问题,看到一些学生更真实的表现,你显然就更棋高一着了。

比如,课间10分钟,是学生放松的一个时间,也是比较随意的时间,到教室去看看走走,最能发现问题了。学生在玩什么,学生在聊什么,学生在吃什么,清清楚楚一目了然,更容易了解学生的真实情况,能更真实了解班级的风气,自然也更有利于老师进行引导。

03

班主任在学生的心里。

基于师生互信,班主任通过个别谈话,周记等途径,获取学生群体当中的真实信息。学生在想什么,学生在做什么,班级里头正在发生什么,有什么好的现象,有什么不好的苗头,学生学科学习存在什么问题,等等,班主任洞若观火。未必火急火燎去处理,去解决,但是心中有数。老师是良师,更是益友。

比如说,张三课堂上打瞌睡,背后的原因可能是晚上没睡好,也有可能面对困难的学习,意志力比较薄弱。问怎么回事,学生们如实相告,说他睡得比较迟,熄灯后在寝室里泡方便面。学生不会遮掩,实话实说,被投诉的学生也不气恼,毕竟,同学都是出于善意的提醒,老师了解信息也不是为了整人,只是为了解决问题。

当然,学生也有自己的秘密,也有自己的隐私。所谓的洞若观火,心如明镜,对学生的情况了如指掌,并非是说学生没有隐私,只是老师对学生的情况、班级的问题了解得比较透彻,一切都在把控制中。

三重境界,界限并非泾渭分明,只是大致区分。不过,每一重境界都基于前一重境界。陪伴的推进,首先要有时间数量的保证,不可跳跃,只是悟性好的老师入门快些,跨越的时间短些。陪伴的高境界,与教育的年限有关,但不完全正相关。有的老师或许做了一辈子班主任,也还是在第一境界;而有的老师几个回合下来,已经达到了很高的境界。

陪伴一定以大量的投入作为基础,否则,陪伴就成为一句空话。没有真切的了解,没有切身的体会,没有亲身的参与,陪伴一定是打折扣的,真正的陪伴应该是身心灵的投入。陪伴的高境界,以对教育的钟爱为依托,是责任、经验、热诚的结合,三者缺一不可。

陪伴,是一种务实的行为,是一种温暖的体验,是服务于学生的成长,服务与学生的进步的付出。层次越高,对行政指令的依赖越少,越是倾向于自动自发的自觉追求。追求无止境,让我们一起共勉!

@杨春林的班

尊重原创,支持好文

喜欢本文,可识别下列二维码向作者打赏 ▼

▼▼▼

杨春林, 杭州市优秀教师, 语文教学大赛全国一等奖。 杭州市优秀班主任、杭州市首批名班主任工作室领衔人, 浙江班主任网络研修团队创始人。浙大等多所高校培训讲师,国培、省培授课教师。《班主任》 《新班主任》  等媒体封面人物, 浙江 2015 年教育新闻人物,著有 《变出品牌班》等。

█ 交流/约稿/咨询请联系杨春林老师(微信号:zjjsycl)

█ 问题求助,分享感受,请在公众平台(hzycl2016)留言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